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众音乐可以推动中国移动无线音乐平台发展
peipei(小众音乐)
中国移动的无线音乐平台推出以来,通过一系列市场运作,获得了喜人的业绩。无线音乐俱乐部已经成为年轻人心目中耳熟能详的品牌,突破100亿元的年收入已在中国移动的收入结构中占据了不菲的份额。目前,中国移动进行推广的方式有如下几种:和唱片公司合作进行无线音乐首发推广,定期举办音乐活动和乐迷沟通,还有积极和电视台媒体合作推广无线音乐,这些都取得了优良的效果,我认为,要让无线音乐成为以后音乐发布的主要渠道,提升电信运营商的品牌质量,需要充分利用小众效应。 美国互联网观察家马丁安德森有一个理论叫做长尾理论,它说明在互联网时代小众的崛起。在互联网时代,以往孤立无援的小众能够连接在一起,发出强大的声音。而在音乐上,以往容易默默无闻的小众音乐人,能够通过互联网的力量迅速占领高地。音乐产业的生态,也因为互联网而深刻改变,电信运营业可以介入这个变革过程,获得创新价值。 在90年代,生活节奏相对缓慢,报纸杂志,电台消息是传播流行音乐讯息的主要渠道。在那个年代,音乐受众是相对同质化的,流行音乐不单只是一种文化消费方式,它还代表了一种生活方式和对外在世界好奇的希翼。那时的流行歌手音乐风格和形象定位是差异不大的,因为他们的歌迷定位是模糊的。从市场营销角度来说,那时候音乐还完全是一个卖方市场,市场营销完全是生产观念和销售观念的阶段,生产多少就基本上能销售多少。 随着平均教育程度的不断提高和新生代强烈的自我表达意识,年轻人在互联网上寻找他们的知音。这时候小众歌手以他们对生活的独特体悟和精妙修饰,分别发展了一批粉丝。互联网的出现将以往孤立无援的小众连为一体,他们在网络上形成小组和论坛,交换对自己偶像的看法。而音乐人本身也在互联网上与歌迷接触,歌迷可以在互联网上看到歌手最新的行踪,从而缩短与歌手的心理距离。新生代需要有个性的音乐人,而不是各个方面都很平均优秀的音乐人。唱片公司需要认识到这个高度分众化的音乐市场,通过互联网来缩短公司与歌迷的距离,以小众音乐来撵动音乐市场。所以将来一批在某个方面有个性的歌手将会持续的在音乐市场出现,在互联网上积聚它们的人气。所以在国内如太合麦田这样的音乐公司开始和中国移动合作,拿出自己的音乐资源在中国移动的音乐平台上首发,考虑利用互联网的音乐平台提高传播速度,形成口碑效应。 音乐是年轻人最普遍和流行的文化消费活动,在如今这个年轻人生活压力大,生活节奏快的时代,音乐能够释放年轻人最真实的情感。电信运营商已经迈开了无线音乐的第一步,要进一步发掘音乐行业价值,就需要通过无线音乐这个品牌切入年轻人的心理世界,缩短沟通心理距离。不但可以获得销售额的增长,也可以获得年轻人对品牌的忠诚度和美誉,这就需要借助小众音乐的力量为此,电信运营商也许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发力: 1. 在无线音乐平台上按照WEB2.0的网络架构,参照豆瓣网,开心网的网络布局,在网站上大力推广原创音乐,可以考虑和豆瓣这类网站合作,和其他网站的音乐资源进行共享,合作推广。 2. 和电视台的音乐节目合作,类似湖南台的节节高升或者是浙江台的百事群音都是年轻人张扬个性的舞台,节目的人气不一样最高但歌迷的忠诚度一定很高,和这些节目合作推广无线音乐,也许短时间被收效不大,但能够丰富无线音乐的品牌内涵,提高歌迷对无线的忠诚度。 3. 和音乐公司合作推广音乐时仔细分辨歌手的受众范围,一定要精选一批有特色的歌手进行精心推广。歌手不一定要非常流行,但一定要在他针对的歌迷受众范围中有良好的口碑和亲和力,有独特的音乐风格和人生阅历,就有了歌手独特的粉丝群。这样随着歌手知名度的提高,无线音乐的品牌价值也得以精准传播。当今电信消费最大的群体是教育程度高的白领群体,这个群体强调个性,异质性很高,如果通过音乐的力量传播电信运营商的品牌理念,无疑是实现了一次次精准营销。 电信运营商要在3G时代取得竞争优势,避免成为成为纯粹的管道商,可以通过和音乐行业的深度合作,推广原创音乐和小众歌手,从而能够获得创新价值,同时传播电信运营商的品牌影响力。 小众音乐推荐阅读 互联网转载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爱小众,爱生活 (peipei)
- 小众 还是 小资? (╋)
- 小众音乐可以推动中国移动无线音乐平台发展 (peipei)
- 小众产品拥有大市场 (peipei)
- 小众音乐管理团队成员隆重招募 (peip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