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性、谋杀及生命的意义》
来自:15心本 郑文娇
1537140105 郑文娇 “如果你想了解爱情、友谊、成功及公平正义,你也必须理解世界上同时存在着欲望、偏见、失败以及自私自利,它们共同构成这斑斓多彩的世界”。这也就是道格拉斯.肯里克在《性、谋杀及生命的意义》一书中所要阐述的内容。我们的头脑中充斥着简单自私的偏见,这些从祖先那里继承的心理机制在人类的进化中至关重要,并且最终导致了当今人类多层面的社会生活,并产生了人性中最具正面意义的特质,包括慷慨、艺术创造力、爱,以及家族纽带等。 繁衍——生存的本能。 作者研究发现很多征婚广告里面,女人会寻找比自己年长几岁的男人,而男人则会寻找比自己年轻几岁的女子。这是违背社会——心理学法则中“相似性吸引原则”。照理说,人们都会倾向于想与自己很相似的人做朋友或伴侣,但是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现象呢?而且不仅在美国社会,荷兰、德国、甚至印度等非欧洲社会也是相似的现象。其实肯里克从进化心理学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他的许多调查和实验数据可以用更简单的语言去概括为两个字——繁衍。女人在四十多岁后要经历更年期,期间生育能力可能完全丧失,而男人在此阶段则不会。而且,女人在二十多岁的时候生育能力很强。对于男人有吸引力的女性特征,如丰乳肥臀等其实都是间接的指向生育能力,尽管在研究之前很多男性否认这一点。女人在寻找男人时希望后者可以向其后代提供食物、保护和其他资源,从而间接地为繁衍作出贡献。随着年龄的增长,男人会持续积累资源和社会地位,所以女性才偏好选择年长男人做伴侣,毕竟这样自己和后代都有保障。作者花费大量笔墨所要陈述的观点就是:繁衍才是人类最大的本能。 基于上一观点,作者对马斯洛的需求理论提出了质疑。他认为,马斯洛不理解繁衍的重要性。他认为马斯洛的自我实现需求中很大一部分其实可以归为“尊重”一类。即使自我实现,也都是男性获得女性关注的一种手段,都是为了得到更好的遗传选择。因为纵观历史,精擅其艺的人往往会赢得地位,这也就间接的提高了他成功繁衍后代的概率。所以他将“自我实现”这一需求从金字塔顶端替换下来,并且在最高层次上新增了三个动机,而这三个动机都与繁衍有关。这三个新动机从低到高依次为:获得配偶、留住配偶和养育子女。简言之,肯里克就是将原本马斯洛的“自我实现”替换为了“繁衍”。“所为种种皆为生育”。这是一个很有趣的观点。不论作者的观点是对是错,这种论调还是有他的可取之处,起码向我们展示了人类发展的另一种可能。毕竟,在很大程度上,这个理论很适用于现今的中国男女相处之道。热恋时的情侣们,可以看看本书,试着想想作者重建的需要层次理论。女性不妨关注一下自己是否够漂亮,男性是否够有钱有地位,如果是,那么你们的婚姻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都是有一定保障的,直到女的年老色衰生不出孩子,男的突然破产养不起孩子。 可以说,“繁衍”这个词就是全文的基调,包括作者提出的七个次级自我,无一不是在为繁衍服务。作者提出了我们大脑的七个次级自我:合作者——负责管理与合作相关的问题和机遇,与他人和平共处是生存繁衍的前提;实干家——负责管理有关地位的问题与机遇,赢得地位才能受人尊敬,进而提升繁衍率;守夜人——负责自我保护,繁衍首先得保护自己啊;强迫症——负责避免患病;快乐单身汉——负责获得配偶;佳偶——负责留住配偶;家长——负责管理与亲戚有关的问题。显然,作者将人类很多行为、人类的内部动机、需要等最终都归为了“繁衍”,虽然这让人难以接受,但是也不无道理。 除了这一有趣的观点,书中还有许多有趣的实验。为什么大多数人都有过至少一次杀人的幻想?为什么人类就是不能和平相处?为什么男人和女人忘记的人不一样,后悔的事情也不一样?为什么父母对你同伴的看法是正确的?这些有趣且引人深思的问题,相信你会在《性、谋杀及生命的意义》中,在肯里克幽默易懂的文字中找到答案。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23级心本二班张琪若作业帖 (ZZZ-QIRUO)
- 23心本一班张万平作业贴 (粽子)
- 23心本二班陈爱凤作业贴 (豆友0VuuJupGtg)
- 23心本2班蔺娟的作业帖 (eux的不分彼此)
- 23级心本一班蹇小云作业贴 (豆友BssPgqnF7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