(转)黑泽明作品中的“声音”
来自:七武士
节选自『電影欣賞』31期,文/Patricia Erens/劉小丘譯寫。 在声音创作领域里,黑泽明已被肯定为最具创新的导演之一。从《姿三四郎》使用戏剧化手法制造出风吹呼啸的草原开始,黑泽明便意识到声音和音乐在影片中的影响力。在他与佐藤长期的合作中(他们一起制作过八部影片),就已放弃了那种专注于自然声音的做法,而改以人造效果声音,以为象征;藉由音乐的运用来统合整部片子。 黑泽明的电影总是充满背景声音,譬如街道上的声音(《生命记录》)或是大自然的声音(《丑闻》),这些声音都为作品带来逼真的感觉。黑泽明同时还相当注意银幕外的声音,因为它能营造一个更大而未可见的世界。声音有时用来预想或连接下一个场景,因此姿三四郎在《姿三四郎》的最后一场战鬪中,风便不时响起。黑泽明一些电影中最有力的时刻,皆是靠声音的效果造成。如《蜘蛛巢城》里,要塞的门一开,锣声便响起来,或是箭射向靶心时发出的尖锐声所制造的紧张戏剧化的效果。另外《隐砦三恶》中山谷突然响起的小喇叭声响也制造出所要的效果。 黑泽明使用的声音在某些情况中具有象征的意义。譬如《蜘蛛巢城》中的乌鸦叫声,《沉沦》和《红胡子》中的钟声,两者皆预示了死亡的来临,而在《青春于我无悔》中的一声响雷则暗示了法西斯主义的兴起。声音也是黑泽明数部作品中主观陈述的暗示者,大部分是实际的声响,比如《那个辉煌的星期天》中伟士牌机车的声音、《白痴》中的雪橇铃响,和《电车狂》中的电车声音。 黑泽明对声音变化的兴趣可以在《红胡子》和《德苏乌札拉》两部片中察觉到。前一部采用四声道音响系统录音;第二部则使用原声道立体音响设备来捕捉及自由地调整人类敏锐、自然的声音。 黑泽明的电影融合了东方和西方的旋律。大部分是架构西方原创音乐上,然后在用西方的乐团演奏(在日本这已十分普遍。小津安二郎这位被认为是最日本化的导演,他的影片只用西方乐谱)。黑泽明往往会用一个十分受欢迎的旋律,像《生之欲》中的生日快乐歌、《野犬》中的华尔兹纪念曲、《丑闻》中的Auld Lang Syne,以及《天国与地狱》中的O Sole Mio。此外,黑泽明当时一些作品的主体还融合了美国的爵士音乐、蓝调和拉丁美洲音乐。《酩酊天使》和《生之欲》亦属此例。在他的电影中,流行音乐是用于提升故事背景、呈现角色的性格,或制造。一些特定的情绪,如思乡情怀或寂寞等等。 《懒夫睡汉》中,在某个场景中出现的具有对此作用的声音,如录音机放出嘈杂美国南方音乐,流泻在参加葬礼的人羣中,正适于这串活动的主题内容。 许多影片中的主题旋律也和各个角色相关。这种情况在《七武士》、《沉沦》和《大镖客》中曾经出现。黑泽明的电影中也时常回荡一些编曲,如《踩虎尾巴的男人》中能剧和歌舞伎的吟唱;《大镖客》中很完整的主题乐章。 在音乐与音效之外,黑泽明也很了解寂静无声的效果,如《白痴》中那须妙子拜访大野绫子,以及《生之欲》中的葬礼,皆省去所有的对话和音乐,利用声音的消逝来掌握气氛,后面这部片子更用寂静无声暗示小公务员从诊所出来后的主要心境。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大家怎么看《七武士》里面的农民 (飞鱼仙走)
- 有没有黑泽明画的分镜手稿的书或者纪录片哦? (中文)
- 黑泽明电影交流群,欢迎加入。 (眷島)
- 今天偶遇了黑泽明 (biu)
- 战国英豪的结局似乎不妥帖? (何东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