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甜得腻死人,却偏偏俘获大批少女心!
灯叔
吃到马卡龙的第一口,我就觉得太、太、太甜了!!! 但那又怎样,爱它的人那么多!马卡龙真是甜品界最神奇的存在!

据说马卡龙能火遍全世界是从《绝代艳后》这部影片开始的。导演索菲亚·科波拉把复古浮华的凡尔赛王宫与五颜六色的马卡龙结合在一起,想不让人记住都难!

当马卡龙漂洋过海来到中国,人们还赋予它一个别致的名字:少女的酥胸! 为啥要这么叫?有人认为这是出自旅法美食作家谢忠道《性感小圆饼》一文: macaron小巧玲珑,只禁得起两指适度凌空轻捏,力道过重会压碎,过轻则拿不住,让你品尝的姿态绝对高尚优雅。顶级的macaron其酥软松脆的程度要适中,如法国人称之的“少女的酥胸”。

咦,感觉马卡龙似乎很娇气的样子。看来以后我得优雅端庄大方地吃它! 也别看马卡龙个头小小,价格却不亲民,一盒要好几百块,甚至更贵!说着,我不禁摸了摸干瘪的荷包~能天天吃的都是土豪啊!

不过贵也有贵的道理,毕竟是“最平民化的奢侈品”。 马卡龙的主要材料是杏仁粉、糖和蛋白。本身杏仁粉的成本就高,杏仁粉的质量对马卡龙的口感有着极大影响。没有杏仁粉的马卡龙就不是真的马卡龙。 在制作上,马卡龙也非常讲究,仅仅是把蛋白打泡都需要功夫。即便是最有名的糕点师也不敢说自己做的每一步都是完美的。

这种用杏仁粉做成的甜品,在历史学家Dominique Michelle的研究里,可以记录到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那时它还是只是一块造型普通的饼干。

意大利人管它叫“通心粉”或“maccherone”。还调皮地把它称为“牧师的肚皮按钮”。 当时有一个说法是,意大利修道院里一个名叫Carmelie的修女吃腻了素食,就用杏仁粉做出了含糖量很高的马卡龙。

1533年,佛罗伦斯共和国公主凯萨琳·德·麦地奇嫁给法兰西王国国王亨利二世。传闻说她思乡心切,跟随她来的糕点师傅就做出了马卡龙博她一笑,从此,马卡龙也就进入了法国人的视线。

马卡龙真正在法国流行起来,是在19世纪90年代,Pierre Desfontaines和Louis Ernest Laduree改良了马卡龙,在两个饼干里夹了黄油奶油,果酱,蜜饯,甘露等馅料,一推出法国人就喜欢得不了得了。

再后来,经过历史的演变,马卡龙的口味也丰富多了,什么鹅肝味、鱼子酱味、咸味、胡椒味都冒了出来,就是不知道你吃不吃得惯。

到了今天马卡龙依然是法国人心中最受宠的甜品,走在法国的任何一个角落,你都会觉得这简直就是马卡龙的天堂。 而身为吃货必去的店就是巴黎的Laduree和Pierre Hermé了。前一个是甜点界的路易威登,后一个是甜点界的毕加索。这两家店做出来的马卡龙在世界上的名气那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想吃他们家马卡龙的人多得大概可以绕地球一圈。



Pierre Hermé糕点店还创立了“马卡龙日”。每年的3月20日,马卡龙就成了主角,有很多面包店和马卡龙店参与到节日活动中。这些店会给顾客提供一份免费的马卡龙样品。当天所售出的马卡龙收益,会抽取百分之一捐献给当地的慈善组织。 看来法国人真的对马卡龙是真爱啊! 我想,马卡龙的魅力或许就在于有融化你心的漂亮外表,还有吃了让人愉悦的好心情,以及那份悠远的历史厚重感吧。对于甜品控来说,确实是不可阻挡的诱惑!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小酥肉 (1個人的世界)
- 油茶 (1個人的世界)
- 求在家自制奶茶的方法 (1個人的世界)
- 🌱《孤独的外卖券》微信小程序:种草必备,安利给每一个吃... (yeah)
- 来我们的美食群 分享美食分享快乐!目前已上车10多个小伙伴!... (玉米🌽饼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