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片里的太监为何武力高强?
拣史官的主簿(公众号【拣史官】)
何为“武侠”? “武”即是武打的意思,“侠”一词最早见于《韩非子·五蠡》:“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其带剑者,聚徒属,立节操,以显其名,而犯五官之禁。”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表达过“救人于厄,振人不赡,仁者有乎;不既信,不倍信,义者有取焉。” 太监则是指去势的,在宫中供职的官员,原为男性。 能谓之为“侠”的人物不仅有一身高超精绝的武功,更有一种主持公道、坚守正义、爱憎分明、嫉恶如仇的品质,并且重诺言,疏财富,轻生死,孰风节,为世间不平赴汤蹈火、不惜牺牲。 出于自古正邪两不相容的设定,太监的形象往往与称之为“侠”的人物相对,若说侠士是轻生死、重大义,太监则往往是轻大义、重生死(毕竟太监舍弃了身为男人的宝具,进宫领取俸禄)。 将太监设定为与“侠”相对的角色,究其原因,不外乎以“儒”的视角来看,太监多会因为生理缺陷,遭世人鄙视,导致心理变态,结合历史上太监有篡权等忤逆之事,这个群体多会被世人归类为“邪恶”一方。 武侠片中为了突出正义人士的积极面貌,太监的“坏”越是极致,正义越是勃发。正义人士往往武艺高超,太监若是手无缚鸡之力,自然体现不出侠客的武技拔群。 《葵花宝典》的“欲练此功,必先自宫”一句,更是将“极恶”的太监与“极高”的武力值挂钩。加之武侠片中对“童子功”的推崇,太监去势的特质,也为其能练就高超武艺提供逻辑。 以下电影可供参考:

这里给大家推荐一些相关文献~ 《香港武侠电影中的太监形象》,蔡若坤 著 《武舞神话:中国武侠电影及其文化精神》,贾磊磊 著 《东方不败的多重意义——香港新武侠电影》,李跃峰 著 《金庸小说:笑傲江湖之葵花宝典讨论》,高晓峰 著 ----------------- 如果你喜欢这样的内容,欢迎关注我们的wx【拣史官】♪(^∀^●)ノ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其他|其实个人觉得没必要太代入古代平民 (江上秋风飞)
- 中国近现代史|怎么评价袁世凯 (晓荷)
- 世界史|民国联省自治可能形成美国那样的联邦制吗? (胡要归)
- 中国古代史|① 唠不完的晋史(单贴连载中)| 让天下没有难读... (甲午燊燊)
- 其他|你为什么喜欢历史呢 (鱼香肉丝毒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