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培达:“我是一个对电影有passion的人。”
赵辛楣
罗:通常你是怎样创作音乐?还会写下曲谱吗? 金:现在我们都不会写谱了,就是首先直接在计算机连keyboard弹奏。如果真有需要找真的乐器演奏,已经是下一步的事情了。我们会叫前者为programming,电脑这时候就像一部录音机,它会把你弹下来的旋律记下来,根本就不用你再写谱,当然,这不是最理想的做法,始终未免简化。 在好莱坞,以最理想与奢侈的做法来说,这个步骤不过叫mock-up(实物模样),以Jerry Goldsmith与Danny Elfman等为例,他们都是荷里活那边的A级配乐家,像他们那种级数的配乐家,大概每天只需为两至三分钟的旋律雕琢。他们会自己写谱,但也不是每一个也写,甚至也未必每一个人也会写出一份全谱,大部份作曲家都是把乐谱浓缩至三或四行,由于每个chord(和弦)上可以发生的音符只有几个,他们会在谱上标示着那里用上甚么乐器加甚么乐器,像巴松管加单簧管呀,另一行对句又有甚么变化,用甚么乐器,都写下来,慢慢地,那四行就等同一份全谱。此时,配乐家会先把这份谱交给一位programmer,让他做mock-up,然后再用电子音乐把整段旋律演奏出来,你可以说是假的,但其实已经是很的音乐模板了。 有些配乐家自己懂得用medi做音乐,以上步骤就是自己一个人做好了。要么他们就会请一位programmer做mock-up,在电脑听罢制成品后,配乐家如发现有甚么需要修改的就再作改动,完成以后,这份谱就可以正式交给管弦乐团的写谱者,这步骤叫score preparation,就是将那份简谱变回大总谱,抄罢后就再交给乐团演奏,整件事才叫完满,这也是在比较理想的处境才可以做到。从中你可以看到,一部电影配乐在当中经历了多少人,那绝不是一个人的事。而且,绝不简单。 罗:每部不同电影有不同类型,你如何去掌握每部电影的音乐运用呢? 金:类型音乐有很多种,并非每一种音乐你也懂得。譬如我做《特务迷城》(陈德森导演)的音乐时,故事有很大段是发生在土耳其的,于是我就听了很多土耳其音乐。像我们(电影配乐家)的training(训练)很多时是很functional(功能性)的,很机能化,不能说不artistic(艺术性),但机能化方面也很重要。电影配乐家很多时候是on demand(根据需求而为)的,相反对Concert Composer(音乐会作曲家)我们很少这样demand(要求)他。Concert Composer很多时是以他自己的艺术为本,以他的创作为本,你如果说自己是电影配乐家,那就预计了要当资料搜集,要为电影服务,是附助性的功能性的。 《紫雨风暴》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当时陈德森要求电影中有一首柬埔寨的民歌,那时他还未开拍电影,只跟我说其中一段说到一班赤柬份子在码头搬运货物时,突然就挂念故乡起来,于是我就不断做research,听了很多录音带,看很多录像带,只为着找一些像导演要求的民歌,然而,却发现原来柬埔寨可没有我们心目中的那种民谣,相反,当地音乐的旋律都不是我们日常听惯的,如果真的放一首这样的音乐过来,就是怪怪的,于是我就跟导演说,那可不是大家预计的民谣啊,为求效果,不如让我根据我所听过的柬埔寨音乐,再作一首好了。可能是另类一点,或不沦不类的吧,另我又请了一位柬埔寨人给这首曲填上词,给演员唱,但放在电影中,出来效果还是可以的,我想,这是配乐家要做的事吧,也是可以做到的。(一笑) 罗:我最喜欢是你为《三更之回家》所作的音乐。 金:多谢。《三更之回家》我自己也很喜欢。其实当中负责音乐的除了我还有另一位韩国配乐家赵成禹,总共两个人,但end up他只占很少部分。 最初陈可辛找他,是因为他在韩国的配乐做得很出色,很有名气,如《春逝》就是他的作品了。剧情片是他的强项,但问题是,做恐怖片可不是他最擅长的。而那时候,我刚刚我完成了《异度空间》的原声,于是陈可辛就找我,他听罢我的demo(音乐模板),又叫我弹一些段片式的旋律让他感觉一下,发现要浪漫的部分那位韩国配乐家早可以给他了,但说到一些诡异及恐怖感的音乐,就得加上我那部份。于是,end up赵成禹的音乐占了电影中的三份一,我的占了三份二,头与尾两个重头部份都是由我写,现在说来,其实赵成禹也可以自己一个人完成的整部电影音乐,最主要是时间问题,他是那种需要很多时间跟导演沟通的配乐家吧,他其实做了几段慢板音乐是很好听的,涂指甲那一段是他作的,那个mood很到位。 基本上,陈可辛这部恐怖片其实是一部文艺片,浪漫而凄美。 罗:其实你的电影原声不是每一部也有录成唱片集,为什么呢? 金:香港其实真的喜欢听电影原声的人真是有限,一般人说自己喜欢听电影原声,大抵就是跟你说喜欢《铁达尼号》或日本剧集《悠长假期》吧,那些当然也是原声,只是都很大路,我更希望听众在听的层面上可以再开阔些吧。至于出版电影原声,市场考虑是其一,我也想过自己出版,但相信可以卖出的数量不多,像韦启良就是这样,他的《男人四十》是自资出版,但卖的只是一般,但他胜在有这个颗心吧。现在我们一班人正在考虑成立一个电影音乐人的联会。希望可以做多一点点事。 罗:我知道你不单止为电影做配乐,本身也是一个很喜欢看电影的人。 金:是的。我是一个对电影有passion(热情)的人,我钟爱看电影。作为一个电影配乐人,我深知自己是要向观众说故事,利用音乐为电影寻求一点意义。我可以大胆说,就是我所寻求的意义跟导演有所不同,那也不太重要。我相信,只要自己为电影或付出或给予一点点,怎样也是有意思的。 罗:你相信电影音乐可以为电影带来额外的意义。 金:我相信。好些美国的配乐家很懂得利用音乐在电影中表达人性一面,他们精于这样。他们的音乐既能打动你,也会说故事。作为一个配乐人,我想,如果手头那个故事不能有一个地方打动你,很难为它做音乐,有时候,我会强行说服自己,为某些电影找着一个意义,才可以把某些电影的音乐完成。 罗:你会先拣选过一些自己喜欢的电影,才去为它做音乐吗? 金:以往没有,但我想,现在开始要了。以往只要电话一响,甚么工作也接。但现在毕竟时间有限,说真,这个世界很多工作是做不完的。两年前我在流行乐坛作曲与监制的工作多了,对电影配乐工作,不敢应承太多。单就这一年,也就推了三、四部电影。有些人会跟你说该部电影的制作怎样庞大吸引,但只要你一听到那部电影的名字,就知道完全不是那回事。有时我虽然拒绝了某些电影,但后来我会再买回那些影碟看,哗,那些制作,吓坏了我。 以往还在学习阶段,没所谓嘛,好的坏的就尽自己本份做好。但现真想保持一定的质素,毕竟做一部电影的音乐很辛苦,很花心力。那是「勤工奖」,如果要做一部「太垃圾」的电影,很痛苦。 (原文刊于《看电影》2005年)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关于《波特小姐》 (流苏印约)
- 哪些电影落幕时片尾曲让你意犹未尽? (momo)
- 教父四电影原声中国大陆预告片抢先版疑遭曝光 (噪音声学现场)
- 寻《沙之下》原声 (JSB)
- 请教: 邮差 / The Postman[意大利] OST (发福的唐吉珂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