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精做真题
momo
如何精做真题(写给准备留学考试的同学们) 大多数常年在所谓“应试教育”的浸泡中长大的中国考生将不由自主地运用他们一贯的手段──“题海战术”──来应对这种考试。又由于SAT考试的难度确实比国内的高考英语高出若干个等级,在这种“超难度”的考试面前,很多考生都有不断做新题的压力──甚至是“强迫症”。在这种所谓的“压力”之下,很多学生囫囵吞枣地做完自己能够找到的所有真题之后,不知回头总结整理的重要性,像是穿上了带着魔咒的红舞鞋,不停地找各式各样的题目做下去,否则就“心有不安”…… 事实上,关键并不在于你做过多少题目,关键在于你究竟有没有在做题的过程中积累经验、获得进步。做题本身,并不是积累经验、获得进步的主要手段──尽管它确实不可或缺。真正有助于积累经验,有助于获得进步的是做过题目之后的研究、总结、整理、复习、查缺补漏……很多人只不过是做做题、对对答案就以为“大功告成”,殊不知这么做是真正的“虎头蛇尾”,因后继工作的缺失而使得所有“努力”实际上前功尽弃。“做做题对对答案”只是整体工作的最初部分,占全部工作量的20%都不到──更重要的80%被大多数人忽略,而他们还一直以为自己很勤奋、很努力、很辛苦……可是最终百思不得其解,哀叹“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 做完一套题之后,休息一下,心里应该清楚:真正的工作才刚刚开始。以下拿SAT/GRE考生觉得最难的阅读部分作为讲解示例。 先去对答案,把做错的题目标记出来;而后有两件事情要做:1)回忆刚才做题时的思路,把自己当时选择这个错误选项的根据(尽管现在想起来是错误的根据)清楚地记录下来。2)猜对的题目依然算错。这一点很重要──很多人会习惯性地“自欺欺人”,只不过是靠运气猜对的题目,却一定要当作自己已经搞定的题目,其实相当于给自己的未来挖了个难以察觉的陷阱。既然是猜对的,那就要写清楚当时犹豫的究竟是什么。 这种“错题记录”一定要详尽,不要怕麻烦──因为所有有价值的工作都是麻烦的,因此所有怕麻烦的人都最终一事无成。看看你身边的人们吧,他们很少做这样的“麻烦事”──如果你想“与众不同”,你就不能做众人皆做之事,或者不能只做众人皆做之事,不是么?做好这个“错题记录”是将来查缺补漏的重要根据。 下一步是返回去精读阅读文章。暂时忘却那些所谓的“技巧”,逐词逐句地阅读整篇文章,搞清楚每一个单词的含义,每一句话的意思,每一句话、每一个段落与文章其它部分之间的联系……读完一句话要问自己,“这句话在说什么?”“作者为什么要这么说?”“这之后他可能会说什么?”“嗯,这一段读完了,那么它的大意是什么?”“这一段与上一段的关系是什么?”……这些都不是针对英文才使用的“特殊手段”,事实上,我们在读任何文章的时候,都要如此──只不过,这些动作在阅读母语文章的时候早已那么熟练乃至于几乎无法察觉。当然,很多人连读母语文章的时候都是“囫囵吞枣”,从未有过真正有效阅读的经验,所以,他们完全无法这样去精读英文文章──觉得“一定有其它更快更有效的方法”,即,所谓的“捷径”。 不认识的词,就一定要查词典;在词典中选择众多释义中最适合当前上下文的那一个记录下来;遇到词汇全都认识却搞不定的句子,就去查查语法书;语法书查不到就去Google查查;如果Google再查不到,就去问问老师……总而言之,要把文章研究个通透。 如此这般把文章弄明白之后,再去看看刚刚做过的题目。所有的题目现在都可能看起来是另外一个样子──在读懂文章之前和读懂文章之后,它们看起来可能有天壤之别。有些曾经的错误就会显得可笑可惜──事实上,这就是“进步的感觉”。对照一下之前所做的详尽的错题记录,记下“如此弱智的错误下次如何避免?”──这就是在积累经验。 每道题都要反复研究。1) 看清楚正确答案为什么正确?它正确的根据在哪里?──有时,正确答案之所以正确,在文章中有不止一处线索……而 2) 另外的四个错误答案,都要认真审视──它们分别错在那里?──它们也一样,可能不止一个错误根据……偶尔会遇到实在搞不清楚“正确答案为什么正确”,起码要搞清楚“错误答案为什么错误”──这样,就可以通过“排除法”做对这种难题。 把以上这些也都详细地记录下来──小学老师也说过正确而又隽永的话:“好记性敌不过烂笔头”。这是真的,大脑内建了遗忘的功能──这其实是是我保护机制,然而尽管它本意是为了遗忘痛苦,但它也有副作用:努力的过程“默认”是痛苦的,所以,我们挣扎着学会的东西,如果没用纸笔记录下来而后经常复习巩固的话就会“自然而然”地被遗忘。 如此这般做过三五套题之后,看着过往的那些记录,你就会对自己有清楚(往往又是惊讶)的了解,知道自己什么地方薄弱,知道自己什么地方会疏忽……这时,你才有真正的“自我修复”能力,知道自己该补什么,知道自己该注意什么…… 关键在于,上面所说的这些,基本上是“只能靠自己”的事情,没有人能细致入微地替你把这一切做完;甚至,连“监督你”都可能很难做到。更为关键的原因在于每个人的积累千差万别,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所以,也几乎没有哪一个特别的老师能够恰好适合你这个特别的学生。这就是为什么只有少数人走到最后,做到最好的最重要原因了罢。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歌词-mogwai (momo)
- 歌词-The Smiths- [The Queen Is Dead] (momo)
- 歌词-low-I Could Live In Hope (momo)
- 歌词-Elliot Smith-Either Or (momo)
- 歌词- Current 93-Soft Black Stars (mo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