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的夜 自我的肖邦
来自:Sisyphus Yao
自我的夜 自我的肖邦[新民晚报] ◆简单 白天是团体的交响的,夜晚是自我的独吟的。交响是浩瀚的磅礴的,适合众人狂欢,独吟是细腻的绵长的,适合一个人沉静。我在灯下一边听着肖邦的夜曲,一边打着电脑键盘,打着打着,我发现自己情不自禁地想跟上C小调夜曲缓板中的那段旋律,十指竟似在键盘上弹奏起来……就这样,我融入到肖邦的夜曲中,仿佛看到有一串串清雅的音符从键盘里跳出来,然后飘向了窗外的夜空…… 我是怀着一颗渴望纯静的心情来听夜曲的,可是当我抛开一切来认认真真感觉肖邦时,我才发现,那其实并不是一个完全和谐的声音世界,有些地方甚至还让我感觉到了不安,原来属于肖邦的夜晚是那么的不平静。 F大调夜曲的开场原本是很美妙的。清脆的琴音点缀着繁星满天的夜空,星星微笑着在天空眨着眼睛,琴音温馨传达着一种美好的希望,然而,当那种希望似乎越来越近,近到可以企及的时候,音乐却有了短暂的休止……寂静无声处,钢琴的低音区突然被强烈地密集地击打起来,发出了一连串金属气质的杂乱音符,让人心绪骤乱。这段“金属声”出现两次后,音乐渐渐归于了夜的宁静,最后跳着轻柔的舞蹈消失在夜的尽头。在降E大调夜曲的一开始,音符就疾速地飞奔,旋律就疯狂地跳跃,你几乎可以感觉到钢琴家的手指以看不清的速度在键盘处上下翻飞,那该要一颗怎样狂野的心才能成就这般沸腾的音乐。 倾听肖邦的夜曲,你常常会在意想不到处忽听到一小段不顺耳的旋律,不知道肖邦在创作这些段落的时候,是为了发泄心中的苦闷还是为了成全钢琴技术的完美。总之,它们打破了和谐,也或者,和谐从来就不是肖邦所追求的。肖邦的夜曲就是这样,有些段落美得令人惊艳,有些段落又乱得令人焦灼。它们不受节奏的限制,不要形式上的讨巧,就像一片落叶,在空中或随心飘摇,或恣意狂舞。对于性格内向的肖邦来说,钢琴就是他最贴心的知己,他把所有心思,所有不同凡响的感觉,都倾吐给了钢琴,而在肖邦所表达的这些琴语中,大多还是优美的,只是优美得不够彻底。 史料上称,肖邦是一个孤独的人,是一个情绪化的人,是一个脆弱的人,也是一个敏感的人。在他生命短暂的39年中,他承受着身体的病痛,以及与女作家乔治·桑不圆满的爱情,还有思念家乡的苦闷。据说,波兰人的特质暴躁易怒又忧郁感伤,这似乎与作为波兰人的肖邦的作品有一些吻合。当然,把一个艺术家的性格和他的艺术作品联系在一起解读,多多少少有些牵强。但有一点我是清楚的,肖邦的夜曲给了我一个躁动的夜晚,如果我的心此刻想平静下来,我必须另外选择听一曲悠长的低音长笛,才能抚平那些被肖邦夜曲撩拨起的涟漪。当然,生活需要宁静,有时更需要涟漪。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无底价拍卖:女艺术家签名书、古代陶瓷签名大画册 (独乐斋主人)
- 建了一个“由心品人生”人文社科读书讨论交流群,欢迎大家参加! (豆友214613919)
- 人文艺术交流群 (choose one)
- 召集组员!一起助力开启小组中秋家宴! (小组活动官)
- 荣宝斋木版水印:一副肩膀,两个担子 (今天练习了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