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期:雪月觅凤花-大理
来自:二小(红嘴鸥 hzou.net)
试听地址:http://www.hzou.net/y/16/index.asp —————————————————————————————————————— 大理白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民歌资源十分丰富。在白族民间,既流传着大量的山歌、小调,也有各种体裁、形式的叙事歌曲。歌词大都有较严格的句式、格律,尤以“山花诗”体歌词占有较为突出的地位。 古代白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白族民歌。白族民歌的歌词,内容丰富、题材广泛、生动活泼,诸如历史故事、社会生活、劳动生产、山川景物、爱情婚姻等等都融于歌词之中。歌词结构突破了传统歌词的固定模式,歌词多是七句或八句一段。 白族民歌的历史可追溯到南诏、大理国时期。据史载:唐贞元十六年(公元800年),南诏王异牟寻曾组织过庞大的乐舞队,赴长安向唐皇室进献歌舞,演出《南诏奉圣乐》。南诏、大理国时期,大理在与中原地区的文化交流中逐步发展了自己的民歌艺术,南诏、大理国向唐王朝进献自己的民族歌舞,唐王朝也曾向南诏王赠送过“龟兹乐”和“胡部乐”。 到了明代,中央实行屯田、移民的政策,大量汉族迁入大理地区,和白族人民共同耕耘于洱海岸边。在长期共同生活中,白族民间音乐和汉族等民族的民间音乐相互交流,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白族民歌艺术。春节及白族的民间传统节日三月街、绕三灵、火把节、石宝山歌会、耍海会等都是民间歌舞的盛会。在这些歌舞盛会中,最著名的是每年农历7月27日至7月29日举行的剑川石宝山歌会。歌会期间,剑川及邻近的大理、洱源、云龙、兰坪、鹤庆、丽江等县市的白族青年男女及歌手云集剑川石宝山,登台对歌、尽情玩耍。关于剑川石宝山歌会,还有一个凄美的传说:相传南诏时,有个美貌的白族女歌手阿姑,她在剑川宝相寺接连唱了3天3夜优美动人的曲子,最后在歌声中安然死去,人们说她是“曲神”下凡,尊她为“曲姆”。此后,凡是上剑川石宝山对歌的男女,都要先到曲姆坟前磕头,据说这样才能唱得好,在对歌中就可以相上心爱的人。 在白族民歌中,最受群众喜爱而又流传最广的当属“白族调”。“白族调” 属山歌类民歌,其中又以大理、剑川和洱源西山“白族调”最有代表性。这类民歌多在山野、田间演唱,既可伴随栽秧、打柴、放牧等生产活动,亦可用于男女相互倾诉爱情。“白族调”大都节奏自由、曲调悠扬、气质粗放,有着浓郁的山野风味,最适宜于对唱,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近现代以后得到较好地传承。 改革开放后,在全州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州经济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群众物质文化生活不断丰富。为进一步弘扬民歌艺术,1998年,我州在三月街民族节期间举行了第一届民族民间歌手对歌大赛,对歌台设在西门完小以东的大青树下,此后每年的三月街期间都在大青树下举行民族民间歌手对歌大赛。参赛歌手主要演唱白族调,歌词由歌手现编现唱,即兴发挥,深受大理民间艺人和群众欢迎。截至2007年三月街,共有250位歌手参加了民族民间歌手对歌大赛,参赛歌手最大年龄为80岁,最小年龄仅13岁。在前9届民族民间歌手对歌大赛中,产生了姜宗德、李宝妹等深受群众喜爱的民间歌手。 从这几年民族民间歌手对歌大赛参赛歌手年龄看,很多知名的民间歌手正一年年老去,而年轻的歌手非常鲜见,这种现象对于大理民族民间歌舞的传承和发展是一种严峻的考验,发人深思。 —————————————————————————————————————— 歌曲列表: ①. 大理雪月觅凤花. ②. 十大姐. ③. 小河淌水. ④. 弥渡山歌. ⑤. 蝴蝶泉边(曹燕珍于连生). ⑥. 蝴蝶泉边(葫芦丝). ⑦. 山茶说. ⑧. 白族三道茶. ⑨. 大理. ⑩. 天龙八部.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云南】第八十八期:音乐之旅-王俊 (二小)
- 第二十八、九期:七月【青+蓝】-丽江不插电合辑 (二小)
- 【云南】第九十八期:腰乐队 -《不详》(UNKNOWN)[APE] (二小)
- 祆奘的古城在哭泣 (流浪的鹰)
- “碰”!!1月31日奇怪的日子&南方酸性咪咪专场 (红唇ba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