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与高科技融合,雕塑家吴雅琳如何玩出新“花样”?
来自:吴雅琳艺术空间(大家好,我是吴雅琳)
人文艺术与高科技融合,雕塑家吴雅琳如何玩出新“花样”? 在如今大势所趋下,不少的行业都玩起了新的花样,汽车+人工智能、社区+共享等等,科技革命的发展,同样为人文艺术带来了很多新的可能。既然谈到人文艺术与高科技融合的雕塑,就不得不谈《变脸——西方邂逅东方》,此作品在2015年广州美术学院“敢问路在何方-吴雅琳师生作品展”展出之后,迅速在业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吴雅琳:《变脸——西方邂逅东方》) 而这个作品的作者,就是著名的雕塑家——吴雅琳。 (吴雅琳教授) 吴雅琳,1956年出生于广东省汕头市,广州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2004年-2011年任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副主任,现为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中国传统雕塑研究所所长、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数码雕塑研究中心负责人、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教授委员会主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评审专家库专家、中国工艺美术学会雕塑专业委员会顾问、广东省美术家协会雕塑艺术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专家库专家、广东省宣传思想文化专家库专家 、华南师范大学教师高资委评委、中国雕塑学会会员。 吴雅琳教授的雕塑作品,既有着浓厚的传统人文艺术情怀,又有现代科技的创新;既包含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又不失对西方文化的借鉴融合;其中,《变脸——西方邂逅东方》作品,就是吴雅琳对这种“融合”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吴雅琳:《变脸——西方邂逅东方》) 《变脸——西方邂逅东方》,是以西方传统经典《大卫》雕塑头像为基础,采用投影和动画技术,通过时空转换而达成。投影采用古今中外名人头像、中国戏剧脸谱并通过不断变换,形成一种被投影人物脸部表象与大卫的脸部结构互为改造、相互契合而呈现出来的全新视觉。 雕塑作品展现的不仅仅是视觉,该作品还借用了中西方经典乐曲,对照配合各种变换的面相,选择音律、配以节奏,以期更到位地扩大作品的现场感染力,令观众身临其境地感受到穿越古今、横贯中西的无尽乐趣。 凭借着一系列人文艺术与高科技融合的热门作品,使得吴雅琳获得超高的关注度。在2015年展出之后,吴雅琳教授的《变脸——西方邂逅东方》作品陆续受邀在第七届艺术广东博览会、南岸至上美术馆举办的“她语”、2017青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雕塑邀请展等展会上展出,深受艺术家和观众们的热烈追捧。 现在很多年轻人都说,艺术家有“艺术家脾气”,坚守传统不愿意创新,事实上,吴雅琳刚好相反,她用时尚和创新的理念,将传统人文艺术与高科技相融合,以创造出了新的可能。所以,吴雅琳的《变脸——西方邂逅东方》作品在业界艺术家热烈追捧的同时,还受到了不少年轻人的一致好评。现代不少缺乏人文积淀和文化担当的年轻人,通过吴雅琳的作品,真正懂得如何学习积淀传统文化、挑起文化的担当,少年强,国家才强。 科学技术反映人文,人文用科技创造全新的作品,两者可以是双向的,也就是说,当人文艺术和科技互相结合时,可以创造更多的可能性。正如吴雅琳所说:“虽然我已经做了几十年的雕塑创作,但我还在探索,创新是件很有趣的事情,创新将是我一辈子的追求。”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人文艺术与高科技融合,雕塑家吴雅琳如何玩出新“花样”? (吴雅琳艺术空间)
- 【雕塑家吴雅琳】她用虚拟技术创造了一种非凡的艺术 (吴雅琳艺术空间)
- 雕塑家吴雅琳:一带一路,中西雕塑相融合的文化艺术之路 (吴雅琳艺术空间)
- 她·语 | 吴雅琳 广东女性艺术展 上马击狂潮,下马草军书 (吴雅琳艺术空间)
- 红线女 公共纪念性雕塑 (吴雅琳艺术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