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智,由外而内,由内而外?

葛紫苏

来自:葛紫苏(死之流泉,使生之止水跳跃。)
2017-08-23 17:09:47

×
加入小组后即可参加投票
  • 葛紫苏

    葛紫苏 (死之流泉,使生之止水跳跃。) 楼主 2020-10-24 20:01:22

    三年后自己来回答自己吧~ 经过了三年,再来看这段话,维果斯基和法国派的提法是一样的,都是长辈(社会系统)对后代(儿童个体)的期待,先在长辈(社会系统)的幻想层面呈现,然后在人际之间,即通过照顾者与幼儿的互动投射到儿童个体那里,儿童个体经由投射认同的认同接受下来,继而内化到儿童个体的内部,不论是个体的人格、防御、策略、功能,都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 随后,这些被幻想层面期待,在儿童个体认同接受继而内化的过程中,具象化为儿童的具体特质,随着儿童的生长发育,各种能力的发展而逐渐外显到行为能力的展现层面,或者以症状的方式呈现。

    因此,心智,通过长辈与后代的人际交互由外而内,然后随着后代个体的成长再由内而外,这两个过程缺一不可。

    目前的理解是这样的,看看过些时日,我的理解是否又会发生什么变化。

  • 恳谈李心经

    恳谈李心经 (https://weibo.com/talkingli2) 2021-07-14 09:27:28

    这个问题类似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导论性议题。 心理发生学,经常在此处迷失。不论是自我心理学、自体心理学还是关系心理学,差不多都要陷落。 拉康在探索起源学问题上并没有什么建树吧。

  • 葛紫苏

    葛紫苏 (死之流泉,使生之止水跳跃。) 楼主 2021-07-19 15:28:15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个已经有说法了。 首先要明确什么是鸡,什么是鸡蛋。按照通常的命名规则,正常发育能够下鸡蛋的(或者能够形成现在称之为鸡的精子的)才叫鸡。然后,从演化的角度来说,第一只拥有能够产下现今被称为鸡蛋的基因组的母体,从演化的角度而言,与自己的父母有着不同的基因组,因为它突变了。这个突变可能是非常微小的,比如仅仅涉及有无鸡蛋的特定蛋壳这样的特性以及其他一些相关的特性(毕竟基因的突变通常不会仅仅是某一个表现型的特性,而是一组)。尽管这些变化很微小,但却是非常关键的,于是这个变化将它与它的祖先划分到了不同的类别里。 所以,恐怕鸡与蛋先后的比方,在这里是不太合适的,因为它不涉及主体间的互动对某一方的影响,它涉及的是演化的突变累积与定义划分种类的标准依据。

    拉康的研究如何,我学习的不多。在B站有一个账号叫“EPS-精神分析行知学派”可以去了解下。看到一些老师讲授的拉康相关的课程,讨论的内容非常数学的感觉。我的思维还没有抽象到那个程度,很多内容都不能领受,更加不敢妄自评论其建树如何。

    由内而外与由外而内,现在的看法是,这两者是同时发生着的。就像这个宇宙中,众多的星体,看起来彼此独立,但其实相互之间有着诸多的相互影响。星体的内在运作与星体间的运作,两个方向的运动是千丝万缕地相互影响着的。讨论由内而外与由外而内,不过是人类的认知及认知过程的需要罢了。人类是一种既弱爆了,又好厉害的生物体,对这种矛盾性的接纳是心理健康的一大关键的感觉。

    本来是来豆瓣标记下看了一本很美的电影《昆虫总动员》2014年8月22日上映的,看到留言,于是来回复一下。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 或 注册

63 人聚集在这个小组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