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王阳明研究最好的著作——徐梵澄先生的《陆王学述》
我思
这里无妨指出,重温陆、王,即是意在双摄近代哲学与宗教原理而重建中国的精神哲学。仍其多种称名,如理学、心学、道学等,但舍精神哲学一名词而外,亦无其他适当且能概括无遗的名词可取。其所以异于纯粹思辨哲学者,则在乎躬行实践,内外交修,求其实证,即所谓“自得”,态度仍是科学的,脱出了玄虚。终期于转化人生,改善个人和社会,那么,亦可谓此为实用精神哲学。而又有进者,精神所统辖者如此弘大,故此哲学亦广阔无边,正不宜精细界划,中间存有充分发展的余地,留给将来。人类的心智永是进步的。——摘自《陆王学述》第四章“为何与如何”P24 【目录】 一 小引 1 二 定名 5 三 精神哲学的建立 13 四 为何与如何 18 五 朱、陆并尊 25 六 陆学非禅 34 七 论学之诗 46 八 所立卓尔 50 九 非禅之悟 59 十 姚江之成学 74 十一 居夷处困 79 十二 儒将事功 85 十三 先知与彻悟 89 十四 知行合一 106 十五 教言摘录 115 十六 王、湛新学 156 十七 王、罗论学 172 十八 陆、王被攻击 195 十九 戴东原攻击程、朱, 牵连陆、王 218 后序 242 【徐梵澄——位被低估的学术大家】 因性喜孤往而不为世人知得,因致思高远而难为学界识得。一生自外于名利圈,从未昭彰于“公共领域”的视野之中。 鲁迅极为器重的学生,称其“颇似尼采”“无派而不属于任何翼”;师母许广平亦称其“天赋极高,旧学甚博”。 回国后入职社科院前提出“不参加政治学习、不带研究生、不接受任何采访”等三项要求,以便一心做学问。 精通梵、英、法、德、希腊、拉丁等语言,贯通中、西、印三大文化,在诗歌、书画、文艺理论上造诣精深。 年轻时游学于鲁迅门下,一生践行先生的“精神事业”; 1929年至1932年,留学德国柏林大学、海德堡大学; 回国后寄寓上海,受鲁迅之嘱系统地翻译尼采著作; 1945年赴印度,先后任教于泰戈尔国际大学和室利阿罗频多学院; 1978年底回国,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先生精通多种古今语言,贯通中、西、印三大文化, 在诗歌、书画、文艺鉴赏上造诣精深,学术贡献主要有四: 一、中国之最早最具规模地翻译尼采著作,如《尼采自传》《苏鲁支语录》等; 二、系统地翻译印度韦檀多一系古今经典,如《薄伽梵歌》《五十奥义书》等; 三、以英文完整地介绍中国传统学术精华,如《孔学古微》《唯识菁华》等; 四、以精神哲学的进路重新诠释吾华经典,如《陆王学述》《老子臆解》等。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只觉色欲是最难摆脱 (spirit)
- 广州有线下交流王阳明心学的活动吗? (西西弗)
- 【征稿】王阳明心学类稿子 (筝)
- 好奇心学为什么会让人开挂 (Cindy)
- 发现自己的执念 (人生辽阔,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