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我当然知道人性的意义,可是 人性是我自己的吗? 父母遗传和其他因素。变量是我们生下后所处环境与所遇事件。这些又有哪个是我们可以选择的呢 既然改变不了, 那又有何意义
人性的善恶往往取决于生存和欲望,我们所说的人性之恶大都是人性中的动物性部分。越是恶劣的生存环境,越能彰显人性之恶。
要违背人性,或者说本能,就好好发展生产力吧
生产力的发展也可能使人性发生改变
动物性就是人的根本属性
[内容不可见]
其实可以不悲观
唯一方法吧
然而可悲的是,说那句诗的顾城,却在白天也找不到光明,反而迷失了。
无法克制原罪,让我绝望。
根据《圣经》旧约创世纪记载,耶和华上帝将一男(称亚当)一女(称夏娃)安置在伊甸园中。伊甸园的中央有两棵树,一棵是"生命树",另一棵是"分辩善恶树"。上帝吩咐说园内所有树上结的果子他们都可以用作食物,唯独分别善恶树上的果子例外,上帝吩咐他们不可吃,因为他们吃的日子必定死。后来夏娃受蛇的哄诱,偷食了知善恶树上所结的果子,也让亚当食用,二位人类的祖先遂被上帝逐出伊甸园。
分辨善恶树,是 神有意与生命树放在一起的。 神特别告诫人关于这棵树的是:只是分辨善恶树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为你吃得日子必定死。
再看看其它的说法哪里来的。创3:4-5 蛇对女人说:"你们不一定死,因为 神知道,你们吃的日子眼睛就明亮了,你们便如 神能知道善恶。"
没事的,用不着绝望,有兴趣讨论下去的话可以私信我
是的。
事实上,我尝试了几次,都觉着这句话说不通啊,只是听上去好听。
应该说圣经在这一点上确实伟大,道家也有类似的看法;现在的心理学也认为人的价值观念一是受人类遗传的基因的影响,一是受环境影响;儒家的“人性本恶”,环境使它得道改善或者“人性本善”,环境让它变恶也差不多;但是我觉的圣经里面说的更清楚。
一、圣经里面有两颗樹,一棵是"生命树",另一棵是"分辩善恶树",而且吃了"分辩善恶树",人必定死。一棵是“分辩善恶树”其实也翻译称智慧树或者知识树,也就是人有了知识、智慧善恶始分,否则就无善恶。 二、一棵是"生命树",意味着人在没有吃“分辨善恶树”时是永生的或者称不知生死的,就如同动物一样;人有了知识、智慧,主客体才分的开,死亡才至。 三、蛇对女人说:"你们不一定死,因为神知道,你们吃的日子眼睛就明亮了,你们便如神能知道善恶。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蛇在这里其实(至少佛洛依德认为它是人的欲望)就是人的欲望,所以亚当说是夏娃诱惑他吃,而夏娃则说是蛇诱惑她吃的。人类的狡黠。 四、圣经说“吃了分辨樹的果实,人就如上帝,能分辨善恶”,所以上帝是能分辨善恶的,可是人真能吗?人是蛇诱惑的,可见人的善恶是受蛇也就是欲望影响的。 五、没有光也就没有影。
起初会的,但后来也坦然了。人都是趋利避害,无可厚非,每个人都活在面具之下,这个面具会让人误以为自己就是这个面具而忽略了面具之下脆弱的本体,所以才会有失落和悲观。承认自己的脆弱无能,承认自己没有人生的终极意义这个真相才能坦然处之
二、一棵是"生命树",意味着人在没有吃“分辨善恶树”时是永生的或者称不知生死的,就如同动物一样;人有了知识、智慧,主客体才分的开,死亡才至。
原来如此,吃了就产生了“”分别心“” 一切都分离开来了?
记住这一条吧: 【剧本】需要冲突 ,【戏码】需要爱恨情仇。
BBC纪录片《生命》第一集结尾说:生命的意义在于将自己的基因延续下去。而动物生存,需要吃掉其它生物、植物,有些甲虫,必须用逃避来使自己生存下去。人类看到也许会说:胆小鬼。
一个哈佛大学的中国医学生说:死亡是善。是基因的延续。孩子就是你的基因的延续,某些宗教所说的再生。
善与恶只是人类的社会规则。人类吃其它生物,难道对其它生物来说,不是恶?
悲观怎么是不好的情绪呢?它不杀人不打人,自个儿忧伤,碍别人什么事了?暴躁起来杀人才是恶吧?
感性上的我会,因为没有人真正的喜欢孤独。理性上的我不会,因为我知道无论怎样都无法改变这个事实。其实对于理性来说,孤独,自私,悲观都只是一些冰冷的形容词罢了,只不过把这些词投影到具体的事情和具体的人身上才有意义。但是一个人的理性和感性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而且往往大部分时间内理性都是感性的陪衬。有一句话叫做“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我也认为世界上最遗憾的事情就是人与人之间永远不可能相互理解,一个人永远不可能知道另一个人真正想的是什么。纵然我自认为自己理性强大,但是每每想起来这件事情的时候也难免悲伤,两个人的心可以越走越近,但是永远不可能相交。
那也不过是他的想法而已 死亡的定义 对每个人都不同 他说的也不是真理
在这里发现跟你一样特别的人,并与之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