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石与东坡---------由林语堂<苏东坡传>想到

我

(已昏,勿扰。)
2006-05-22 22:24:00

×
加入小组后即可参加投票
  • 屯田员外

    屯田员外 (德艺双馨的老年设计师) 组长 2006-05-22 22:38:13

    为了小组的人气 义无返顾的顶

  • 我

    (已昏,勿扰。) 楼主 2006-05-23 10:12:22

    呵~~~~~~~~~ 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

  • 静静生活

    静静生活 管理员 2006-05-23 10:33:42

    支持LZ为王正名!林语堂对王太不公正了,读《苏东坡传》时就为这点不SHUANG了。 王改革的功过自有研究政治的评说,林搞人身攻击就不对了!苏一生的对手如果真是林描述的那样一个人,简直连苏也降格了。

      喜欢王的“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   “人不到,柴门自有清风扫”(此句还有不少别的版本:尘不到,时时自有清风扫之类)   还有,一时想不起啦

  • 萘小萘

    萘小萘 (不要妄想改变我。) 2009-02-07 23:38:06

    转帖一篇------ (六)       感悟苏东坡而不提到王安石是不可能的事情。       好像苏东坡的倒霉时时和王安石联系在一起。“乌台诗案”的制造者李定、舒亶、何正臣,历来被称为王安石的“朋党”。王安石也因此被吐了一千年的唾沫。在林语堂《苏东坡传》中,林先生甚至把王安石称作“王安石那群小人”。       这千古奇怨,其实偏偏是千古奇冤。       历史对王安石重用“小人”多有控诉,最后把重用“小人”的王安石也称作“奸邪”。且不说“君子”与“小人”有时候是一绳之差,有时候又互相转换,就说王安石为什么会重用“小人”。历史之中,最难的是什么?是改革。王安石改革,朝廷地方有几个人支持?改革需要人才,不要说没有人支持你就无法改革,就是没有人去执行你的政令,改革还能进行下去吗?王安石一朝重权在握,投奔他的人难免会有“小人”,而改革之难,让王安石必须重用他们。这样一个实在太简单的道理,可我们的学者学家偏偏视而不见。       苏东坡与王安石初始修好,后来决裂,然后和解。在王安石死后,苏东坡扭转笔锋,斥之为“或首开边隙,使兵连祸结;或渔利榷财,为国敛怨;或倡起大狱,倾陷善良;其为奸恶,未意悉数。而王安石实为之首”。回顾苏王同朝为官,苏东坡曾对“新法”颇有支持;后来上“万言书”,反对变法;苏东坡被贬黄州,积极向王安石推荐秦观,王安石回信“得秦君诗,手不能舍,叶致远适见,亦以为清新妩丽,与鲍谢似之”;王安石被贬江宁,苏东坡前去看望,二人谈佛说文,甚是融洽;王安石死,苏东坡《制词》,文采飞扬却处处形褒实贬……       苏东坡斥王安石,这里面主要原因是国家政治问题,他意识到,对王安石的评价其实是对“新法”的评价。但是由政治争论而到人身攻击,这里面有没有“小人”的成分呢?在王安石和苏东坡的关系中,一味的斥责哪一个人是不是有失公允?       说到底,这是文人的悲剧,文人和政治结合的悲剧。王安石是文人,苏东坡也是文人。回顾两人的关系,不难看出,他们最为融洽的时候是两个人都被谪贬的时候,那时候他们惺惺相惜,敬重有加。一旦牵涉到政治,谁也离不开一副有色眼镜。       “乌台诗案”历来说王安石作祟,且不说王安石是不是“君子”,就说李定、舒亶、何正臣是不是王安石的“朋党”,这些人拥护王安石改革就是王安石的“朋党” 了?那我们今天都拥护改革,我们又是谁的“朋党”?这种推断,实在牵强。而更多的学者学家在分析这件事的时候,甚至没有把“党”这个词的含义搞得清楚。       再说“君子”与“小人”。我们不否认李定、舒亶、何正臣三人的小人行径,但“新法”反对派攻击李定“母死不守孝”,说连母亲都不孝的人怎么能当官,就有失宽厚,偏偏有点“小人”之嫌,因为李定根本不知道他的生母究竟是谁,他怎么守孝?再说,即便不守又能如何?岳飞以为母守孝请辞回乡还被朝廷差点治罪呢。舒亶却是守孝的典范,他在任地方官时曾亲手杀死一个喝罪了酒追打自己母亲的人,变法的反对派会说他好话吗?舒亶是宋朝状元,从才干上说,重用他并不过分。史书记载何正臣并不坏,而他九岁就被赐予进士出身也足足可以证明他的才华。       “乌台诗案”,千古冤狱,这里面,不是一个“君子”与“小人”就可以概括的。苏东坡冤枉,冤枉却不是他的专利,也不是冤枉的极至。历史中没有被冤枉的文人有几个?屈原不冤?贾谊不冤?韩愈不冤?柳宗元不冤?白居易不冤?岳飞不冤?王安石不冤?他同时代的欧阳修更冤,这个发现培养了那么多大文豪的大文豪,这个宋朝文坛的领袖,这个扭转了历史文风的英才,两次被冤下狱,两次被贬,最后心灰意冷,六十六岁病死汝阴。他两次被诬告,一次是有人告他奸淫自己的养女,另一次竟是有人告他奸淫自己的外甥女。       而诬陷欧阳修的人正是后来攻击王安石的那些人。欧阳修也反对变法,但他与王安石一直关系甚好。恰恰是那些与他一起反对变法的人两次诬陷他“奸淫”。       王安石诗云:“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苏东坡诗云:“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如果他们两个都能听听对方的劝告就好了。可惜,他们都是文人,无可救药的文人。       以苏东坡之才而无苏东坡之功,这实在不是历史的误会,而是历史的规律。   原文--世间再无苏东坡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4534407/?post=ok#last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 或 注册

11877 人聚集在这个小组

最新讨论  ( 更多 )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