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商报(特别策划“七”):小巷深处寻小吃~~猪头糕,美味传承50年 杨敏/文
长征一号(人在做,天在看)
啥东西———猪头糕 啥地方———山塘街 大师傅———顾阿坤 在熟菜行当里,说起做卤菜的高手,人人都知道“阿坤”,而说起猪头糕,更是首推“阿坤”。“阿坤”,既是个人名也是个招牌。从山塘街新民菜场往西走,在老字号“荣阳楼”对面有一家常年有顾客排队的卤菜店,名叫“阿坤卤菜店”,大师傅就叫“顾阿坤”。 阿坤卤菜店的卤菜真是抢手货,每天8点钟开门营业,可店门口6点钟就有人来排队了。“买猪头糕啊!”排队的顾客回答得干脆利落,似乎为了吃到“阿坤”家的猪头糕排个队是很正常的事。阿坤家的卤菜有三样是最有名的,排在第一位的当属苏州传统风味的猪头糕,其次就是酱鸭和酱肉。“还有没有猪头糕?”每每顾客停下脚步走到店门口时,说的第一句话不是要买多少猪头糕,而是先问还有没有,可见阿坤家的猪头糕抢手得很。“阿坤”家每天只做20个猪头,从开门营业开始,一般只要半个小时就卖完了。“阿坤家的猪头糕真的这么好吃吗?”“是的!”凡是吃过阿坤卤菜店猪头糕的人都会这么回答。可别小看了这个十平方米见方的小店,它的历史可有50年之久了。 阿坤,这位做了50多年猪头糕的大师傅,如今已是一位69岁的老人。阿坤的父亲曾是百年老店杜三珍的卤菜师傅,“店就在渡僧桥旁边,前几年已经关掉了,当年杜三珍的酱猪头肉可是远近闻名的。”阿坤告诉我们,当时在杜三珍里有一个做猪头糕的大师傅,手艺了得,在阿坤十七八岁的时候,父亲就把他带到杜三珍里做学徒。“当时我就是跟着做猪头糕的那位朱师傅,学了4年,我的手艺都是朱师傅教的,他把手艺全都传给了我,连自己的儿子女儿都没教,他退休后去了美国,现在已经过世了。”七十年代的时候,阿坤曾作为苏州代表去南京参加烹饪比赛,还拿了大奖回来。之后有一段时间,阿坤被下放到盐城,在盐城的一家叫“人民饭店”的店里负责做卤菜,饭店的生意出奇地好,阿坤在店里干了一年零七个月,饭店每天都是满座,后来他离开后饭店就因为生意不佳而关了门。 从盐城回到苏州后,阿坤还是选择做自己的老本行,刚开始,他只是每天做两个猪头,然后在街口把凳子一摆,猪头一放,开始做起了生意,不大一会儿功夫就全都卖光了。要做出好吃的猪头糕可不那么简单,“第一步就是要挑好的猪头!”把猪头洗得干干净净、拔干净毛也是很重要的一步,这样煮出来的肉才不会有“怪味儿”,从下锅到烧好一共要焖煮5个小时。美味最能引人气,就这样卖着卖着,阿坤摊前的人越来越多,每天销售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于是每天5个、8个、10个……终于,阿坤开出了自己的小店。后来,因为阿坤店里的猪头糕每次都被顾客分抢光,一些顾客在连续跑了几个空趟后,索性跑到了阿坤家里去买,就这样去的人多了,阿坤的家里也成了个店。 如今,阿坤已经把手艺传给了儿子顾中贤,逢年过节生意忙不过来的时候3个女儿也会回来帮忙,典型的家庭作坊。“这门手艺只传内不传外。”可不是阿坤小气,不肯把手艺传出去,阿坤说,这个行当只能开小作坊,做大了势必会影响质量和口味,如果收了徒弟,他再出去开店,传来传去味道就不灵了。 临走的时候,一位住在附近的老邻居告诉我们,阿坤家的猪头肉之所以好吃,还有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家里煮了几十年的“老卤”,这个卤汤已经成了阿坤家的家传秘方了。美食由来 “猪头糕”,也就是猪头肉冻,即把猪头肉用卤汤冻成糕,是冬天里老百姓餐桌上的一道美味。为什么要把猪头做成美食,这里头还有个小故事。相传吴国末代君主夫差好色更好美食,其后裔聚居之处就流传着“吴王餐”。“吴王餐”里,猪头肉也是上台面的一道大菜,叫“猪头糕”。据说吴王最喜欢吃猪头肉,宫中杀猪,猪头肉必要先“孝敬”夫差,其他人是没有福气吃的。一般来说,做猪头糕首先要把猪头洗净,放在锅里加满清水或卤汁,用旺火猛煮,一直煮到猪头的肉、骨分开才捞出,煮熟的猪头有云层般的花纹,肉色呈橙黑相间的透明体,将骨肉分拆开后把拆下的猪头肉放在卤汤里结冻,然后切成薄片就可以装盘上桌了。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定胜糕的由来 (长征一号)
- 苏州情节 (serry)
- 2013年广电总台新苏州10碗面是哪几家店 (猫胖)
- 苏州公所已知录(不完全版)未完待续! (长征一号)
- 苏式糕点上市落令表 :之秋酥篇 (长征一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