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考就要开始了,如何在三个月内,如何快速备考,提高行测申论分数?
语嫣公考(学生一枚~·)
距离国考还有100多天的时间,我相信还有很多人对行测申论的额复习时一头雾水吧,很多人会问,还有100来天,行测申论的提升空间有多少呢? 我想给大家讲讲我的一些情况吧。 可能大家都认为公务员考试越来越难,竞争比例动辄100:1,考试难度每年加大,不花上半年的时间去复习就考不上一样,首先不要被这些吓到,事实上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可怕,很多人也用很短的时间去复习照样上岸,主要还是看个人的努力程度了,你要是懈怠,复习存在惰性,给你两年也是复习不完。 想当初我决定省考只有不到两个月了,一个师兄告诉我说,公务员考试可不是四六级,靠蒙靠运气没戏,不考个四五次很难找到北!幸好我是天生不会被什么吓到的,根本没理会这种“劝解”,按我自己的想法拉工上马开始复习。最后考完分数出来,行测85分,申论71,也算是成功进入面试了,下面的面试也比较顺利的过关了。我以自己的一些经验和一些辅导班上的辅导方法总结了一下,希望对大家有点帮助。 废话不多说,直接上干货。。。。。。。。。 翠花。。。上干货! 一、行测 现在绝大多数辅导班和参考书都是把一些历年的真题和技巧翻来覆去地讲,听的时候让你觉得很有用,做模拟卷的时候也感觉得心应手,可一旦真刀真枪上考场就感觉用不出来。(不要问我怎么知道的,切肤之痛!)这种情况非常普遍,可很多人考到放弃都不知道怎么回事。 行测主要是需要你自己形成自己的一套思路,我们这些可以给你一些见解。 首先是进行一遍理论的梳理,市面上的公考书籍可以随便挑选,也可以在网上下载视频课程听。在第一遍理论梳理的时候,就要把每个模块的知识点尽可能吃透,结合相应的试题稍作练习。 其次,在第一遍理论梳理完成之后,可以进行套题的训练。无论什么时候,套题训练都要计时,严格按照考试的时间完完整整的做完一整套试题,中间不要间隔,比如玩玩手机,发发呆等。 接着,再按照答案解析好好分析这整套试题,不仅仅是做错的题目,还有自己做对的题目。其实每套题目按照这个流程走完一遍都会花掉半天左右的时间,但这是值得的。建议在备考期间每周保证至少四个半天的时间,也就是做四套题。 其实,行测的复习无非是三大模块:言语理解、逻辑判断、资料分析。这三大块不要有明显的短板,尤其是资料分析,更是分值高。但事实上它是很容易的,不像数量关系部分,资料分析基本不需要数学基础,掌握好基本的题目类型和运作技巧即可,而且,切记要细心。行测的复习最忌讳得过且过,不要轻易放过任何一个知识点,奢望于考试的时候不会考到,但是往往命题人偏偏击中考生的软肋,侥幸心理不可有。尤其是对那些常考的高频考点。 下面介绍一下行测各个板块应该怎么复习:(大家如果需要,可以加群296739677共享视频资料很全非机构,整理得很好!) 语言理解 其实是分了两个部分,前面一部分是选词填空,后面一部分问你这段话意在说明什么。填词这部分多看历年国考出现的高频词汇,可以在手机里下个现代汉语词典的APP,碰到不知道意思的就搜索一下。这个是个积累的问题,当年高考我背了多少现在也都忘光了,这个部分做的一直不理想,20个错误一般都在4个以上。这一部分只要背了积累了肯定能做出高分。后面这20个,看了书就会明白关键是找关键词跟关键句,然后通过关键词句来判断这段话意在说明什么。哪个句子更重要,哪个词更重要,其实书上解析并没有明说,这是一种题感,要多练习。行测中有很多东西是说不清原因的,很让人无奈,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做模拟卷从来不看错题,因为很多人知道错但是不能理解为什么错,不能理解记忆那就没有意义。这考查的是一个抓重点,抓主要矛盾的能力。为什么那么多人花很多时间复习就是考不到行测高分,就因为这里需要题感,是非理性的,但是没有这种感觉。 数量关系 对于数量关系,绝对不要想每道题都去做,副省级的话放弃一半,地市级放弃2 3个。在备考的时候,对于那些较难容易做错以及费时较多的体型,果断放弃看都不看。如果你数学基础很差,可以放弃更多,只看一些非常简单的部分,保证自己可以拿到这几道简单题的分数。复习数量关系,学会放弃是很重要的,即便数学非常好,除非好到15分钟能做这10道或者15道题,否则还是要放弃,因为从时间上来说是划不来的。放弃的题目可以是有技巧的排除一些错误答案之后再进行选择。做数量关系一定要注意方法技巧,死算是绝对不可取的,这些方法行测的教材中都有介绍,选择放弃哪些部分就看各人自身情况了。 图形推理 这个部分推荐看猿题库。各种判断的规律都有很好的总结。但是光看书划记是绝对不行的,看完后必须把这些规律分类归纳之后写到笔记本上。但是书上的规律是不全的,每年国考都会弄出些新规律是想不到的,所以做题目的时候碰到一些特殊的规律也一点要记下来,没事就看看,熟记这些规律。做题目的时候就按照分类的线索找这个是属于什么规律,可以作为一种补充。 定义判断 这个跟语言理解后20道的意图判断有些类似,也是要找准关键的词句,方法性的东西都在教材里。这个部分靠划中心句,同时如果课外知识丰富也是很有优势的,因为这些生概念毫无接触的人很容易看不懂,这种时候就一定要加强阅读,特别是加强阅读的速度。 类比推理 判断的基础就是各个词之间的逻辑关系,有的时候可以用造句的方法来做,这个也只有看书跟多练习两条路,没有捷径。一直说到这里可以发现题感好的人做行测是很占优势的。 逻辑判断 逻辑判断其实主要就是两个问题,假言命题跟削弱加强。假言命题分充分条件跟必要条件假言命题两种,记住它们主要的性质,充分条件是有前必有后,有后未必有前,否后必否前,否前未必否后…知道这个就能做题。削弱加强是逻辑判断的大头,以下哪项最能削弱以上观点,以下哪项为真最有力支持了以上结论,这些就是削弱加强。把书上写的削弱加强的几种方法全部记住,做题目的时候去套,开始做的时候慢一点没关系,慢慢练就是了。只要能做好这两个部分,逻辑判断就解决八成以上了,只要能搞懂削弱加强,那逻辑判断能拿到一大半分数了。至于三段论可以做了解,实在无法掌握就可以跳过。 资料分析 这是行测当中最最重要的一部分,无论数学好坏,都不能放弃!虽然关于行测各部分分值为多少网上有各种不同版本的说法,但是资料分析一定是分值最高的之一,而且,资料分析其实真的很容易,比数量关系容易。这个部分可以买分册、题库,花很多时间认认真真看分册。资料分析其实分两个部分,阅读,阅读资料,这个一定要快,要用笔划记,这样做题目的时候才能快速找准地方。第二部分就是算,关于各个统计概念间的关系,一些计算公式书上都有,估算是做资料分析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技巧,没有时间去算那么准确。同时用直尺跟量角器直接去量图也是可取的技巧。做资料分析不会存在数量关系那种不会做的问题,只是算的对不对,算的快不快的问题,所以一定需要大量的练习。在看完分册后我建议一直到考前,都要保持一天4篇资料分析的习惯,计时做,做错的题要再做一遍。做资料分析一定一定要看清楚题目,做练习你就会发现很多错误都不是做错而是看错,看错年份,看错季度等等,这样丢分实在太划不来啦。华图的分册将技巧归了几类,最后几种较难的技巧我觉得没必要去掌握,最主要就是估算,估算一定要做好误差控制的工作,具体怎么做,书上有写,还有就是靠你自己去体会了。一句话,资料分析很重要,除了多做还是多做。 常识部分了 个人以为,看一些主要的东西,比如某次重要会议的内容啦,一些法律的知识啦这些,跟申论的复习算是互通。常识部分绝对不要去苦思冥想,会就选不会就过,一定要快,节约时间给其他部分。 行测光靠平时刷题不行,还需要自己总结经验和看看一些视频资料,结合着来效果会不错,我平时行测部分是看蔡金龙和聂佳额视频。 二、申论高分突破必备要点 1、看教材+研读真题:考生可以使用一本通教材结合往年考试大纲、申论真题等,了解试卷结构、试题内容、考查规律、评分规则和标准,知道申论为什么而考、考什么、怎样考、怎样答,由过去的考试实践推知未来的考试情况,使备考复习建立在科学可靠的基础上。 2、建立公务员思维问题:公务员考试是招录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选拔性考试,其题目设置和阅卷规则,无不体现着机关工作的思维方式,即公务员思维,要站在政府的角度。 3、申论素材积累重在平时、善用间隙时间:在复习期间要善于利用零碎时间、不间断地看新闻时政,积累申论的素材和观点,身临其境地把自己当成新闻评论员,把“出发点”、“立足点”、“着力点”、“根本保证”、“基本原则”变成思维习惯。对于一些名言名句,一些非常有气势的排比句,更是要多读多记,多思考在什么地方可以用。 4、申论必须要勤动笔:申论拿高分一定要自己多动笔写,看一百篇范文不如自己写一段文章。要想自己下笔如有神,唯一的方法是多练多写。 5、时事热点如何正确利用:历年来申论考试的命题围绕着社会热点问题进行,热点素材的积累与理解不能突击进行,必须从准备公考的那一刻开始,大家重点要把握三方面: (1)了解近一年来国家和省政治领域和社会上发生的热点问题,把握各级政府工作的总体方向; (2)熟知热点事件产生的背景、当前现状、发展过程、对社会的影响、多方位的评价以及解决思路等。 (3)做好笔记,用自己容易记忆的方式把问题记录下来,写出自己的见解,后期再对同类问题进行回顾,不断完善自己的思辨力、表达力和创造力。


大致就说道这里吧,希望对大家有点帮助。 未完待遇。。。。。。更多备考经验,视频资料可以进群,有大神答疑解惑 296739677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寻找全省(广东省)巡考伙伴 (咚咚锵)
- 求助 | 这两个岗位怎么选 (想上岸的小暑)
- 图推思维导图,本人亲测。好的理论讲解,加上大量作业练习,... (邮递员)
- 苏州,已上岸,各位有什么问的 (春天在哪里)
- 求李梦娇(2023年)或最新的常识视频 (Calcul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