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预告】文学和苦难 ——《被选择的孩子》新书分享会
来自:小欢
文学和苦难 ——《被选择的孩子》新书分享会 2014年瑞典奥古斯特非虚构类最佳作品提名 2016年法国美第奇外国小说奖 嘉宾: 文 敏(译者、作家,J.M.库切、斯蒂芬•金、丹·布朗作品的主要译者) 马凤玲(儿童心理学家,浙江理工大学心理系副主任) 王梦达(《被选择的孩子》译者,上海外国语大学瑞典语专业讲师) 时间:2017年10月14日(周六)下午2点 地点:中国丝绸博物馆晓风书屋(杭州市西湖区玉皇山路73-1) 主办:杭州晓风书屋 复旦大学出版社 媒体支持:钱江晚报 报名方式:直接拨打晓风书屋电话(0571-81639813)预约留座 《被选择的孩子》 史蒂夫·塞姆—桑德贝里著,王梦达译 复旦大学出版社,2017年9月 关于作者 史蒂夫·塞姆—桑德贝里(Steve Sem-Sandberg) 瑞典重量级作家,《瑞典日报》特约文学评论家,翻译家。共发表十多部小说和论著,并获得多个重要文学奖项和提名。长篇历史小说《罗兹挽歌》获得2009年奥古斯特文学奖,成为年度最佳非虚构类小说。2012年8月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中文版。2009年他因杰出的文学造诣和高度的艺术成就,荣膺瑞典九人文学协会大奖。 关于译者 王梦达 北京外国语大学瑞典语言文学硕士,上海外国语大学瑞典语专业讲师。曾多次赴瑞典留学和进修。著有《瑞典语三百句》一书,发表学术论文若干,包括《龙斯泰〈早期澳门史〉瑞典语版本读后》、《澳门在瑞典东印度公司运作时期的文化形态》、《商业文化与纯文化之争》等。翻译了《罗兹挽歌》等优秀文学作品,是国内为数不多的瑞典语译者。 内容简介 斯皮尔格鲁德儿童医院坐落于奥地利维也纳,是斯泰因霍夫综合医疗系统的一部分。一九四〇年至一九四五年期间,纳粹政府在此安置了大量“非正常儿童”:孤儿和弃婴,具有反社会倾向的青少年,以及所谓“劣等种族”的后代。斯皮尔格鲁德儿童医院可以说是纳粹统治下欧洲的缩影。史蒂夫·塞姆-桑德贝里(Steve Sem-Sandberg)在小说中塑造了两个主要人物:被囚禁于医院的阿德里安·齐格勒,以及主管护士安娜·卡琴卡。在汹涌澎湃的历史浪潮裹挟下,他们的命运被无情地推向不可预知的深渊。 瑞典著名作家史蒂夫·塞姆-桑德贝里围绕二战为主题,陆续推出一系列发人深省的作品。《被选择的孩子》是他最新的一部力作。如果说《罗兹挽歌》(获得2009年度瑞典奥古斯特文学奖)里的死亡是不可避免的悲惨结局,那么逃离了斯皮尔格鲁德儿童医院的幸存,则是终身无法释怀的心灵拷问。 国外书评 通过《被选择的孩子》,史蒂夫·塞姆-桑德贝里向读者展示出一本历史小说应有的面貌。 ——《哥德堡邮报》 ……在当代历史文学作家中,史蒂夫·塞姆-桑德贝里可谓是最具有共情能力的一位。在现实和幻觉的交错碰撞中,他将人物饱受苦难的经历深深烙印在读者的内心深处。 ——《每日新闻》 抛开个体人物的悲惨命运不谈,史蒂夫·塞姆-桑德贝里所关注的是历史造就的深层悲剧:无条件的盲从和思考力的彻底沦丧,彻底摧毁了独立和民主的精神,迫使人们沦为邪恶力量的奴隶,泯灭人性的刽子手。《被选择的孩子》是一本值得深入阅读的历史巨作。 ——《赫尔辛堡日报》 体现人物内心的挣扎和纠结时,史蒂夫·塞姆-桑德贝里避免了用感性的词藻刻意渲染气氛,而是在字里行间倾注了同情和悲戚。一如《罗兹挽歌》等一系列作品,史蒂夫·塞姆-桑德贝里的文字体现出对史实的尊重及敬畏。……一部震撼人心的小说,带领我们再次回顾那段不应被遗忘的历史。 ——《瑞典文化快讯》 作者自白 关于纳粹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开展的儿童安乐死计划,现存有广泛的文献资料可供参考……我需要特别感谢弗列德里希·扎瑞尔,他在斯皮尔格鲁德儿童医院内度过了饱经折磨的少年岁月,多年之后,他和海恩里希·格劳医生不期而遇。我创作的灵感正来源于他的这些亲身经历。在私人访谈中,扎瑞尔向我仔细描述了斯皮尔格鲁德儿童医院内的环境以及自身的成长感受。这些珍贵的细节对小说中的人物塑造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二〇〇二年四月二十八日,在维也纳中央公墓举行了隆重的安葬仪式,面对斯皮尔格鲁德儿童医院的八百余名幸存者,她们的演讲令人震撼,经过归纳和精炼,我将演讲内容作为小说第十七章的开篇部分。 ——史蒂夫·塞姆-桑德贝里 (Steve Sem-Sandberg)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骆玉明、肖能 | 大话《西游》之世道人心 (小欢)
- 陈广宏、侯荣川 | 《明人诗话要籍汇编》前言 (小欢)
- 江巨荣 | 大木康《冯梦龙<山歌>研究》序 (小欢)
- 汪涌豪 | 《中国文学批评范畴及体系》新版后记 (小欢)
- 大家好,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是全新版《中国行政区划通史》 (小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