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街小吃一路走 一路香 王献
长征一号(人在做,天在看)
小桥流水,白墙黑瓦,庭院老宅……这就是江南古镇留给我的印象。前段时间,去了趟千灯,印象很深。 相比其它古镇,千灯少了几分刻意修饰,多了份“老气”。但是不经意间遇见的几种小吃让我看到了千灯的“老气”很纯、很真!这期,就和我一同探探古镇的小吃吧—— 又是青团飘香的季节 小时候,每年到了麦子拔节、油菜开花的时候,外婆总会抽空到我家,帮着妈妈做一笼青团子,顺便帮着收拾家务,等过了清明才回去。那一段时间也总是我最开心的时候,每天放学回家都会有好吃的等着我:麦饼、饭锅米饼……天天有新花样,但是给我印象最深还是那柔软细腻的青团子。 吃外婆做的青团子是一种享受。那刚出笼的团子,犹如一块块绿玉,呈现着翡翠般的亮色,连那蒸气也成了淡淡的绿色,吃起来甜而不腻,压舌生香。 在千灯石板街上有好几家小店出售青团,街尽头那一家的青团看起来卖相最好,一个个小巧玲珑,色彩嫩艳。老板正在分装刚出笼的青团,用一把剪刀一个一个剪开,犹如摘葡萄一般,然后装在铺有粽叶的篓子里面。青团冷热可食,但我更喜欢吃刚出笼的,我禁不住掏钱买了几个,迫不及待咬了一口,闭上眼睛细细地品尝,青涩中透出绿玉般麦草的芬芳,能回味出春风拂面时所闻到的花香、草香、泥土香,就仿佛嫩草地上踏了一回青似的,更想起了我的外婆。 小提示: 辨别青团子有没有添加色素,只要取一只团子放在一碗清水中,如果团子里添加了色素,那么清水会在短时间内变色,团子里的色素会很快溶入到清水中;如果团子是用天然麦青叶加工出来的青汁做的,那么无论团子在水中浸放多长时间,清水始终澄清无色。 再见“美人胚子”海棠糕 之所以把海棠糕称作美人胚子,不仅仅是因为它形似海棠花,主要还是因为做海棠糕需要一套模具:一只有木柄有铜盖的圆形铜盘,上面有七八个月饼大小的圆形胚子。小时候攒了几毛零钱,就是为了能在放学路边的小摊子上吃上一个海棠糕。 海棠糕同样在石板街上的小店有售,站在小摊前等候海棠糕出炉更是一种美妙的享受。只见卖糕人用小铜勺在一个大铜锅中舀上一勺发酵的面糊,一点一点地似蜻蜓点水般徐徐倒入一个大铁板上的八个海棠糕的模型中,然后举起大铁板在空中划一个大弧圈,摇晃几下,使面糊均匀地布满模型,再盖上铁板盖,在炉子上烤二三分钟,甜醇的香味渐渐飘散开来,揿开铁板盖,在一只一只成形成熟的海棠糕上撒上一层白糖和喷香的黑芝麻,然后再翻在滚烫的铁板上一压一转。嗬!一盘喷香的海棠糕出炉了。鲜嫩、香甜,真像一朵朵绽开的海棠花。大家似乎不约而同地将手中已经捏得热乎乎的一元钱递了上去!海棠糕散发着酒酿饼的香甜,但比酒酿饼更松软;似月饼样大小,但比月饼更光艳可口。集色、香、味一体而不腻、不酸。 小提示: 其实海棠糕本是无锡的特色小吃,但不知何故,如今无锡的大街小巷已经难见海棠糕的踪影。吃刚出炉的海棠糕要当心烫嘴,但太凉也不好吃,温热时的味道最好。 随处可见的红烧猪蹄 江南的各个古镇都有红烧猪蹄这种特色美食,千灯也不例外。但猪蹄做得最好、卖得最多当数周庄,还冠与“万山蹄”的美名。据说是因为周庄历史上的大富沈万山家的红烧蹄最有名,色如玛瑙,皮润肉酥,还作为贡品送给了朱元璋品尝过。但即便是卖猪蹄,千灯老街的小贩也不叫卖,甚至买的人都不好意思讨价还价,一切都是笃悠悠的,不见周庄浓烈的商业气氛。 在我眼里,猪蹄烧得再好,比如旺火煮多少时辰,文火焖多少分钟,加什么天然香料等等,它只是一道大菜,并非小吃。挺适合捎一个回家,给自家饭桌上添一道菜,总比自己烧得好吃。但我总觉得,“万三蹄”这种叫法挺别扭,万三是人,不是猪呀。 小提示: 红烧猪蹄在江南古镇上随处可见,据介绍,猪蹄经烧煮以后会产生一种人体可吸收的胶原蛋白,具有促进睡眠,延缓衰老的功效。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定胜糕的由来 (长征一号)
- 苏州情节 (serry)
- 2013年广电总台新苏州10碗面是哪几家店 (猫胖)
- 苏州公所已知录(不完全版)未完待续! (长征一号)
- 苏式糕点上市落令表 :之秋酥篇 (长征一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