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报】作家为类型小说正名:“很好写”是误解

三丰SF

来自:三丰SF(三丰SF) 统阶
2010-04-16 12:13:53

×
加入小组后即可参加投票
  • 筋斗云

    筋斗云 2010-04-16 12:21:30

    网络小说兴起是必然的。 它的与读者互动必然让其作品有竞争力。

  • 兔子等着瞧

    兔子等着瞧 统阶 2010-04-16 12:29:31

    我就想知道,国内搞文论的人都死到哪里去了,这不是一个很成熟的研究课题么?

  • 三丰SF

    三丰SF (三丰SF) 统阶 楼主 2010-04-16 12:33:18

    《中国当代通俗小说史论》,汤哲声,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http://book.douban.com/subject/2039285/

  • [已注销]

    [已注销] 2010-04-16 12:35:26

    [内容不可见]

  • 兔子等着瞧

    兔子等着瞧 统阶 2010-04-16 12:36:23

    那本怎么不是?

    鲁迅。。。死了多少年了

  • 筋斗云

    筋斗云 2010-04-16 12:36:28

    打击够广

  • 筋斗云

    筋斗云 2010-04-16 12:37:19

    LSD:love, sex, die?

  • 兔子等着瞧

    兔子等着瞧 统阶 2010-04-16 12:39:34

    lay sleep dream

  • 花痴仙子yyds

    花痴仙子yyds (拈花少女已去,卖菜大婶归来。) 2010-04-16 12:43:51

    那个论坛我去旁听的 大角,飞花,聂俊都在 哈多作者

    主持的老爷爷一上来的发言,就是把类型小说贬到几近不入流.....

  • 三丰SF

    三丰SF (三丰SF) 统阶 楼主 2010-04-16 12:44:45

    国内研究可能还是用通俗小说而不是类型小说的名字。两者其实内涵还是很不同的。

    只看到这篇论文:

    类型小说文学意蕴的价值研究——以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暗算》为例 王培敏;牡丹江大学学报; 2009 年 11期

    类型小说,顾名思义就是在思想主题和艺术特征方面呈现出某些共性或套式的小说。《暗算》从题材内容上其自身定位为悬疑小说,这一作品本身和悬疑推理小说还是有区别的,悬疑推理的因素离席后,悬疑与直白的记录间的事实依托取得了胜利。堆砌的可阐释对象使文学的意蕴显得复杂斑驳。类型小说要努力创造出属于自身文学意蕴,实现这一文体的突破。

  • 筋斗云

    筋斗云 2010-04-16 12:44:58

    LSD 是迷幻性最强的药。 服用可能导致逼真幻觉、时空幻觉。 长期服用可能有旅行片段。

    怪不得科幻作者如此迷恋

  • 兔子等着瞧

    兔子等着瞧 统阶 2010-04-16 12:45:13

    是那个作协副主席?

    老爷爷~~

  • 静水沉岩

    静水沉岩 统阶 2010-04-16 12:45:33

    类型小说和网络小说是两回事。经典的类型小说,是西德尼谢尔顿,霍金那样的。国内对小说的评价标准早年受太祖延安讲话影响,八十年代后话语权又被那些文青气浓厚的先锋作家主导,他们都喜欢拉美作家,意识流新小说之类。

  • 兔子等着瞧

    兔子等着瞧 统阶 2010-04-16 12:46:01

    但是从研究方法和对象来说,基本国内的通俗研究可以差不多等同于类型研究。

  • [已注销]

    [已注销] 2010-04-16 12:47:23

    [内容不可见]

  • 兔子等着瞧

    兔子等着瞧 统阶 2010-04-16 12:47:27

    所谓“网络小说”有很多含义,既可以是类型学意义上的,也可以表示文本的载体和发表途径。这两者所涉及的对象和属性完全不是一码事~

  • 兔子等着瞧

    兔子等着瞧 统阶 2010-04-16 12:49:03

    本来就有很多人在研究啊。

    我说的意思是这个报道好像类型小说之前没人提一样

  • 三丰SF

    三丰SF (三丰SF) 统阶 楼主 2010-04-16 12:51:33

    http://sh.xinmin.cn/minsheng/2010/04/13/4413683.html

      青年作家创作恳谈

      为类型小说现状把脉

      记者 谢正宜 报道

      类型小说发展将近十载,70后、80后作家群是这批作品的主要创作群体。十年以来,看新世纪类型文学的流变,作品不多,话题不少。

      “类型小说创作论坛”和 “上海80后作家群研讨会”连续两天举行,后者由上海市作家协会和文学报社联合主办。沪上青年作家代表那多、蔡骏、树下野狐、君天、飞花、何员外、鬼马星、哥舒意、潘海天、楚惜刀、冥灵、周嘉宁、小饭、苏德、徐敏霞等与数十位专家学者就创作发展现状以及未来趋势展开讨论。

      作家期待公正的批评

      “上海类型小说创作论坛”在网络上发帖允许读者旁听,小说迷们蜂拥而至,与作者在沙龙上切磋。比起读者热情,出席的评论家只有3 人,未到计划邀请的半数。王纪人惭愧承认:评论家对于类型小说的创作现象很少介入,很少评价。

      中国悬疑小说新生代旗手那多对文学批评的生态环境颇有微词,他的经验是,对类型小说,批评家的评论用词不对路,无法点到症结,抑或将类型小说的评判权放任给了点击量和销量。在和青年同行交流时发现,小说里具体的逻辑错误、人物的不合理反映都没有更正。对于类型小说进步是帮助甚微的。

      那多向记者分析个中症结,他认为,目前在国内文坛上占据主流的批评家,自身出生于纯文学路数,抱着旧观念的不少,认为纯文学才值得花心思去阅读、去评论。批评家很少阅读类型小说,在批评时的参照系也是不由自主地遵照纯文学这面镜子。“另外,新生代的文学评论家并没掌握话语权,进不了主流的评论界。”

      类型小说到底能不能“入流”?那多认为,重估中国类型小说的文学地位是迫在眉睫的。“纯文学会带给读者全方位、复杂感官刺激,但类型文学会将读者更直接地卷入各类情绪。”

      有望与纯小说齐头并进

      类型小说的比较对象逃不过纯文学。在座会议的青年作者们认为,类型小说用直接的手段、最通俗的表达,让读者去审视内心,有所触动。类型小说有很直接的套路,有千锤百炼的经典模式,几百年来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比纯文学而言,类型小说亲民性决定了他能容易被最广大的普通读者接受,他们的价值理应被重估。”

      记者发现,虽然是类型小说的研讨,但参与者的名单里多数是归于悬疑、幻想、推理类型,剔除掉了言情、军事等类型小说的代表人物。那多认为,言情、军事等是类型小说的庞大阵地,是在讨论时不能缺位的。

      也有作者指出,国外起码有很多类型小说奖项,国内的类型小说授奖多数是商业行为,比如美国的爱伦・坡奖、日本的江户川乱步奖都为类型小说的发展立起了标杆。“当然,理想状态下,先要找到中国的爱伦・坡和中国的江户川乱步。”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杨扬赞赏了类型作家们的打拼,他说:“纯文学可以有一些资助,从来没有听说类型作家申请要获得资助的。从职业写作的本意来说,这样的方式是具有未来生命力的。”

      中国文坛能出类型小说大师

      “类型本身是会变的,人的情感是不会变的。”那多强调,类型只不过是一个壳,很多人在写作的过程中,发现通过这样的模式更容易激发出人的情感,所以用这个方式来写作。

      类型小说他们的生命力并不在于类型本身,那多指出,类型小说吸引读者的东西并不在题材本身,最根本吸引力在于这个类型它所能够体现的情绪。悬疑恐怖小说,它最中心、最根本是能够激发读者的恐惧;言情小说会激发起人的爱情;军事题材,读起来令人热血沸腾的……武侠尽管在金庸古龙梁羽生之后式微,但转而的仙侠类型,亦能传承“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气节,这些类型小说的本质是不变的。

      类型小说作者,对人的某种类情感琢磨透顶,会精通某一个方面的情感体验,在这个领域有超出常人的通灵感觉。比如斯蒂芬・金对恐惧的拿捏。

      蔡骏和那多都相信,中国文坛能出类型小说的大师。那多提议:“鉴于网络文学与类型小说是重合的,产量与水准基本上是反比的,一天超过5千字,肯定有很多缺点的,可能只能多考虑情节。有足够的想象力来挥霍是幸福的,但讲究技巧挖掘情感是必须的。”

      写作和消费密不可分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则认为,类型小说的主力军是已经到了而立之年的80后作家,开始进入中等收入成年人的范围,“现在80后做得很大,我觉得到了历史的临界点”。

      他表示,80后是文化上最敢消费的一代。郭敬明和他的团队,把写作变成文化创意性产业,郭敬明创造了整个产业链,精确把握同代读者的趣味要求。他的写作始终和消费有关, “你说他写得不够深入,对历史没有精确的把握,其实他是中国历史崛起一方面的见证”。

      而80后另一位代表人物韩寒,则主要依靠写博客,整合了网络中很大规模的群体。他们需要消费,很多愤怒、不满意,需要找一个出口,韩寒说出了一些特别的话,受到读者的追捧。

      两个年轻人,一个走的是商品消费,另一个是愤怒消费。“中国未来文学怎么发展,这种新结构的出现,给21世纪中国文学添加了丰富的文学内涵,这个起点就在上海。”

  • [已注销]

    [已注销] 2010-04-16 12:55:46

    [内容不可见]

  • 筋斗云

    筋斗云 2010-04-16 12:57:22

    郭算是商品消费。 韩算是独立消费。

  • 三丰SF

    三丰SF (三丰SF) 统阶 楼主 2010-04-16 12:59:00

    兔子,这个上大中文系教授葛红兵好像是文学评论家里面比较喜欢科幻的,还写过科幻小说——未来军团三部曲。他的科幻观点可以见:《不要把科幻文学的苗只种在儿童文学的土里》。

    要不回头把他团结过来?

  • 静水沉岩

    静水沉岩 统阶 2010-04-16 12:59:15

    就我的印象,能把类型小说和文学性结合的最好的是英国人。福尔摩斯系列,威尔斯的小说,格雷厄姆格林的小说,都是既能写入主流文学史,在类型小说史上更是经典级别。

  • 兔子等着瞧

    兔子等着瞧 统阶 2010-04-16 13:02:12

    他们不关注确实是不关注,不过。。。

    和形象学有什么关系?

  • 静水沉岩

    静水沉岩 统阶 2010-04-16 13:07:30

    形象学是什么?

  • 兔子等着瞧

    兔子等着瞧 统阶 2010-04-16 13:08:14

    baidugoogle之~

  • 吴谁

    吴谁 (555,几多风雨几多艰辛……) 2010-04-16 13:16:29

    看了几篇报道后,总觉得那多是不是给作者塞了钱……=。=!

  • 書衣偵探華斯比

    書衣偵探華斯比 (观察、记录、收藏中国推理的一切) 2010-04-16 13:19:01

    骨灰级纳米飘过!

  • Deutschland(V)

    Deutschland(V) (红酥手,黄藤酒,两个白鹂鸣翠柳) 统阶 2010-04-16 13:19:42

    哈,居然转了我们亲爱的女王的东西。

  • 三丰SF

    三丰SF (三丰SF) 统阶 楼主 2010-04-16 13:25:17

    《新世纪中国类型小说出版现状反思》 李彧 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硕士论文

    摘要:类型化是我国小说创作进入新世纪以来的新趋向,相应地,我国小说出版也进入类型化时代。类型小说出版的定位是商业大众出版,目前在市场占主流的有青春文学、恐怖小说、奇幻小说、历史小说等,有着各自不同的发展历程,面临着不同的发展瓶颈,但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网络小说的纸质出版比重很大,对作者、出版者、读者三方都产生不小的影响。 类型小说在中国的发展是有其社会文化背景的,国民阅读情况调查和已出版类型小说的高销量都证实了这一市场的存在。但类型小说的创作与出版的发展仍然受诸多因素的制约,这其中就包括制度因素所造成的类型限制与敏感题材。 类型小说出版目前面临的主要困境,是市场化下经济效应与社会效益之间的矛盾,坚定地确立占领类型小说出版市场的目标后,必须针对一些具体操作中的问题相应提出对策:品牌化路线所要求的作品作者与编辑、作者与原创、类型小说出版市场的培育。 —————————— 摘要都是废话啊

  • 三丰SF

    三丰SF (三丰SF) 统阶 楼主 2010-04-16 13:27:44

    梁文道:中国类型小说糟糕 武侠历史之外无进展

      凤凰卫视“开卷八分钟”主持人、香港著名书评人梁文道日前与著名学者止庵参加吉版图书举办的推理小说讨论活动,梁文道表示,对于推理小说这种既考验作者智力、逻辑能力,又需要极强专业知识背景的题材,中国作家目前的水平还很不够。此外,他还稍带着批评现在红火的白话历史、职场官场等类型文学,称 “写实化或者专业化的小说,你要有很好的头脑,你要下大量的工夫研究这些东西,恰恰在这两点上,中国都很不合格。”

      梁文道和止庵谈起推理小说黄金时代的三位作家阿加莎·克里斯蒂、奎恩、迪克逊·卡尔,止庵称卡尔的作品是最解气的,“一个屋子里面有一具尸体,而门是关着的,没有人进去过,这就是卡尔的作品。卡尔是尽量给自己弄一个最难的,把自己逼到悬崖上面。但是新的侦探小说就慢慢不这样写了,我觉得这个也是因为内在穷尽了,写尽了。”梁文道认为,当这种纯粹的智力游戏写尽之后,包括推理小说在内的很多类型小说、风土小说,就产生写实化的倾向,这种倾向对作者有很明确的要求,用这些标准衡量,很容易分清高下。“第一,你要有很好的头脑和逻辑推理能力。第二,你要下大量的工夫研究这些东西,掌握背景。我觉得西方现在所有的类型小说、恐怖小说、历史小说乃至于像《达·芬奇密码》的作者丹·布朗这种,他们都很强调这个作家对某件事情掌握多少的知识来决定他写到什么程度。恰恰在这两点上,我必须很坦白地讲,中国都很不合格。”

      梁文道表示,中国的类型小说很值得哀叹,“我们有自己独门的一个类型小说,就是武侠小说,但是衰落了。我们其他的类型小说,现在写得好或者最受欢迎的是历史小说,除此之外,好像没有太大的进展。很多人对通俗文学有偏见,他们会觉得通俗文学写起来很简单,我每天写几万字都很容易,所以就变成粗制滥造,其实写好的通俗文学是很难很难的一件事。像德国汉学家顾彬等很多人,说中国文学在世界文坛里面地位很糟。我觉得我们的严肃文学跟人家的严肃文学听起来怎么样,我先不管。我觉得我们最大的问题不在严肃,而是中国的通俗文学很糟糕,没有一个很好的通俗类型文学的市场机制的话,高端的文学发展也很困难。”

  • 兔子等着瞧

    兔子等着瞧 统阶 2010-04-16 13:32:46

    现在大家说的类型,其实只是有关“形态”甚至只是分类的概念。

  • [已注销]

    [已注销] 2010-04-16 13:49:23

    [内容不可见]

  • 兔子等着瞧

    兔子等着瞧 统阶 2010-04-16 14:54:47

    别,适可而止就好~

  • 答可品处

    答可品处 2010-04-16 15:16:43

    2010-04-16 13:49:23 不撸不休斯基 (O_One.)

    ls点中了核心 其实连taxonomy都不是 更别说genre study了 咱要把文类意识上升到哲学高度,先看一下德里达的The Law of Genre和海德格尔的The Origin of the Work of Art

    =========

    好NB,直接玩后现代主义了……膜拜中~~ 不过我听说德里达是法国人,海德格尔是德国人,估计还是看原著更能深入了解其精髓,有助于将“文类意识上升到哲学高度”。^o^

  • 吴谁

    吴谁 (555,几多风雨几多艰辛……) 2010-04-16 15:20:27

    能卖钱的就是好的类型小说啦 。=+

  • 吴谁

    吴谁 (555,几多风雨几多艰辛……) 2010-04-16 15:22:03

    尽管科幻小说作家潘海天直言,类型小说存在小圈子文化的特性。“且不说各类型在排名先后上难免有争执和冲突,小说的叙事语法也有很多的排外,我是写科幻小说的,就很难进入推理小说的圈子。”

    —————————————————————— 强烈要求爆潘海天受推理圈迫害的内幕……^_^(此句搞笑,不宜当真)

  • 膘

    (人有节操我有膘) 2010-04-16 16:19:05

    突然觉得气氛欢乐起来……

  • 无机客

    无机客 (唯高斯寒) 2010-04-16 17:11:06

    个人觉得,类型文学门类的产生是自发的,而非第一批作者有意识的行为。假如类型文学创作者在写作起初就说我要写部什么小说,那么往往会限制自己的思路。

    纯文学的东西,好处就在于它浓缩了某种共性。

  • 无机客

    无机客 (唯高斯寒) 2010-04-16 17:17:05

    大陆类型小说不发达,与美国相比,有一个表面的区别:美国有许多专业人士以自己的从业经验为基础写类型小说,而大陆就挺少。

    看看大陆的电视剧,再看看tvb的连续剧,发现tvb拍出了许多专门题材的电视剧,譬如《宠物情缘》等以兽医为主题;还有以消防员为主题,以医生为主题,以保险销售为主题的电视剧,举不胜数。而大陆呢?好像就没有吧?

    别的国度以做一名professional为荣,大陆呢?大家尽往某支队伍里钻。说白了,就是冲着”有了权力,就有了一切“。

    这可能是国内类型小说还不够兴旺的一部分原因。

    (当然起点上还是能找到不错的类型小说,情况在改善)

  • 膘

    (人有节操我有膘) 2010-04-16 17:18:21

    别的国度以做一名professional为荣,大陆呢?大家尽往某支队伍里钻。说白了,就是冲着”有了权力,就有了一切“。

    你知道的太多了……

  • 张百万

    张百万 (用Jam延续余生) 2010-04-16 18:40:16

    曾涉足科幻写作的评论家葛红兵

  • cynical

    cynical (闭关一个月) 2010-04-16 20:01:04

    在中国活着就是累,而且是毫无意义的累。

  • Johnny

    Johnny (祺葩) 2010-04-16 22:37:39

    大陆类型小说不发达,与美国相比,有一个表面的区别:美国有许多专业人士以自己的从业经验为基础写类型小说,而大陆就挺少。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大陆的社会氛围浮躁、急功近利。大部分作者都懒于去be professional,都漠视背景调查、都不屑于收集资料、都费劲去作专业求证。相反,美国很多作家并没有其作品所描述的职业背景,但是人家往往勤于做上述功课,所以作品出来的效果并不差。

  • 書衣偵探華斯比

    書衣偵探華斯比 (观察、记录、收藏中国推理的一切) 2010-04-17 11:37:57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要写出一部优秀的文化悬疑小说,是要下很多功夫的,是要能耐得住寂寞的。   那多是罕见的写小说还会花很长时间来搜集资料的国内作家,他为了写《甲骨碎》,事前做了好几个月的功课,先从翻阅甲骨文辞典开始,参考了大量学者论文,还有很多甲骨文献语法的书籍和考证商代巫术的著作。整本书的写作历时大约两年,据说那多还专门去某某博物馆请教了很多老专家,然后也经常去那里参观,光门票就买了500多张。   这不禁让人想起了丹•布朗,在《达•芬奇密码》之后,他为了写《消失的符号》(The Lost Symbol),花了五六年时间来研究历史,这是国内作者很难做到的。   在《甲骨碎》出版之际,万榕书业发展有限公司总裁、著名图书策划人路金波先生和那多一起接受了腾讯网的专访,在访谈中,路金波对那多这种积极认真的创作态度给出了肯定的评价:“我觉得如果他能够有两三年耐得住寂寞,好好的读书,而且不急于去写东西是挺好的。真的现在很少有他这种愿意花很长时间去打磨一本书的,……如果像那多这么认真,然后又那么有天分,一定能写出来,我认为那多总有一天一定会超过丹•布朗,因为丹•布朗已经50岁了。”   其实,从写《百年诅咒》开始,那多就已经踏上了一条寂寞的写作之路,搜集丰富的写作资料,对资料进行研读、遴选和整理,到小说中要写到的真实地点(主要限于上海及附近)去实际考察,撰写小说大纲等,这些就是他为写好一本优秀的文化悬疑小说所要付出的努力。

    摘自本人撰写的那多《清明幻河图》书评!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 或 注册

93559 人聚集在这个小组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