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对中强地震进行短期预测?
hyttt12
四川九寨沟7.0级地震,新疆精河县6.6级地震,相信很多人一大早起来就听到这两条新闻。地震活动是地球构造运动的产物,有研究表明,地震活动状态的变化过程可以用SOC模型来认识。作为控制大量广延耗散动力系统的普适法则,自组织临界性(SOC)是Bak等人为解释无序的、非线性复杂系统的行为特征提出的新概念,即耗散动力学。 顾瑾萍等在汉斯出版社《自然科学》期刊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文中以中强震孕育时相应于构造应力场的变化,地震活动会出现相对均匀–不均匀–不均匀增强过程的观念为基础确定研究主题:首先是提出研究参数,一是对应力场稳定性进行描述的参数:时间变异系数及它的标准差;二是为了在资料处理中便于计算,引入隐性的b值参数:平均震级。这2种参数出自相同的地震目录,而前者由地震事件的时间资料得到,后者由地震事件的强度–频度资料得到,互不相关。故它们发生关联的时段,可认为是构造应力场不稳定性增强时,地震活动G-R关系式中b值非线性偏离的关联时域。其次,讨论关联时域中相应的时空特征,包括非线性b值偏离对应力场变化的响应、及响应程度与未来地震强度的关系、关联时域的地震活动图像和以大地天文学参数表征的地震活动等, 这些特征可能对中强地震的短期预测研究有意义。 该研究得到以下一些可参考的结论:时间变异系数的前探性研究可能近似,但它能反映出未来时段构造应力场起伏变化的大致状态。利用这一前瞻性可求得关联时域中平均震级参数的最大推测值,再通过经验关系预估未来中强震的强度。时间变异系数标准差的研究表明,构造应力场变化的状态可能有阶段特性。中强地震的成丛发生可能与这种阶段交接有关;利用时间变异系数标准差的阶段时间长度也可以估计未来地震强度,而且7级左右地震则在各阶段和总时间长度上都比5、6级地震要长约40%~80%,这对大事件的强度判定是有意义的。 非线性 b 值偏离会对构造应力场的变化有关联反应,关联时域中的地震活动出现一些现象,如由于未来中强震震源位于高应力集中区,在关联时域发生的一些显著地震呈有序分布。又如b值偏离的非线性时段弱小地震呈带状分布;另外,以大地天文参数表征的地震活动图像可能对震中位置指示等。这将对地震短临预测有意义。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为环境保护做努力! (千古华夏)
- 垃圾群岛共和国的最新消息 (石镝文@Steven)
- 怎么对中强地震进行短期预测? (hyttt12)
- 九寨沟地震|没有他们的负重前行,哪有我们现在的岁月安宁! (旅行梦)
- 地震后,震区的气温会发生变化吗? (小憨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