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酷的预言——评贯井德郎《恸哭》
来自:m89(Ma mère me manque.)
第4届鲇川哲也奖最终决选入围作品。 《恸哭》是贯井德郎的出道作,也是成名作。本书采用的是多视角第三人称交叉叙述的写法,奇数章写“犯人”,他因为爱女死亡而落魄空虚,急于寻找精神寄托,机缘巧合下加入了新兴宗教团体「白光宇宙教会」,此部分可视为新兴宗教团体批判小说;偶数章写“警察”,警视厅搜查一课课长遇上了棘手的连续女童凶杀案,凶手没有留下什么可做为破案线索的蛛丝马迹,讨厌的媒体、官僚的警察机构、复杂的家庭关系还来捣乱,此部分可视为警察机构小说。作者似乎摆明车马要写部传统的“双雄对决”模式的作品。 (此段落涉及谜底,未读慎看。)本作的核心诡计是叙述性诡计,这种叙诡是通过奇、偶数章节交叉展开的结构和二者之间隐约存在的某种关联性来达到欺骗读者的目的。这使得本作的大部分篇幅看上去都像是普通的罪案小说,直到最后的真相揭示。这不禁使人想到我孙子武丸的《杀戮之病》。(《恸》发表于1993年,《杀》发表于1992年,时间相近,且叙诡的运用途径存在明显差异,应该没有抄袭的问题。)从考查叙诡成功与否最重要的两个因素:隐蔽性(意不意外)、完成度(合不合理)的角度来看,个人认为《杀》都略胜一筹。也许是过于担忧读者对公平性的指责,贯井德郎设置的关联点都太过明显:如年龄问题、对警察内部情况的了解、经济状况、女儿的死亡等,有经验或细心的读者在读到三分之一处大概就能识破诡计,提前获知谜底,从而丧失了大部分的阅读乐趣。最后的解答部也嫌巧合有些过多。 相较于我孙子武丸的另一部同题材作品《弥勒之掌》,本作对新兴宗教团体的批判更加深入和具体,从组织结构来揭露其敛财本质。书中的「白光宇宙教会」的所谓“卡巴拉阶层”类似于网络游戏中的等级制度,极具诱惑力和迷惑性。教主甚至不惜利用信徒的心理状态来传播黑魔法和恶魔仪式,间接诱使其走上极端犯罪的不归路。 本作发表于1993年,两年后的3月20日,新兴宗教团体「奥姆真理教」为报复政府即将采取的取缔行动,在东京地铁三线共五列列车上发放沙林毒气,造成12人死亡,至少5500人受伤。——这是否是一个残酷的预言呢? 恸哭/贯井德郎 著/杜信彰 译/创元社 授权/独步文化2007年4月初版/NT$ 330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三姊妹侦探团爱情花开-系列中的大失败 (清悠居士)
- 三姊妹侦探团巨额支票-典型赤川次郎小说味如鸡肋 (清悠居士)
- 巫女的后裔-名不副实的1984年江户川乱步奖小说 (清悠居士)
- 看完了《歪曲的枢纽》,个人感觉翻译不好 (娱乐为主)
- 女人要比男人多个心眼-旧瓶装新酒的少女大冒险 (清悠居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