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关于动能指标的讨论

花间十六声

来自:花间十六声(仙客来游云外山,神龙棲在洞中渊) 组长
2017-10-12 07:22:54

×
加入小组后即可参加投票
  • 万柳

    万柳 (格物致良知) 2017-10-12 10:29:07

    1、动能指标的从属性。不像成交量变化独立于K线价格,动能指标的变化从属于K线价格的变化。因此如果在动能指标上画线作图,固然可以分析当前的走势,但是一旦价格变化,则前述动能指标的线图将下跪叫爸爸。 2、动能指标的突然性。动能指标很大一部分功用就是测量市场的情绪。因此越是短期变化就越突然。当然任何指标都会存在越是短期就变化越突然的情况,但是由于动能指标的从属性,使得其突然性更明显——指标的变化与前值关系小于与K线价格的关系。 3、动能指标的敏感性。动能指标很容易跟随K线价格大幅上升或者下降,这就导致有时候当动能指标符合我们的选股要求时,价格已经离理想的入场点较远,已不具备入场的条件。

  • Jack

    Jack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2017-10-12 19:38:18

    在测试期间对动能指标的思考,主要是下面几个方面:

    1.动能指标的对比

    慢组中使用MACD,快组中使用KDJ,由于建仓规则不同,对两者难以从数据上进行具体的比较。主观感受上,MACD柱线的高低对比,和KDJ的超卖/买,在默认参数下,在这段时间内的表现接近。

    2.参数的选择

    MACD(12,26,9),三个参数对应的代表是,相对短期的市场表现,相对长期的市场表现,以及短期和长期市场表现的关系。各个参数的取值大小,直接影响了指标的表现——参数越小,指标越敏感,也就越倾向于短线分析;参数越大,则反之。根据构建原理,MACD始终都有滞后性,试图通过更小的参数使指标变得更加敏感,可能会带来更多弊端。KDJ方面也一样,参数越小,敏感度越高,胜率越低。与之相对的是,参数越大,交易机会就越少。

    3.用法的选择

    在目前个人的理解中,动能指标的背离,需要在价格形成趋势之后,且无法提供具体交易点位,那么会更倾向于相对长期价格方向的改变,而依据超卖/买识别交易机会,则倾向于相对短期价格方向的改变,因为最终是顺着主要趋势交易。

    从这点分析,在单一周期下,超卖/买的用法更为敏感,不应以此产生较长持仓的预期;同样的,使用背离,作为短线持仓预期则可能有些大材小用,没能发挥应有的功能。

    4.在三系下的思考

    动能指标应用在三系下的前提是,已经在第一重周期中确立了交易方向,在第二重滤网中动能指标的功用是发现交易机会,本质上可能是对风险的具象化——

    在趋势中的价格回撤,代表着逆势交易的一个个风险,这些风险的集合就是回撤幅度的展现。

    因此,动能指标在三系下数值变化越快,风险展现得越迅速。从这一点去思考,当动能指标刚进入超卖/买区就据此交易,可能风险过大,表现在交易结果上就是在一定时间内的不断止损。那么,为了风险的充分展现,或许在三系第二重滤网中使用动能指标,需要对这一点进行考虑。比如指标掉头,才考虑建仓。

    关于这一点,在慢组中已经做过相关测试,即通过MACD的柱线对比发现指标掉头,顺着第一重滤网方向建仓。通过测试,发现的问题之一是建仓位高于预期回调底部,当时的总结是经常建仓在“半山腰”上,如果移动止损条件也较为保守,获取波段盈利的概率非常低。虽然在期货市场中,目前还未在KDJ上采用类似的方式,但以目前的交易数据看,系统修改是势在必行了,而这一方面将会纳入考虑范围。

    综合以上所述,目前自己的总结是:

    1.动能指标的选择会在交易系统短期表现上出现差异,但是长期表现可能越来越接近,所以选择哪个动能指标并非关键,但使用方式需要慎重; 2.动能指标的参数,无论大小,利弊都很明显,默认参数是优先选择; 3.动能指标是风险的体现方式之一,风险体现得越充分,动能指标表现越好。

  • 御风而行

    御风而行 (减化、减化、减化) 2017-10-12 22:30:50

    从动能指标在三重滤网系统中发挥的作用来讲,动能指标用来定义“回撤”。价格沿着主要趋势的方向运动时,交易者需要知道,何时价格已经处于“回撤”的时刻,到底价格逆行多大的幅度,逆行多长的时间,可以判定“回撤”已经形成。可以用多种方法,比如(1)基于体验的视觉判断、(2)固定的比例或者幅度、(3)回到之前的端点附近、(4)逆向的K线数量等等,动能指标的作用,也属于其一。

    以此为目标,使用动能指标,特点如下: 1、是量化的机械指标,规则完全明确,利于执行; 2、可通过参数来调整; 3、不管是哪一个动能指标,都不可能完美适应所有的价格变动状态。

    应用于三重滤网系统的动能指标,信号应该比较灵敏,不能太滞后,因为对应的是当前次级势,不是主要趋势,而且,之后还有第三重滤网进一步确定入场位置。

  • Arowe

    Arowe (Bazinga!) 2017-10-12 22:55:18

    在三系市场实践中,主要采用的是KD随机指标作为第二层滤网的动能指标。 在运用过程中主要是数学型的应用,即当KD指标的K值,达到某一数值区间后,即进入下一层滤网。 主要存在的难点可能还是想要找出某一个确定的数值,即,这个值刚好预示着价格的可能反转,但实际上这个完美的值是不存在的,而取值的大小也仅仅是决定着你想要一个短期回调点买入还是一个次级回调点买入。 总的来讲,三系中的动能指标感触不深,这可能跟我把三系做成了一个机械交易系统有关系。

    但在温斯坦系统中,关于RS相对强弱的应用,这段时间却有比较深的感触。(个人认为基于RS的算法来看,它应该也是个动能指标)

    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其一,RS在盘整期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远高于在趋势期。

    主要表现为,当价格处于盘整期时,RS的趋势形态在很大概率上即是价格最终突破方向。 当价格处于盘整,但相对强弱指标却呈现上升趋势时,价格很大概率向上突破。 例如,当价格依次出现三个相近的低点,但在指标上每个价格低点所对应的数值却呈现出越来越高的状态。在出现这种情形时,在价格底部进场做多,短期获利概率较大。 当价格处于盘整,但相对强弱指标呈现下降趋势时,价格向下突破的概率大。 即,当价格依次出现三个相近的高点,但在指标上每个价格高点所对应的数值却呈现出越来越低的状态。出现这种情形时,在价格顶部进场做空,短期获利概率较大。

    但是当价格处于趋势状态时,相对强弱指标则不怎么“灵光”了,例如,从16年9月30日到17年3月17日,酿酒板块的相对强弱在价格持续上涨的情况下,却处于下降状态,如果基于相对强度与价格出现“背离”就减仓,甚至完全清仓酿酒板块,那么面对后来这浩浩荡荡的趋势将追悔莫及。

    其二,在交易中,价格是决定指标,相对强弱是辅助指标。

    当价格处于下降趋势时,无论相对强弱指标如何背离或者呈现上升趋势(通常此时RS的上升趋势是在0值下方运行)都不应该做多;在价格处于上升趋势时,无论相对强弱指标处于怎么得下降趋势(通常此时RS的下降趋势是在0值上方运行)都不应该做空。

    其三,相对强弱指标会随着价格改变,而发生变化。

    通常我们都认为动能指标是现行指标,是领先于价格变动的,在大多数情况确实如此,但世间没有绝对的事情,就如同哪怕是像头肩顶这种看空强烈的反转形态在跌破后同样有拉回,趋势反转的可能性一样,不管相对强弱指标在价格盘整时呈现出怎样的空头形态,当价格持续上涨时,相对强弱同样有好转反转的可能性,在此时如果我们依据指标的空头型态去硬抗,可能会损失惨重。

    就我个人的观点而言,技术分析指导我们的是预期,但当现实与预期不符时,我们应该改变自己的预期去适应现实。

    以上对RS的结论可能仅是我个人的主观认识,请大家注意甄别。

  • Jack

    Jack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2017-10-14 17:17:40

    补充:

    从师兄的补充提示回顾了自己的交易日志,在股票市场和期货中都有几篇日志已经对这方面有过记录,但是没有深入思考。

    目前的交易规则是采用了原版三系的规则——动能指标进入超卖/买区就算通过第二重滤网,开始关注价格对前一期极点的突破建仓。但是,在这段时间的测试来看,既出现过价格已经明显回调,但动能指标并没有发出信号,于是完美错过一次好不容易的价格逆势回调;也出现过动能指标已经发出信号,但价格回调的幅度极小,据此建仓后很快在次期被触发止损平仓。

    虽然交易数据还不算多,但纠结的主观想法却常常出现——在价格回调动能指标没有信号时,想过使用更小参数增加指标敏感;但在回调幅度低动能指标过早出现信号却想着通过其他方式确认第二重滤网。

    这种状况,应该不仅仅在自己一个人身上出现,通过同学们发布出来的交易日志都可以发现。目前的想法,除了上面已经发布的,想尝试从风险的角度对动能指标在第二重滤网应用方面,对规则进行一些修改再测试。也有另一个想法,是通过这段时间的实践,以及动能指标是对价格速度的描述这点来思考,是否可以考虑放弃动能指标的应用,直接以价格关系作为第二重滤网的分析方式会更有效率。

    在动能指标应用到第二重滤网的这方面,很希望能看到其他同学或师兄的看法。

  • 西红柿炒番茄

    西红柿炒番茄 2017-10-15 12:04:17

    各个指标的使用感觉 MACD用来看背离视觉上最直观,数值上超买超卖意义不大,趋势上不明显。 RSI 最简单,也能表现背离,他的强项在于能观察超买超卖处的背离,趋势上不明显。 KD 跟RSI差不多,但是他有所谓的金叉买卖点(没用过),背离表现的不明显,趋势上不明显。

    所以根据交易体验,对动能的理解的认可就是在超买超卖处的背离,但是背离在交易层面很难操作。

    回到三重滤网里面。 选用动能指标的超买超卖是因为数值更直观,简单,符合交易的执行。但是在实际操作过,当趋势反转的时候,会持续超买超卖,也意味着持续的止损,也面临价格已经反弹到阻力位,但是指标还是偏高的问题。而个人主观上,也对超买超卖不是很有信心。这也涉及到了直到交易的时候,也会犹豫。可是,如果用背离来做第二重滤网,那么,在具体的交易的时候又变的很难。所以自己也在纠结,动能指标,是否适合第二重滤网。

    说到背离,有个有意思的现象。很多做基本面交易的人,很喜欢用背离这种预测性的指标,比如说价格一直惯性下跌,但是基本面已经转好,这个时候,他们就用背离来验证,效果还挺好的。不知道这里面有没什么内在的联系。

  • 1201

    1201 2017-10-15 16:11:34

    自己在期货市场有应用三重滤网系统,其中有使用动能指标——KD。

    在期货市场应用的三重滤网系统,目前的基本思路是:

    1、日线图均线方向明显; 2、小时线图KD指标超买或者超卖; 3、价格突破超买之前的低点卖出,或者,突破超卖之前的高点买入。

    针对第3点,自己这样处理的原因是,当随机指标超买/超卖时,意味着行情的回调,但是不能确定回调什么时候结束,因此,加入了一个突破入场条件。

    在使用动能指标前,自己观察过往历史行情,感觉动能指标很是不错,能够在大周期顺势,小周期回调时准确的锁定入场时机。

    同时,对三重滤网的认知是,因为是在回调时顺趋势建仓,止损相对收益来说,会很小。

    使用了一段时间以后,动能指标确实能实现锚定入场时机的功能。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

    1、如果行情发展过快,价格基本没有回调,小周期的KD指标没有运行到到超买/超卖的信号区。

    2、行情发展较快,小周期上看,价格也有回调,但是KD指标也还是运行不到超买/超卖信号位置。

    3、单凭KD指标出现信号入场,有可能回调还没结束,容易止损。

    上述第1 、2点,导致的结果是,容易错失大好行情,第3点容易导致止损。

    为了解决第3点问题,自己加入了突破入场条件,限制了触发建仓的机会。

    但是第1 、2点,容易错过行情的问题,目前没有较好的解决办法。

  • 万柳

    万柳 (格物致良知) 2017-10-15 23:08:56

    补充: -系统规则:KD线的K和D值都在20以下;

    -市场表现: 的确能抓住部分回调的牛股。但是系统胜率不够高,导致持盈不能覆盖止损。

    -交易认知: 胜率没有达到我之前的“高胜率”的认知。

  • Arowe

    Arowe (Bazinga!) 2017-10-16 22:31:49

    补充:

    由于自己在A股上的实践,是以条件选股的方式进行交易标的的初步筛选,因此所选择的均是动能指标达标的股票,在匹配度上感触不深。

    但从交易结果上看出,交易系统胜率较低。

  • 面面

    面面 (泛若不系之舟) 2017-10-17 12:01:31

    动能指标,系统规则和市场表现是一致的。主要目的就是抓住上升趋势中的一小段。就是自己测试做得不大好。

  • 石头

    石头 (心安是归处) 2017-10-20 00:52:13

    确实有如师兄说的,系统规则,市场表现,交易认知三者不契合的感觉。 后来想,这几个问题还有些困惑,没有真正理解清楚。

    一是,对辅助指标的“辅助”这一概念的理解,深入思考就觉得还是有些模糊。 比如一个突破的趋势交易系统,从突破的角度看,趋势应该算辅助指标,因为它为突破提供了方向上的正期望。 换个角度,从趋势交易的角度看,突破是看做辅助指标吗?如果不考虑突破在支撑阻力和交易点位上的意义,那突破就是增加了趋势的速度上的正期望;如果考虑支撑阻力和交易点位的意义,那就是胜率和资金管理上的正期望。 在一份交易系统说明书中,是否可以这样理解:交易点位的那一两根K线是核心指标,其他所有的定义和规则都是广义上的辅助指标?

    二是,辅助指标的权重如何分配的思路不清楚的原因,如果价格和指标必须同时验证,那么就是辅助指标的权重和价格一样大了;如果指标可以不用验证,那这个辅助指标不就没有用了?

    三是,对指标参数的选择,和指标类型的选择。动能指标与实际趋势对应的思路,就是说,根据自己的趋势定义和回调定义,怎么选择动能指标的参数,还有选择动能指标的类型,这个理解有困难。否则,这个参数没有超买,换个参数就超买;这个指标没有背离,换个指标就背离,就纠结了,这样肯定是有问题的。 同为辅助指标的均线和成交量,就觉得好理解很多,比如成交量与之前平均成交量放大,20、60、100均线代表短,中,长期趋势,都比较直观,图表也看得清楚。但动能指标就觉得思路模糊。

  • 海贝壳

    海贝壳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2017-10-22 21:37:08

    对于动能指标,自己对随机指标KD在三重滤网系统中实践相对来说多,那由KD谈谈动能指标,相信其他动能指标也可以以此类推,作为参考。

    1.动能指标的用法。随机指标KD利用超买超卖提供交易信号,在价格的回调中产生的信号,也要考虑到价格时间的因素,不是说回调一定幅度一定会有交易信号,因为KD信号是随价格的走动而变动,所以信号的选择要机械地根据信号的产生而决策。

    2.关于动能指标的参数。在KD信号中,会涉及交易水平线的参数选择,主流的是20/80,30/70,参数大小的选择会伴随优劣而来,比方选择30/70,实践中明显比20/80的交易机会多,但胜率也相应降低,但整体表现会好吗,那也不一定,参数的选择要根据自身背景进行选择。

    3.在三系背景下,KD信号作为第二重滤网在第一重滤网的前提下,会比单纯地利用超买超卖信号决策效率高很多,同时也是增加第一重滤网提供的正期望,在趋势交易中,根据趋势信号,利用动能指标的信号做为交易信号,是动能指标的很好的策略选择。

    在三重滤网的实践中,KD信号的表现在自己对于动能指标的认知,在市场表现中,基本还是契合的,对于在市场中出现的价格变化和动能指标信号出现的背离情况,这也是一个交易机会选择的问题,过滤掉这些机会,都是一个有效率的选择,而只抓取价格变化和动能指标信号相适宜的的机会即可。另外在整个趋势中,根据动能指标产生的信号抓取的机会,相比较而言只是很短的一段,比起温斯坦系统的长长的趋势,真的是中短线的特征了。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 或 注册

9 人聚集在这个小组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