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家庭暴力发生的根源和心理因素
小憨憨(努力,只为遇见更好的自己!)
夫妻暴力事件往往容易让人忽视,在国外,有很长一段时间,人们更多的把目光放在陌生人之间的暴力事件上,对于夫妻间的暴力行为关注的时间还不算长。这个话题如今包含在帕拉州联邦大学关于性别、健康和暴力的心理学研究课程中。巴西帕拉州联邦大学学者Adelma do Socorro Gonçalves Pimentel通过对材料的探索性收集、分析,描述了作为警方成员的男性,对待夫妻间暴力行为的观点,以及他们对男女双方提出的建议。文章发表在科研出版社英文期刊《Psychology》(心理学)上。 这项研究的受试者为19岁到30岁的大学毕业生。研究使用的调查问卷包含了三个综合部分:1)鉴定受试者及其伴侣情况;2)描述暴力情境下的经历;3)预防。文中着重关注了第三点。男女双方之间的具体分析可点击原文查看。简略分析如下: 在与参与研究的男性交谈时,提到家庭暴力主要提到了两个范畴:个人内心,对情感控制很缺乏;人与人之间,在暴力行为发生时,对伴侣认识不够,会激发对她们的不尊重、强迫。推动家庭暴力的动力同样也是这些:缺乏情感控制+强迫+不敬。 正如在交谈中提到的,伴侣之间的冲突,大多数缘起于男性,他们天生更加强壮,将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女性伴侣身上:开始的时候可能是轻微的误解,也许会变成一个痛苦的悲剧,或者即使不是痛苦的悲剧,仍然后果严重。 研究表明,辨认是否为家庭暴力,47%体现在物理攻击和心理上,11%是不尊重,5%是意愿强加于人,3%是缺乏情感控制,34%是伴侣之间的暴力施加于表情(expressions)上。 结果表明,对暴力的定义显示了不尊重、强迫和缺乏情绪控制。他们能意识到自己的情感,如果他们生活中夫妻关系不健康,就会终止伴侣关系或婚姻。对于男性,建议主要集中在权利的平等,不将女性视为物品,而是需要照顾的人。对于女性,给出的建议首先是对话、耐心和冷静、理解和尊重。女性需要了解伴侣的动机,为何会做出某些行为。当对话不可能了,就需要寻求法律帮助。 学者强调了同理心对于双方解决问题的重要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换位思考吧。学者提出的要素中,对话占了23%的位置,耐心和冷静占了18%,理解占了12%,自我控制占了12%。体现了双方互动的重要性。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受访者招募 (六小小小月)
- 天底下居然有这样丧尽天良的父母!将正常的孩子关进精神病医院 (时空旅行者)
- 反家暴学术研究受访者招募 (思思)
- 遭遇家庭暴力,需要帮助 (王居易)
- 从财务治理角度切入反家暴 (王居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