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智,由外而内,由内而外?
来自:葛紫苏(死之流泉,使生之止水跳跃。)
感觉像是先天决定与后天决定论辩的变种~ 《心智化》中说: 我们欣然接受维果斯基Vygotsky(1978)的观点,心理是由外而内发展的:“人际间的过程被转换为个人内部的过程。儿童文化发展中的每个功能都出现两次:先是在社会层面,后是在个人层面;首先在人与人之间(心理之间),而后在儿童内部(心理之内)”。 而记忆中法国拉康派则强调主体先于个体而存在。。。或者,在法国也有不同的派别吗?会有一些人支持维果斯基的观点吗? 又或者,尽管主体先于个体而存在,但这个主体只是一个种子,它是家族及社会体系的动力系统的平衡的结果,但它并不能直接成为一个个体的主体,不能直接通过这个个体来生发出什么感受与想法,它需要先让个体接纳它。而个体要接纳这个主体的过程,就是维果斯基所说的由外而内的过程。 好像这样可以理顺关系。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
63 人聚集在这个小组
加入小组
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心智,由外而内,由内而外? (葛紫苏)
- 我们来活跃下小组氛围吧~ (葛紫苏)
- 关于心智化 (葛紫苏)
- 从适应的角度来对人类的情绪感受做一个梳理及理解 (葛紫苏)
- 大脑早期发育与依恋风格的形成及1岁婴儿的发展课题 (思而优儿童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