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6656350/
Day 1
【增长的本质】 #第一部分# 在熵增的宇宙中,为什么信息会产生?
【原文选摘】
永存的异常 —— 异常
“凭空"增长的信息源自哪里呢?在早期由玻尔兹曼和麦克斯韦预测,而后被亥姆霍兹、吉布斯和爱因斯坦的热力学所具体阐释出的宇宙,是一个如墨水扩散之后的均一“原始汤”——在这个“原始汤"中,没有信息和自由能(即,没有能量可以用来做功)。
在20世纪,我们对于时间流动和信息的物理来源的更深刻的理解,有助于我们去解释现实社会的物理性质。统计物理学家伊利亚·普里高津出于对非平衡热力学的贡献,尤其是耗散结构论,于1977年被授予诺贝尔化学奖。普里高津提出了许多重要的见解,而其中一条值得我们在此细究:“信息在处于非平衡但稳定的物理状态下的物理结构中,自发产生。”为了更好地理解信息的物理来源,我们要先明确一些概念。首先是“稳恒态",其次是“动稳态"和“静稳态”的区别。一个简单的静稳态的例子是掉入碗里的石子。我们都知道一小段时间过后,石子会静静待在碗底:这就是一个静稳态。
让我们考虑一个更加有趣的例子:假如我们向一个空盒子中充入气体然后稍等些许时间,盒子内左侧所含的气体将等于盒子内右侧的气体,这时,盒子内的气体达到了稳恒态。不过,这与先前我们所提到的小石子的稳恒态并不相一致:在这个充满气体的盒子中,分子并不会静止在一个固定的位置上,它们会不断移动,而当从左至右移动的分子数量等于从右向左移动的分子数量时,就达到了稳恒态。具体来说,这个充满气体的盒子代表的是动稳态。
现在让我们来构想一下非平衡系统中的稳恒态,比如一个非常经典的例子:清空浴缸时水流产生的漩涡。一旦拔开塞子,让水顺着排水口向下冲流,挤压在排水口上面的水会形成一个漩涡——只要仍有水在这个系统中流动,这个漩涡就是一个稳恒态。因为这种漩涡并不会自发地在平静的水面上产生,以至于比较少见,因此这个稳恒态还是一个“信息丰富”的状态。不同于静止的水面,漩涡具有很高的结构性一水分子不是向随机的方向流动,而是根据附近移动的水分子的速度和轨道来决定自己的流动速度与轨道。套用之前提到的概念,我们可以说漩涡是一个体现“信息在非平衡物理系统的稳恒态中自发产生"的实例。
我们的地球是一个在趋于平衡的更大的系统——宇宙——里面的非平衡系统。事实上,我们的地球从未显现过趋向于任何形式平衡的迹象。太阳向地球辐射的能量和地核本身的核衰变源源不断地给地球提供生成信息所需要的能量,从而维持了地球的非平衡状态。
但坏消息是,熵一直潜伏在“信息丰富”的边缘,等待着毁灭这些“异常"的机会:浴缸里的水形成的漩涡在我们把塞子塞回排水口或水排干的瞬间就会消失。这让我们联想到,宇宙在破坏非平衡状态所无偿赋予我们的“信息丰富"这种稳恒态时,也同样出手迅猛。但是信息找到了一种反击的办法一粘性。由此,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足够的“粘”以至于可以被重组和重建的星球上。这种对生命与经济的出现至关重要的粘性也与一些基本的物理特性相联系。
Day 2
永存的异常 —— 永存
第一个促使了信息粘性的机制与“热力学势"这个概念有关,这听起来又是一个很复杂的概念。我们只需要了解,物理系统的稳恒态可以表示为一个热力学数学公式的最小值,也就是热力学势(好比平衡系统中的零势能)。尽管我们对高中物理中势能的基本概念都颇为熟悉一我们都十分清楚石子最终会静止在碗底是因为在那个点上小石子的势能最小,但现在的问题是,并不是所有物理系统的稳恒态都使势能最小化:许多稳恒态最小化或最大化其他参数(例如,在盒子里静止不动的气体最大化熵),但是既然我们主要对控制非平衡系统的势能有兴趣,我们暂且排开这里所有的其他参数。所以,像浴缸漩涡这种非平衡系统最小化的势能又是什么呢?1947年,普里高津证明,非平衡系统的稳恒态最小化熵产生。这意味着,非平衡系统自发趋向于稳恒态,且秩序自发出现来最小化信息破坏。
但是这些系统本身具有的流动性使人们很难看出这些系统是如何长时间保持那些信息的:非平衡系统的统计学性质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信息不受人类摆布的起源,但并不能帮我们探究信息的耐久性。浴缸中的漩涡很快就会消失,而香烟烟圈那种浪荡的美感也会随着其扩散至朦胧烟雾之中而慢慢消散。然而,正是信息的耐久性让信息可以被重组、可以发展出生命与经济。所以,还有些我们至今尚未提到的关键之处。
埃尔温·薛定谔,在其1944年出版的书《生命是什么》中写道,我们不能试图通过单纯研究示例中的流体系统来了解物体中所体现的信息的耐久性。烟雾、水漩、墨水滴和气体都是流体,它们的瞬息性都源于流动性一所以,信息具有粘性并可以被重组的第二个原因,是信息可以被固体所体现和携带。薛定谔在他的书中强调道,固体对解释生命的“信息丰富"这一性质十分关键。“基因几乎不可能是一滴均匀的流体。它可能是一个大蛋白质分子,其中每个原子、原子团、杂环都各有分工、相互独立。"根据薛定谔的理论,生命的出现来源于生物分子的非周期性和其固体/晶体的特性:非周期性让分子能够携带大量信息,而其固体性质则让信息能够长久保存。
所以,结合一下普里高津与薛定谔的理论,我们了解到信息是从哪里来的(从非平衡系统的稳恒态中产生)以及为什么信息会逗留(因为它被储存在固体中)。两个理论的结合有一个非常奇妙的古怪之处:它告诉我们宇宙既是被冻结的又是流动的。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说,固体被认为是凝固不动的是因为其结构相对于环境中的热涨落是稳定的。我们的城市是由固体组成的,例如汽车、建筑物、车站、地铁和人行道;我们的家亦是由固体组成的,例如厨房水槽、冰箱、盘子、灯泡和洗碗机;我们体内的细胞也是由固体组成的一维持细胞运作的数万个蛋白质。然而,汽车和蛋白质等作为固体,却可以四处移动。可以说,城市和细胞是动态系统,内部固体一直在做相对运动。这些物体的固体性质让我们可以以低成本积累信息,因为即使是放之宇宙之中,存在时间相对极短的固体,也可以暂时地保护其中储存的信息免于熵的魔掌。
但是信息的增长比结晶体和动态漩涡还多一样更重要的东西一为了让信息实现真正的增长,宇宙还有很重要的一环:就是物体处理信息的能力,或者说物质计算的能力。
在新英格兰,树会对白天的长度做出调整,在夏天和冬天分别运作一套不同的生理程序。它知道何时要落叶,何时要发芽一树木在处理环境中可利用的信息。用来传导信号的那些蛋白质帮助树木弄清楚如何让树根伸向所需的水源、如何在被病原体威胁时激活免疫系统,以及如何让树叶朝向其渴望的太阳。树木没有我们人类所拥有的意识或语言,却和我们一样有处理信息的能力。高度相互作用的非平衡系统,不管它们是应对季节变化的树还是根据输入信息来输出信息的化学系统,都告诉我们物质是可以进行计算的,而且这种分析计算能力,就如信息一样,先于生命的起源。这些系统中的化学变化正在修改那些原本编码为各种化学物质的信息,这就是基础的计算形式。生命是物质分析计算能力的成果。
Day 3
【增长的本质】 #第一部分 原子中的比特# 在非平衡系统中,信息自发产生并依赖固体保持,通过物质的计算能力增加 #第二部分 想象力具象化# 经济社会的信息怎样被固化?
脱离想象
把产品看做想象力的具象化表示产品不只可以体现信息,还可以象征想象力。可以吃的苹果和电子品牌苹果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它们物理秩序的来源(前者原本就存在于世界中,后者为人类所创造),而不是如何将物理秩序具象化(体现为食物和电子产品)。正如我所强调的,两种产品都是信息的携带者,但其中只有一个是想象力的具象化。
把产品看作想象力的具象化能够帮助我们明白人类对创造产品的渴望,更重要的是,这种方法能够让我们重新看待经济发展。为了说明这一点,我们就拿国际贸易来作为一个例子。如果我们以具象化想象力的眼光来看待产品,我们所处的国家都成为想象力进出口国,而其中出口的远不只是资本和劳力,还有更多信息。一个国家的出口产品结构就如同这个国家的生产力指纹。
既然进出口商品实质上是一种想象力的交易,那么我们就应当考虑一下一个国家贸易差额(出口额减去进口额)与想象力差额相反的情况。国际贸易的数据表明,这样的例子并不难找,尤其当我们还可以利用可视化搜索引擎,比如阿历克斯·西牟斯在我的媒体实验室创造的“经济复杂性研究中心"(http://atlas.media.mit.edu)。
智利和韩国就属于这样的情况。在2012年,智利向韩国出口了价值46亿美元的产品,主要是精炼铜和非精炼铜。同年,韩国向智利仅仅出口了价值25亿美元的产品,主要是汽车和汽车配件。很显然,在与韩国的交易中,智利有着正贸易差额,却同时有着负想象力差额。因为智利并不需要在出口商品上花费太多想象力,但是却进口了许多包含充分想象力的商品。
所以,如果我们把产品重新定义为想象力的实体化,传统经济学中那种强调贸易差额的理论似乎就不能说明一切了。因此,我们采用“想象力差额"这个概念,来体现我们在贸易活动中交换的物质熵所承载的想象力。
实际价值和经济收益之间的区别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看待财富和经济发展的区别。事实上,这个世界上有很多富有却尚未完全开发的国家。基于具象化想象力的观点,能够实现经济发展的,并不是消费实力,而是人们把梦想变为现实的能力。
一个产品的结构和雏形远远不足以让我们完全了解它的商业信息,我们还需要知道这个产品的适用环境。产品并不仅仅是规规矩矩排列在一起的原子,重要的是某种特定排列所代表的特定功能。而产品的功能不仅取决于原子的排列方式,还与它们的适用环境息息相关。药丸的例子可能会更生活化一些。它们所携带的信息不多,有效成分通常是微小且结构相对简单的原子团,但却极有效用。为什么?为了理解药丸的价值,我们要考虑两个方面:药丸中信息的生产环境,以及适用环境。药丸具象化了创造者的知识、想象力和技术。创造者明确地知道这个小东西能够带来怎样的生理影响,而造成这种影响的过程通过药丸的适用环境被间接地体现出来。因为药丸的创造者需要知道如何生产合成它,所以实际上小小的药丸是大量知识、技术和信息处理后的产物。这就是为什么一粒小药丸那么值钱一它包含了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步及的所有知识、技术和信息。
Day 4
放大效应
产品的“魔力"在于它们提高了我们的能力:飞机赋予我们飞行的能力,烤箱赋予我们烹饪的能力,牙膏赋予我们保持牙齿健康的能力。因此,人们渴求产品的一个重要因便是产品通过给予我们获取存在于他人头脑里的知识技术的实际应用的能力,而提升我们自身的能力。然而,我们创造更加复的需求不仅仅是因为它们的实用性,也是为一项产品的表达能力(讽刺的是,很多人都无视一项产品的表达能力):我们希望将想象力具象化是因为它使我们的想法成为一个可以与他人分享的实体。我们不仅通过购买他人的产品来得到快感,我们更希望他人喜欢我们,需要我们,并且和我们怀有同样的感受;我们希望他人知道从我们的角度看到的世界是怎样的。正如任何一个严肃对待“灵感"的人所做的,我们把自己的想法通过实物具象化正是实现上述期望的最佳方式。
因此,把想象力具象化对于传递我们大脑中积累的知识的实用价值来讲必不可少。正是因为一个好点子的实用价值就在于我们是否能够让它成为有形的实体投入使用,所以一旦我们无法具象化这些点子,那么其中包含的知识和经验都只是空谈。再次强调,正是产品本身的实体性使我们更加强大,不论是可触摸到的还是数字化的。基于此,产品能够帮助我们传递一些诸如专业技术、想象力和知识的实际应用这些文字所无法传递的信息。
着重强调“产品能够提高人类能力"这一特质,可以让我们对经济有一个新的理解,让我们认识到经济并不只是对资源的谨慎管理,仅仅代表一个国家的财富,或单纯的是一个金融交易网络,而是一个通过实体化信息及其携带的特定性质,来增强人类对于知识技术的实际应用的系统。这种理解将经济视为一个知识技术的“放大器",或是一个知识技术放大引擎:一个复杂的社会技术系统,这个系统中的人群创造出一些物理实体,而这些实体又通过传递能够提高人群能力的信息来做出回馈,人群再用更强大的能力来创造新的产品,以此往复,经济最终成为一个人类生产信息的大工厂。
同样,着眼于产品对于人类自身能力的提高,我们能够更好地对财富做出合理的解释。人们通过把有实用价值的知识整合成为可以传递的信息来提高自身的能力,并因此能够创造出相比于个体孤立更好的群居生活水平。我们能够将想象力具象化的能力使我们了解到经济的复杂性的一个特点:通过赋予我们实际运用那些千百年来累积下来的知识技术的能力,经济市场带给了我们财富,但是市场并非让我们更富有,而是让我们更加明智。
经济其实是对于建立并累积在法拉第脑中知识的实际应用的放大器,而又受到了阿达.洛芙莱斯的启发。:因此,法拉第的灵魂,与洛芙莱斯、特斯拉、爱迪生、麦克斯韦,以及很多通过他们自己的发明为人所知的伟大科学家们一起,长存于所有的电子产品中。这样看来,我们过于天真,把世界看待得过于简单一这个由产品构建的世界实际上隐含很多社会联系;从一个十分隐喻的角度来说,我们的世界充满着灵魂,或者说,充满着那些前人创造并遗留下来的、具象化成为实体或者被人类本身所携带的信息。
Day 5
【增长的本质】 #第一部分 原子中的比特# 在非平衡系统中,信息自发产生并依赖固体保持,通过物质的计算能力增加 #第二部分 想象力具象化# 经济社会的信息以产品的形式固化,并通过经济系统放大 #第三部分 技术的量化(离散化)# 知识技术累积的限制是什么?
【原文选摘】 一些过于乐观的经济模型,往往假设市场需求和动机足以刺激任何产品的生产。但对于制造者来说没用。他们需要知道到底如何去做。制造产品是件困难的事情。不同国家之间化想象为现实的能力有着显著的巨大差异。为什么储备那些能化梦想为现实的知识技术很困难呢?
从个人层面,因为学习是一个积累经验的过程。学习也是社会性的。社会性本质使知识技术的积累变得有地域倾向。从社会和实际操作来看,学习证明了一个人积累知识的力量和能力是有限的。总的来说,这个限度使知识的获取和累积变得更加困难,因为人类需要将信息细化为碎片以便更有效存储。知识之所以变得很难有效积累,不只是由于信息细化需要更多步骤、涉及更多个体,更因为在一个可以重组已分解的信息结构下,会出现如何连接个体这样的组合问题。这个结构就是网络。我们的综合学习能力受限于人类对于信息的无限分割能力和有限连接能力。前者强迫我们在接受信息的同时分割它们,后者在我们连接信息的时候制造障碍。
为了简化讨论,我们将一个人的神经系统所能接收的最大信息量定义为一个度量单位,称之为“人比”(personbyte)。信息累积量小于一个人比的信息累积只受限于个体局限性,大于一个人比的信息累积受制于人类总体的局限性。接下来我们探索支撑着超过一人比限制值的知识技术的,甚至大于公司积累能力的结构。
福特公司的胭脂河工厂被普遍认为是工业化的巅峰体现。工厂在1927年竣工时,拥有98栋建筑和1600平方英尺的工厂区域,能容纳超过10万的工人。为什么胭脂河工厂会如此巨大?经典答案是用规模效应和劳动分工来解释的。但为什么我们的世界没有充斥着比胭脂河工厂还要大十几二十几倍的超级工厂。自福特引入T型车后,产品的复杂程度难道不是与日俱增吗?这表明了第二个量子极限的存在,我们称其为“企业比”。
限制公司大小的因素,已经在交易成本理论或新制度经济学这一学术领域中被广泛讨论过了。通常,市场交易需要面对协商、起草合同、建立审查、解决争端等一系列问题。这些交易的成本能帮助我们理解企业的界限。当外部交易的成本比内部交易成本低,企业便不再壮大,因为从市场买东西就会比他们自己生产更便宜了。制造世界上最复杂产品所需的知识量之大和各个公司有限的知识技术容量解释了,为什么我们打破了“公司比”的限制和为什么需要公司网络来制造复杂产品。
根据交易成本理论,公司网络保存知识技术的能力由联系成本决定。过去的几十年,市场交易成本下降的一部分原因是交通和交流技术的发展。在20世纪,运送货物的成本下降了90%。长距离通信的发展使视频通话变成了青少年间再平常不过的消遣。其他因素,比如统一规格的出现,也减少了市场合作的成本,例子包括VGA接口、WiFi和USB接口。另一个古老的以标准规格来减少合作成本的例子是语言。12000年前,人类大概说着12000种语言。现今世界上有大约6000种语言,但大多数人只用几种全球化语言交流,英语变成了链接大多数其他语言的“轴心”语言。
在《Managed by the Markets》一书中,杰拉德·戴维斯描述了制造一个芭比娃娃由20个不同国家合作完成。我们假设制造一个芭比娃娃比制造一辆车所需的知识技术更少(很可能是这样),我们便能得出结论:制造过程之所以分散各地,不是因为制造芭比娃娃需要的知识技术多于一个公司所能容纳的量,而是因为建立国际商业链接的成本减少了。
仅仅基于经济因素去理解人类网络是不完整的(《找工作》的[https://book.douban.com/annotation/44935009/](案例)),弗朗西斯·福山在1995年出版的《信任》一书中指出,社会形成大型网络的能力主要反映在社会信任水平上。家族社会中,家庭网络是影响经济活动的社会组织形式的主导,所以在这个社会里,商业活动更像是亲戚之间的风投,更多是小型商业以及几个主导家庭控制着的若干大型联合企业。与之相反,在高度信任社会里,人们对信任他们的亲戚并没有特别强烈的偏爱,因此专业运营公司更容易形成,更容易形成包括大型网络在内的各种不同规模的网络。(关于信任竞争网络的一个有趣[https://book.douban.com/annotation/44934959/](对比))
Day 6
【增长的本质】 #第一部分 原子中的比特# 在非平衡系统中,信息自发产生并依赖固体保持,通过物质的计算能力增加 #第二部分 想象力具象化# 经济社会的信息以产品的形式固化,并通过经济系统放大 #第三部分 技术的量化(离散化)# 知识技术在网络结构中被量化,网络存在不同的临界点:人比,公司比等;社会文化,如信任,对网络规模有重要影响。 #第四部分 经济的复杂性# 制约知识技术网络扩散的因素是什么?
经济复杂性的进化
产业和位置之间国际联系的不完美表达已经体现在了汇总每个国家进出口产品的贸易数据中。 涵盖公司纳税地点和国际贸易情况的数据中,一个很常见的显著特征就是一种生态学家称之为“嵌套结构”的模式。嵌套结构指如下两个方面:(1)最不多元化的地方拥有最多元化地方的产业的子集;(2)最偏门的产业只出现在最多元化的地方。
产业-位置矩阵的嵌套结构告诉我们,有些产业几乎是无处不在的,而其他的只在极少的一些地方出现。 ![product_location.jpeg]()
大多数国家出口的产品中都有衣物,只有极少数国家出口光学仪器、飞机和医疗影像设备。然而,一个产业的普遍存在与否并不能清晰说明其所需的知识技术。极少数国家出口的产品中我们还能找到一些矿产,例如铀矿石。我们如何区分铀矿石的稀少性和医疗影像设备的复杂性呢?答案是,我们需要看看出口医疗影像设备的国家的产业多元性,其多元性通常高于出口铀矿石的国家。大体上我们发现,结合一个产品的普遍性及其出口国的产业多元性,就能迅速识别出一些复杂产品。
人比理论显示,制造复杂产品的知识技术必须在更大更复杂的网络中积累。
移动一个复杂网络像是将一个七巧板从一个桌子移到另一个桌子上。拼图的块数越多,越难移动。一个简单方法是,将其中几块移到一个已经有同一个拼图的剩余部分的桌子上。在已经有许多“拼图”的地方,产业更容易成功。成功率的区别可以被看作一种倾向:在已储存有产业所需的大量知识技术的地方和社交关系网,该产业更容易出现。但是嵌套结构并不能告诉我们哪些产业是相似的,现在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通过分析有关产业位置的数据来确定,另一种是通过对比两个工厂所雇用的员工来确定。
引入产品空间的概念:即一个连接起相似产品的网络。从全球范围来看,我们可以通过观察那些更容易放在一起出口的产品来衡量两种产品间的相似程度。
![Malaysia_productSpace.jpeg]()
马来西亚的例子中,我们可以清楚看到其生产结构正朝着相关产业发展。
为什么大量知识技术都难以积累和传递,以及为什么知识技术会处于产业-位置数据的嵌套结构所描述的等级模式下?因为大量的知识技术需要通过强大的人脉网络来体现,传播或复制强大的网络不像转移一小群人那样容易。结果就是,产业-位置网络嵌套在一起,而国家会移向在产品空间中彼此靠近的产品。
在这里发现跟你一样特别的人,并与之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