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祥莫愁村 | 旧时光里的老物件
森伽了罗(见素抱朴)
对于一个拥有怀旧情结的旧物爱好者来说,仿佛依赖于人的手工和技艺呈现出来的作品,在现代生活里的空间愈来愈少。日益机械化的流水线生产,逐渐淘汰的那些即将消逝的老物件,在他们的眼里正如活化石般的存在。

钟祥,地处江汉平原,盛产大豆。上世纪九十年代,那时候,基本每家都会有个石磨工具。平常榨豆汁、磨汤圆粉之类的,全靠它。

老酱缸,用于酱油晾晒,在这个工业产品的时代。仍然存在着的很多古老酿造酱油的作坊,最原生态的手法,最有年代感的器皿,酿造出纯正的手工酱油。

对于一个爱写信写明信片的人来说,老式的邮筒应该再熟悉不过。那时候骑着自行车跑去邮局买邮票寄信盖戳,说不定是那个时候特别文艺的一件事情。

老式扩音器,村口的电线杆上绑一个,开会发通知全靠它。

可能对于很多外地的朋友,属于不常见的器物。至今也不知道它的官方用语,用钟祥话讲它叫“格子”,用来蒸粉蒸肉,当然并不是你们平常所吃到的粉蒸肉。而是更具钟祥特色的“格子”,下面垫着苋菜或茼蒿,上层铺上一圈经过腌制的五花肉,正中间放点红薯或者莲藕。“格子”每家设置家宴、操办红白喜事都会制作的压轴菜,并且这个习俗一直延续至今。

土灶,相信大家并不陌生。在那个还没有煤气天然气的年代,除了煤炭,用的最普遍的应该就是土灶了。

四方老桌,最是具有童年的印记。记忆里一家人围在桌子上吃饭,好不温馨。依稀记得这种老桌的腿脚制作比较高,小的时候还得费点力气力爬上去。

竹质的老椅,基本每家每户都会有。

竹编用具最为常见,筛子、簸箕、篮子、淘菜用具都是用竹子编制而成。非常佩服这些村里的能人巧匠,一根竹子经过他们的手里变出一个个工艺品,这不只是技艺巧手的结合,“匠人精神”也在他们的身上突显无余。







童年的记忆甚是美好,时代的变迁和发展必然被淘汰的还有那些凝结了一代代手艺人的心血。然而,在若干年后,我们也许开始或者继续怀念、收集、赏玩这些事物。 很多人用一件物品,尘封一段记忆,然后心安理得的活着。这本来就是自我安慰。可惜,物品和人一样,每件物品、每个人都是过客。 所以,旧物有情,但用情的还是你。 这时,物又有什么关系呢?我们不需要那么多媒介的触引。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看完演出回来,戒断反应太严重了啊! (上岛嗎菲)
- 最近外卖的羊毛都薅了吗? (Momo)
- 30+失业后好难找… (龙)
- 鸢尾与睡莲 (Marv)
- 下雨天 真适合喝酒 (派大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