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读品》“严正声明”的几处提醒(转载)
来自:苏门答腊(想你时你在眼前)
对《读品》“严正声明”的几处提醒 2010-04-19 02:42:26 来自: 巴山夜雨 对《读品》“严正声明”的几处提醒 曾经看过几期《读品》电子刊物,觉得一群年轻人有热情,刊物也不错,坚持下来不容易。不过看到《读品》几位负责人关于汪晖事件的“严正声明”,处处提及《读品》电子刊,这个不妙啊,不必把杂志拖下水。得注意了,既然是针对魏行文章的“严正声明”,就首先得下功夫读清楚人家文章的一字一句。 第一,魏行文章一直用的词是“豆瓣读品”。 文章根本不涉及【读品】这个电子杂志,也没有批评这个杂志。但“严正声明”却大费篇幅为【读品】电子杂志辩白。——这有些自作多情了。 第二,落款署名是很严肃的事情。现在有些“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的感觉啊!这篇“严正声明”落款署名的四位是: 周鸣之【读品】编委 现执行主编 梁捷 【读品】编委 前主编 李华芳【读品】编委 前出品人 聂日明【读品】编委 豆瓣【读品】小组创建者 他们都是【读品】这份电子杂志的编委,可他们又自告奋勇、自以为是地要来代表 “豆瓣读品小组”这个网络空间。但他们之中实际只有最后一人“聂日明”勉强有这个资格。他们自觉地把自己和这个网络空间绑在一起,对号入座,这意味着什么?——难道他们在对1万4千位小组成员行使代表之权、声明之权? 第三,魏行文章主要批评对象是《南方周末》这一纸质公共媒体。文章的次要批评对象则是vivo、心岳等几位“豆瓣读品小组”近期的活跃成员和陆兴华等人,并且说: 如果观察这些在网络上最活跃的“倒汪”派网民群体,就可以发现,除了一些作为意见领袖的“流氓”知识分子外,大都属于对学术体制心怀不满,在学术体制边缘或者之外的“草民”型小知识分子。在中国学术体制行政化和资源垄断化的过程中,学术界与社会的沟壑的确是在加深,也确实存在着很多严重腐败的现象。而对这些现象的不满已经积累为社会集体心理意识,因此,《南方周末》对网络暴力的征用,正是利用了这些社会心理需要宣泄的需求,因此它的暴力性也特别强。 但“严正声明”却说: 魏行文章说我们不属于学术界却干涉学术界中事务。确实,正因为我们不属于学术界,所以我们才对学术界的各种隐性规则百思不得其解;正因为我们不属于学术界,所以我们才无法理解为何一件在普通人看来无法抵赖的抄袭事件,…… 也就是说“严正声明”落款署名的这四位,自认不属于学术界。那么,这四位到底是不是学术界中人?或者,是不是对学术体制心怀不满,在学术体制边缘的“草民”型小知识分子呢? 事实是,通过上海法律与金融研究院的网站可知,【读品】电子杂志是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下属的一个非营利机构(“严正声明”也提到【读品】杂志一直受到汪丁丁、高全喜等学者支持)。 周鸣之:上海大学文学院中文系文学士,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对外汉语教学专业硕士,近五年来,曾任弗吉尼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语言项目、Glimpses of China 美国中学生暑期语言项目、以及Easy Mandarin课程的汉语教师,参与编写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对外汉语教学论》教材,并翻译Teaching Language in Context一书,亦曾帮助建设中介音语料库,为汉语教学中的语音教学提供数据支持。 梁捷:笔名萧敢,1980年生于上海。1998年~2002年,就读于复旦大学经济系。2002年~2004年,任职于浙江大学跨学科研究中心,任汪丁丁学术助理。2005年起,攻读复旦大学世界经济专业硕士学位,现为复旦大学经济学博士生,青年经济学者,专攻经济思想史、制度经济学、博弈论等,发表经济学论文以及各类评论文章数十万字。 李华芳:又名小李匪盗。毕业于浙江大学经济系,2003年-2004年,任浙江大学跨学科社会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助理,2004年至今,是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注重在经济分析中,用“看不见的手,内心的观众和体面生活” 对抗反知反智的言行,重新磨练亚当•斯密传下来的手艺。关注时事焦点和国内外重大事件,以经济、法律、文化批判等为视角,对特定的事情进行评论与分析。 聂日明,上海人,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 另外,2007年《青年时讯》有一篇报道【读品】电子杂志的文章(梁捷:【读品】 吹皱了书评"江湖")。 这个报道很容易在网络找到。其中,有这样一段: 梁捷说:“小组里有很多特别优秀的成员。比如:Vivo,张可。Vivo本科学的是精细化学,研究生攻读的是先秦文学。他会六七种外语,希腊文和拉丁文尤其好。对四书五经、十三经、佛学、古典政治哲学、梵文都有了解!张可是复旦历史学的博士,有非常扎实的历史学功底。我相信他将来一定能成为杰出的学者!” 第四,承认【读品】电子杂志10位负责人中至少有三位在小组发言(不包括匿名马甲情况);李华芳也写了《谁来评价汪晖》,被心岳转到豆瓣读品小组;而且李华芳即“小李匪盗”也多次发言,包括支持去清华大学请愿的发言。但“严正声明”里又说:这些都是个人言论。同时,“严正声明”又表示支持这些个人言论,又屡次表示支持vivo和欧文。 那么,“严正声明”虽自称是“以【读品】的名义”,但到底代表什么?——代表【读品】电子杂志?代表“豆瓣读品小组”这个网络空间?还是仅仅代表四位署名人个人意见以及四个人对魏行文章的个人的反对意见? 这四位编委如此有个人意见,【读品】电子杂志又怎么是“自由交流平台”、怎么兼容并包各种观点派别?进一步,“严正声明”初稿指出,“发表攻击【读品】文章‘媒体暴力与学术独立’的,是北京大学中文系主办的左岸文化网”,修改稿则说,“有北京大学中文系作后台的‘左岸文化网’”,意思好象是说左岸文化网站发表魏行文章,并不仅仅代表某一位个人的意见。——为什么“严正声明”对自己是一个标准,对人家却又是另外一个标准呢?难道人家不也是发表一位个人的意见吗? 第五,“严正声明”说:在vivo和欧文等几位搜集证据的网友在网上遭到无端的围攻和谩骂之时,我们别无选择,只能义无反顾地站在他们一边。 但实际情况却不是这样,反倒是vivo炫耀自己的语言暴力天下第一啊。——颠倒黑白,有如是乎?! 第六,“严正声明”几次说:我们认为,除非"抄袭"这个词的含义有所变化,否则这些证据也都可以视为抄袭的铁证。 但魏行文章以及其他文章都已经过细密分析,指出这些所谓“铁证”有玩弄证据的诬告嫌疑。如果“80后”的一帮年轻人自娱自乐,无视这些论证,当然也是无妨的了。但既然是“严正”的声明,就应该做一些严正的分析。总是重复“除非…否则”这样的句式,这是很没有水平的啊。 第七,“严正声明”开篇的话颠倒了因果关系,是逻辑错误——由于"汪晖抄袭门"的发展,【读品】以及部分【读品】小组成员,在不经意之间被推到了网上争论的风口浪尖…… 实际情况是——由于部分【读品】小组成员主动站到网上争论的风口浪尖,所以,"汪晖抄袭门"在不经意之间才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第八,“严正声明”说:为何某些学术界人士在这一事件中的表演,竟然会和明朝末年阉党“缇骑四出”的情景如此相似。 这可有些人身攻击的嫌疑,而且是“严正声明”了的人身攻击哦。 还有好几条,暂时不写了。总之,既然“严正声明”,就要好好写嘛。现在这样,名不正,言不顺,逻辑混乱,破绽百出,到处自扇耳光。林肯的名言很可能针对你们自己啊——“你们能在一段时间里骗过所有人,你们也能在所有时间里骗过一些人,但你们不能永远骗所有人”。 其实,“严正声明”唯一想严正声明的,仅仅是:【读品】电子杂志是纯洁无辜的平台,而豆瓣小组、网民的言论属个人行为,言责自负,与【读品】电子杂志无关。——但很不妙的是,如此“严正声明”已经登在【读品】电子杂志第96期上了。很纯洁的一个电子杂志,很自娱自乐的一个“品牌”(logo或trademark“商业标签”)已经染上了一块严正的污点。 x 向我的友邻推荐小组话题:对《读品》“严正声明”的几处提醒 摘要: 对《读品》“严正声明”的几处提醒 曾经看过几期《读品》电子刊物,觉... 推荐语: 2010-04-19 02:47:36 withinbeyond (觉今是而昨非) 巴山夜雨 id: 39308541 2010-04-19加入 巴山夜雨参加的小组(1) · · · · · · (以上纯属观察事实) > 删除 2010-04-19 02:48:46 豆瓣用户 巴山夜雨 id: 39308541 2010-04-19加入 巴山夜雨参加的小组(1) · · · · · · 《读书》 (11968) 订阅巴山夜雨的收藏: > 删除 2010-04-19 03:16:07 招财 巴山夜雨 id: 39308541 2010-04-19加入 关注此人 加为朋友 发豆邮 巴山夜雨参加的小组(1) · · · · · · 《读书》 《读书》 (11968) > 删除 2010-04-19 03:55:35 vivo Vivo本科学的是精细化学,研究生攻读的是先秦文学。他会六七种外语,希腊文和拉丁文尤其好。对四书五经、十三经、佛学、古典政治哲学、梵文都有了解! ——谁写的简介呀,订正几个不大妥当的地方: 1、本科学的是【精细化工】; 2、研究生攻读方向我以为更准确的是【先秦魏晋文学】,虽然可能比较规范的分类是先秦文学; 3、”会六七种外语,希腊文和拉丁文尤其好“,这个太高抬我了,我跟大家一样,一直学的是英语,上过一半年课的是【法语】和【古希腊语】,【德语】、【西班牙语】断断续续一直在自学,【拉丁语】、【梵文】略有熏染; 4、《十三经》没读过三礼三春秋; 5、佛学就读过一些入门书(比如《中国佛教史》)以及十几种像《坛经》、《无量寿经》、《维摩诘经》之类的典籍,了解比较肤浅; 6、政治哲学我倒花过些功夫,从《理想国》、《政治学》、《君主论》到《正义论》、《无政府、国家和乌托邦》、《美德之后》,读过40、50种基本典籍吧,看完这些觉得整体来说意思不大,就暂时不再留意。 从2000年进入文科起,我认为自己投入最大精力和时间是哲学,中哲西哲都读,文学抽空兼顾兼顾。 > 删除 2010-04-19 09:03:05 罗小贱 (学术规范) 呵呵,有趣,半夜起来注册发一个帖子的人。 > 删除 2010-04-19 09:10:03 zzy (燕南,天益,爱思想) 或者只是不方便用原ID发帖而已。提醒有的还是很有道理,虽然结论有点夸大其辞 > 删除 2010-04-19 09:29:05 所南心史 (Yogi under the crooked timber) vivo你很有意思一个人呀,哈哈 > 删除 2010-04-19 10:55:09 IQ32 嗯,vivo确实是个很有意思的人,呵呵。 > 删除 2010-04-19 11:31:04 Sappho (爱又在摇荡我,那甜苦的爬虫) 这帖好!有廓清之功,建议多多转载。 > 删除
最新讨论 ( 更多 )
- 2025年5月14日河岸读书会|第五期《我的阿勒泰》 (白羽)
- 《读书》杂志2025年第04期出版上市 (杂知盒子)
- DeepSeek之读书 (_-Gabriel_-)
- 2025年第1期勘誤 (谷子)
- 读毛姆 (_-Gabriel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