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起读《文化苦旅》(二)

yansir

来自:yansir 组长
2017-08-14 11:13:56

×
加入小组后即可参加投票
  • 樱宁儿

    樱宁儿 2017-08-23 17:57:05

    8.古井并没有怎么被损坏,只是干枯了,荒废了。他是以“千年冷眼”的形象存在的。“废井”“火山”只以冷眼看待这些历史的朝代更迭,它们很漠然,不带任何一丝感情。 9.作者去过都江堰(四川)、道士塔、莫高窟、沙漠(以上三个全部来自于敦煌)、白帝城、寒山寺、西域、宁古塔(黑龙江宁安市)、杭州、黄州、避暑山庄、山西、天一阁(宁波)、欧洲、西太平洋,还有一些名人故居。分类:一、具有丰富历史文化的地方。道士塔、莫高窟、西域、宁古塔、杭州、黄州、避暑山庄、山西、天一阁、欧洲(欧洲还有很多人文文化)、名人故居。理由:道士塔和莫高窟埋葬着一段耻辱的历史,西域拥有永久的商业中心的标签,宁古塔保存着当年那些被流放之人留下的痕迹,杭州西湖留下了一代又一代人的脚印(杭州虽以美景出名,但这些美景其实都是人为的),黄州仍有苏东坡的影子,避暑山庄存有清朝的历史遗迹,山西曾是富贵的代名词,天一阁还存着些许珍贵典籍,博克拉土地上的世界文明,名人故居里有可以看到一个时代的东西。二、具有美丽自然风光、景色的地方。沙漠、白帝城、寒山寺、西太平洋。理由:柔软的沙漠中隐藏着山与泉,与诗共存的白帝城和寒山寺中的白雪皑皑,汹涌澎湃的西太平洋的自然风光(其实很多地方是自然文化和历史文化兼具的,我的分类只代表我自己认为那部分文化的价值更高一些)。 10.一般来说,作者是以故事的形式讲出来的。比如说在《道士塔》一文中,他将自己代入了这段历史,假设自己就在当时的场景中,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观看整段历史,有时也通过自己的内心独白来抒情。 11.我觉得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是比较华丽、漂亮的。书中用到了不少绝妙的比喻可以借鉴,还有像讲故事一样的讲述历史,对风景描写时词汇丰富都很值得借鉴。 12.我最喜欢《牌坊》。因为这篇文章以牌坊为线索,讽刺的是封建思想,为牌坊下的贞洁烈女感到悲哀。不禁让人感叹,小小的牌坊下竟埋藏着这么多东西。以小见大,回味无穷。 13.我最想去探寻莫高窟旁的沙漠。理由很简单,就是因为我喜欢那种安静的闷热的环境。我想去那里感受流沙,寻找隐泉,享受安静,感受自然。 孙樱宁

  • 真不狙人

    真不狙人 2017-08-23 21:17:36

    《文化苦旅》新版和旧版我认为有所区别。 首先就是篇目上的区别。新版比旧版多了《北欧寒夜》《写经修行》等篇目,第四部分人生之旅中的几乎大部分篇目在旧版书中从未出现过。从整体看,篇目的顺序也改变了,分成了四个部分。新版更像是一个系统的散文集,而不是旧版游记集。 其次是作者语言风格上的转换,旧版书中第一篇《道士塔》的语言风格和内容就与新版书中《道士塔》的不同,我认为旧版中更多的是散文化的语言,以一个旁观者的感觉,带领读者回到那个时代。从对王道士日常生活的刻画中,以小见大,进而写出作者对敦煌石窟中文化失落的遗憾。在新版书中,同样是表达遗憾的《道士塔》中却更多地描绘了作者的内心,穿插进了很多旧版没有提到的资料上去,还加入了蒋孝婉这样一个有着“卖国”行为的人物上去。旧版文字中对中国当时政府官员不作为的愤怒,好像也变成了对于个别几个人所作所为的谴责。 《莫高窟》中同样加入了很多内容,同样改变了立意。旧版最后那些关于善与美的思考,对于民族的期望,那句“我们,是飞天的后人。”变成了新版中加的那段致敬陈万里。 我认为这两篇的改动,让本来游记的感觉变少了,而像是旅游归来,伏案查阅各种资料后精心写出的文章。尽管更全面,但是文字却没有那么感染人了。 旧版的其他篇目,我出于对新旧版的疑惑没有读。但从我读的这两篇旧版的文章来看,新旧版确实是有很大的不同的。

  • A.浅笑°Sunshine

    A.浅笑°Sunshine 2017-08-23 21:35:48

    8.井是以“冷眼”的形式存在的。“废井”与“火山”很漠然,在多数情况下不讲曲直,不讲感情。 9.作者去过都江堰,道士塔,莫高窟,沙漠,阳关,西域喀什,渤海国遗址,杭州,黄州,承德,宁古塔,山西,天一阁,欧洲,西太平洋,文人故居。 第一类:以历史背景为主:道士塔,莫高窟,西域,渤海国遗址,杭州,黄州,承德,宁古塔,山西,天一阁 第二类:以个人经历为主:都江堰,沙漠,西太平洋,欧洲 10.作者当看到一处风景时,带入当时的历史背景,用旁观者的角度以故事的形式讲出来。 11.他的语言特别有诗意,而且描写非常细腻。比如在描写莫高窟的壁画的时候,他的描写把我们带入了当时的情景,跟他一起去欣赏一幅幅的壁画。他的语言也气势磅礴,在写到都江堰一篇的时候,“我认为都江堰比万里长城更激动人心。”一句话尽显气势,让人出乎意料。当他讲到一个历史事件的时候,语言十分的通俗易懂,让普通的读者也可以看得明白。我认为文章中描写风景的语句和他看待一件事的方法我可以借鉴。 12.我最喜欢《牌坊》作为首篇,刚一开头的“灵异事件”引起我的好奇心。后来通过写女教师与女学生的故事来解释牌坊。牌坊其实就是当时的封建礼教。故事的最后通过“破冰”的方式代表冲破顽固的思想,这样的文章的结构十分的新颖,也十分的紧密。 13.我最想去西太平洋的那片海。因为我想挑战我自己。我总是觉得自己有很多事都做不成,所以我想找到自信,就连大风大浪也能被我征服。另外,我也想在那里体会另一种意义的“家”。 杨乐芃

  • yansir

    yansir 组长 楼主 2017-08-23 22:36:02

    《文化苦旅》新版和旧版我认为有所区别。 首先就是篇目上的区别。新版比旧版多了《北欧寒夜》《 《文化苦旅》新版和旧版我认为有所区别。 首先就是篇目上的区别。新版比旧版多了《北欧寒夜》《写经修行》等篇目,第四部分人生之旅中的几乎大部分篇目在旧版书中从未出现过。从整体看,篇目的顺序也改变了,分成了四个部分。新版更像是一个系统的散文集,而不是旧版游记集。 其次是作者语言风格上的转换,旧版书中第一篇《道士塔》的语言风格和内容就与新版书中《道士塔》的不同,我认为旧版中更多的是散文化的语言,以一个旁观者的感觉,带领读者回到那个时代。从对王道士日常生活的刻画中,以小见大,进而写出作者对敦煌石窟中文化失落的遗憾。在新版书中,同样是表达遗憾的《道士塔》中却更多地描绘了作者的内心,穿插进了很多旧版没有提到的资料上去,还加入了蒋孝婉这样一个有着“卖国”行为的人物上去。旧版文字中对中国当时政府官员不作为的愤怒,好像也变成了对于个别几个人所作所为的谴责。 《莫高窟》中同样加入了很多内容,同样改变了立意。旧版最后那些关于善与美的思考,对于民族的期望,那句“我们,是飞天的后人。”变成了新版中加的那段致敬陈万里。 我认为这两篇的改动,让本来游记的感觉变少了,而像是旅游归来,伏案查阅各种资料后精心写出的文章。尽管更全面,但是文字却没有那么感染人了。 旧版的其他篇目,我出于对新旧版的疑惑没有读。但从我读的这两篇旧版的文章来看,新旧版确实是有很大的不同的。 ... 真不狙人

    细致!

  • 郭安琪

    郭安琪 2017-08-24 14:28:53

    8.废井干枯着。废井与火山默然的看着这一切,见证着历史的更迭。9.作者去过都江堰、道士塔、莫高窟、沙漠、白帝城、寒山寺、西域、宁古塔、杭州、黄州、避暑山庄、山西、天一阁、欧洲、西太平洋,还有一些名人故居。分类一:具有丰富历史背景。道士塔、莫高窟、西域、宁古塔、杭州、黄州、避暑山庄、山西、天一阁、欧洲、名人故居。分类二:拥有绝妙自然景观。沙漠、白帝城、寒山寺、西太平洋,江南。10.坐作者以自己的游览经历结合历史背景与自己的见解。11.书中的语言十分华丽,用词极其优美贴切,经常引用诗句,有很多词语和句子的描写值得记录下来背诵。12.我最喜欢《江南小镇》,这一篇的篇幅较长,但每一字每一句都不是废话。里面对于场景的描写画面感很强营造了一种悠然朴实的气氛,很想让人一探究竟。里面对于历史知识背景以及诗句的记录也十分详实,有收获。13.我很想去莫高窟看一看那神秘而美丽的壁画。

  • [已注销]

    [已注销] 2017-08-24 22:02:56

    [内容不可见]

  • 李奕霏

    李奕霏 2017-08-31 18:16:45

    8,井干枯了,荒废了。而废井和火山变得冷漠,漠然的看着历史的演变。

    9,作者去过都江堰、道士塔、莫高窟、沙漠、白帝城、寒山寺、西域、宁古塔、杭州、黄州、避暑山庄、山西、天一阁、欧洲、西太平洋,名人故居。第一类,反应了历史文化;道士塔莫高窟,西域,杭州,黄州,宁古塔,山西,天一阁。第二类是通过景色反应出人生;沙漠,白帝城,江南,都江堰,欧洲。

    10,首先叙述景色,然后慢慢带入历史,用不同历史角度去分析,有时带给我们遗憾,有时带给我们可惜。借景色借背景抒情。

    11,写历史事情的时候,常常把读者带入故事中,在叙述自己都观点同时,也引起我们的思考,他的语言常常让我意犹未尽,每一句话都可以思考一阵子。每篇文章不仅仅是景色,故事,更多的是本后的人生意义,和反映出人格,社会的特点。他的语言风格不死板,又很有深度,文字干净,语言优美,让我们读起来不枯燥。

    12,最喜欢《风雨天一阁》。天一阁在我看来,不仅仅是一个藏书阁,而是一个蕴含着中国历史,民族文化的一个地方。范家一代又一代的接管这个地方,体现出中国的文化不但是一个朝代的事情,更重要的是让祖祖孙孙传承下去。后面这个地方遭到了偷窃,这是我觉得最可惜,最气愤的一个地方。可是中国的文化并没有因此而‘失窃’它们繁衍,提醒着我们,我们作为中国的书生,更要努力学习,把知识传承下去。

    13,想去阳关雪,虽然去多人认为那里并没有什么可看的,而且路那么难走,但我还想去。尤其是下雪的时候,在雪地里走一走,感受历史文化。 李奕霏

  • 赵子玥

    赵子玥 2017-08-31 22:20:11

    1. “井”是以一个看多了千余年发生在它身边的一切而终于倦了的冷眼的形象在读者眼前呈现的。火山和废井面对朝代更迭时冷眼旁观,比残酷的历史更漠然,它们不发一言,只是默默在一旁看着。
    2. 都江堰、道士塔、莫高窟、沙漠、阳关雪、西域、宁古塔、杭州、黄州、山庄、山西、天一阁、北欧、太平洋,和文化人的故居。这些地方为他带来愤懑的心情,使他震撼,有的是历史文化,有的是自然奇观
    3. 探究历史,不是在图书馆中埋头读书,而是要走出去,亲自到那些书中所提到的地方去,书上的真真假假,想明白,只有靠自己。当你实地考察时,所看到的景象,与你已有的知识积累形成出来的,便能够感受到历史的究竟。
    4. 典雅精炼的语言、气势磅礴的行文、多种修辞雕砌的描绘, 将读者带入其中
    5. 我最喜欢《信客》。信客随着科技的发展已经消失了但从作者笔下,无论是老信客还是年轻信客,不管是在外游子还是乡里乡亲,都刻画得有血有肉,充分的反应了当时的社会情况,吸引住了我。
    6. 我想去天一阁。因为即便天一阁的藏书早已经被焚毁,但是因为它所经历的事情,一个家族代代守护的地方,它早已成为现代文化良知的见证。创始人对于书的热衷与守护,以及后人的坚持初衷,使它在历史上有着光辉夺目的色彩。天一阁所蕴含的精神文化,是别的地方没有的。 赵子玥
  • 汐颜染瞳べ

    汐颜染瞳べ 2017-09-01 21:10:11

    8.井是以“冷眼”的形式存在的,在多数情况下不讲曲直,不讲感情。 9.去过都江堰,道士塔,沙漠,莫高窟,阳关,西域喀什,渤海国遗址,杭州,黄州,承德,宁古塔,山西,天一阁,欧洲,西太平洋,文人故居。 第一类:以历史背景为主:道士塔,莫高窟,西域,渤海国遗址,杭州,黄州,承德,宁古塔,山西,天一阁 第二类:以个人经历为主:都江堰,沙漠,西太平洋,欧洲 10.每看到一处风景,作者便带入当时的历史,通过旁观者的角度把故事描绘出来。 11.语言特别优美,描写非常细致尤其是在细节上。在描写莫高窟的壁画的时候他的语言也气势磅礴,当他讲到一个历史事件的时候,语言十分的通俗易懂,让普通的读者也可以看得明白。我认为文章中描写风景的语句和他看待一件事的方法我可以借鉴。 12.我最喜欢《牌坊》作为首篇,刚一开头的“灵异事件”可以引发作者的好奇心。后来通过写女教师与女学生的故事来解释牌坊。牌坊其实就是当时的封建礼数,故事的最后通过“破冰”的方式代表冲破顽固的思想,这样的文章的结构十分的新颖,也十分的紧密。 13.我最想去西太平洋的那片海。因为我想挑战我自己。我总是觉得自己有很多事都做不成,所以我想找到信心,努力做好一件事。王子宸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 或 注册

326 人聚集在这个小组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