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手工编制的瓷胎竹编,有没有喜欢的呢??
来自:品竹弹丝
我们的故事从竹子开始讲起,从儿时竹林玩耍的纯然,到繁华都市的彷徨,内心的选择与勇气,让我们再次选择回到过去,那是我们离真实的自己最近的地方,如果再错过,我们也许一生都不再相遇。 在人们的印象中,竹编制物,实在是普通。而这个普通是指并不稀奇而司空见惯的。据考古资料证明,人类开始定居生活后便就地取材,使用各种石斧、石刀等工具砍来植物的枝条编成篮、筐等器皿。在实践中,发现竹子干脆利落,开裂性强,富有弹性和韧性,而且能编易织,坚固耐用。于是,竹子便成了当时器皿编制的主要材料 到了春秋战国时代,竹的利用率得到扩大,竹子的编织逐步向工艺方面发展,竹编图案的装饰气味越来越浓,编织也日见精细。战国时期的楚国编织技法也已经十分发达,出土的有:竹席、竹帘、竹笥(即竹箱)、竹扇、竹篮、竹篓、竹筐等近百余件。 并在900多年前所绘制的《清明上河图》中,竹编织物的出现亦是如此的频繁,从竹墙到竹窗帘,竹遮阳伞,还有屋内数不胜数的竹器物,竹斗笠,竹篮等等。而发展到后来的以精细见长,具有"精选料、特细丝、紧贴胎、密藏头、五彩图"的技艺特色的瓷胎竹编于清光绪年间,当时主要用做皇室贡品。 瓷胎竹编,工艺品,又称(细丝工艺品),瓷胎竹编是成都地区独特的传统手工艺品,也是四川特产的一种,起源于清代中叶,当时主要用做皇室贡品。由于世道艰辛,技艺几经绝传,五十年代经重新发掘、恢复生产。 瓷胎竹编又名“竹丝扣瓷”,是以瓷器器皿为胎,用纤细如发的竹丝,柔软如绸的竹篾,依胎编织而成。除瓷胎外,还有锡胎、银胎、陶胎与玻璃胎。 瓷胎竹编产品技艺独特,以精细见长,具有"精选料、特细丝、紧贴胎、密藏头、五彩图"的技艺特色。 瓷胎竹编产品多生产于四川,以其纪念性、地方性成为中外宾客优选的旅游纪念品。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瓷胎竹编作为竹编工艺的最高级别,如今,在中国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瓷胎竹编榜上有名。它不仅与蜀绣蜀锦、银花丝和漆器并称为成都传统手工艺“四大名旦”,也代表了整个中国传统竹编技艺的最高水平。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寻“原创首饰搭子”一起同行 (小小泡泡鱼)
- 三眼皮小怪兽来啦 (野生小菜)
- DIY好看又有趣的图案和字 (鱼翔木友之家)
- 串珠手作 (短脖子的长颈鹿)
- 碎银子和碧玺真的是绝配呀! (LASU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