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心科普文:简单暴露效应
Eventually
简单暴露效应对一些生活现象的解释 设想情人节快到了,你正在超市给女朋友挑选一盒巧克力作为今年的情人节礼物,货架上有和德芙、瑞士莲、和麦提沙,你对它们几乎一无所知,你也没有吃过其中任何一种,那么你会选择哪一种呢?结果很有可能是德芙。为什么会选择德芙呢,因为你经常会在电视或者网络上看到德芙的广告,“德芙,纵享丝滑”也许这是你看到德芙巧克力时脑海里迸出的第一句话。媒体上这些频繁出现的广告使得你更喜欢德芙,于是就买了它送给女朋友。 为什么我们会倾向于选择那些被我们所熟知的或者见过的东西呢?其实原因很简单,涉及到心理学上的一种有趣的心理倾向----简单暴露效应,也叫曝光效应、重复效应、熟悉效应。广告信息的重复暴露就是有目的的系统的简单暴露过程。 简单暴露效应的概念最初是由Zajonc提出的,指的是刺激的简单暴露能够成为提高个体态度的充分条件,即我们越多暴露于客观事物和个体之前,就会对其产生越积极的感受。Zajonc的经典实验采取假土耳其语单词、假汉字和有一定社会意义的陌生面孔作为实验材料,例如用10个假汉字作为刺激材料呈现在屏幕上,每个汉字符号出现2秒,设置0、1、2、5、10和25六种暴露水平,然后要求被试用量表评价对材料的喜欢程度,结果发现随着暴露次数的增加,被试对汉字字符的喜好程度也随之增加(如下图所示)。

明白了简单暴露效应之后,就可以解释很多生活现象啦。比如,为什么我们更喜欢自己的自拍照而不是他人拍的照片,因为自拍中的照片是镜像图片,就跟我们平时照镜子一样,由于镜像的自我面孔暴露频率远远高于正常情况下的暴露频率,我们看习惯了镜像的自己,所以我们会更加喜欢镜子中的自己和自拍照。但是,在别人的眼中习惯的可是正像的你,所以在给男女朋友发照片的时候就不要发自拍照了。再回想学习、工作中认识的朋友,是不是他们在空间距离上都曾离你很近,接近给人们提供了更多见面和接触的机会,提升了相互吸引和喜欢的程度,从而建立了朋友关系,就是说熟悉导致了喜欢,提升了人际吸引。因此,若想增强人际吸引,就要留心提高自己在别人面前的熟悉度,这样可以增加别人喜欢你的程度。同理,当你遇到自己心仪的对象时,就可以多在ta面前晃悠,增加ta对你的熟悉度,这样成功的几率会比较大。但是,也有研究发现,如果被试最初就对某一事物抱有消极态度,持续暴露则会加强这些消极情绪反应。所以,千万要注意了,在使用简单暴露效应的时候,要确保对方对你的最初态度是中性或者积极的,否则只会适得其反哦。 另外,简单暴露效应的使用也要适度,对简单暴露效应的实验研究发现,刺激暴露频率和情感反应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单调上升型,即刺激暴露频率增加,则情感评价也增加,二者之间的关系曲线表现为单调上升型。二是倒U型,即在刺激的最初呈现阶段,暴露次数增加导致情感评价上升,但暴露次数增加到一定程度后,随着频率增加,情感评价反而下降。一般暴露的次数在10~20次之间一般能达到最大的喜欢程度。例如,人们在数次听到一首歌后,一般会喜欢这首歌。但许多次重复听之后喜欢程度会减少。过度简单暴露效应是因为我们对有意义的刺激进行深层次的加工之后而出现的。比如现在的微商,天天在朋友圈刷屏,如果你对他们的最初态度是中性的,刚开始的几天你可能还会觉得,好像看起来还不错,可以一试。但是随着自己逐渐地对微商这个东西的了解,并且每天的朋友圈都被微商轰炸,反而会感到厌烦从而屏蔽了他们。因此,延长简单暴露和测量喜欢程度的间隔一般能增加简单暴露效应的强度。 因此,我们可以将简单暴露效应充分运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比如在人际交往方面,提升人际吸引力;在作为商家的时候,能利用简单暴露效应促使消费者的购买;在作为消费者消费的时候,能冷静的分析,理性的判断和选择,而不是被一些广告之类东西的牵着鼻子走,等等。 参考资料: 1.定险峰,周乾.过度简单暴露效应的实验研究.心理科学,2010(2):462-464. 2.张立荣,管益杰,樊春雷.简单暴露效应:范式和研究回顾.人类功效学,2008,14(2):64-67 3.社会心理学课件,第四讲态度与说服:19-21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23级心本二班张琪若作业帖 (ZZZ-QIRUO)
- 23心本一班张万平作业贴 (粽子)
- 23心本二班陈爱凤作业贴 (豆友0VuuJupGtg)
- 23心本2班蔺娟的作业帖 (eux的不分彼此)
- 23级心本一班蹇小云作业贴 (豆友BssPgqnF7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