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总要忘记彼得潘
象鹿
一☞我们总要失去彼得·潘 人长大后,就忘记怎么飞了。——题记 彼得潘--永远以一副长不大也不愿长大的小男孩形象出现,一个与众多孩子别无二致的小男孩:小小的个子,柔软的头发,可爱的小乳牙,以及格外明亮纯净的眼睛。来自苏格兰作家詹姆斯·巴修·马利的同名作品《彼得·潘》。 这一形象始终被放大的特征就是童真。以及因为童真,所以有的童颜,童言,童思。他永远是小男孩彼得潘,而不会是少年人彼得潘,更不会是彼得先生。很不可思议却没有人能改变的事实。如他所言“没有人可以抓住我并让我长大”。 彼得的外表和内心都停留在固定的阶段不再变化,因此他有着孩子一般的好奇心小脾气,也有着大人们所丢失的勇气和无畏。正是以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男孩子形象,被作者赋予了深刻的本质含义,那是不会随着成长而流失的初心。永远不要长大,这是一个孩子童话般的梦想。一个充满童真的孩子不会意识到自身的这一特点有多么不得了,但对于成人来说却是只能留在回忆里的一点点岁月。作者用这个故事给那些已经失去和将要失去的人一点提醒,不要让现实彻底埋没了人生最初的真诚。 他的正义感,无畏感,甚至他的偶尔的坏脾气都带着一些孩子气。 彼得初次出现在温蒂面前时发现自己的影子破了,他的反应就是一个遇到困难不知所措的孩子。“他试图用浴室里的肥皂去粘住影子,但也失败了。他不由得打了个寒颤,坐在地板上大哭起来”,时间在他的世界里像一条永不冰冻的河,一直流淌着,携带着一些记忆远去,又有新的东西在河水中漂来,一切常新。不必担心生命有限,恐惧下一秒的老去。 他指引温蒂,迈克尔,约翰三人飞往梦幻岛说“从这里右手边的第二个路口出发然后一直走到清晨”路线听起来如此滑稽,可是“走到清晨”恰恰意味着要有无穷尽的时间,或者说青春的活力。当然不是正在老去或者将要老去的成年人所能理解的,却又是他们最为怀念和渴望的。 仙子们是在孩子的笑声中诞生的,是初到这个世界的孩子们发出的第一声响亮的笑,掉落后的一百万块碎片变成。仙子们的生命随着孩子们的成长而流逝,当那些孩子渐渐长大,不再有天真和单纯,不再会无条件相信时,仙子就会死去。同样的,也只有美好的充满活力的孩子们才有机会见到彼得,只要孩子们是欢乐的、天真的、无忧无虑的,他们就可以飞向梦幻岛去。而那座男孩们离开家生活的梦幻岛,它隐藏在飘荡的云层下,有着童话里的可爱蘑菇屋,大树洞,也有神秘的印第安部落,满腹心机的海盗们。因为孩子们的存在而名副其实,萦绕着梦幻纯真的氛围。它像一个交界点,连接现实和梦境,连接孩提时代与成人社会,连接情感与理智。呼唤当下的人们回归本真。 像彼得潘和肯辛顿公园的小仙子,都有鲜活美好的生命力,彼得的身心不再成长,但他的记忆亦不会长存,每隔一段时间他就会像失忆一样忘记的不久前才发生的事,就像更替了一段新鲜的生命一样。“对彼得来说,过去的一年就像是刚刚过去的昨天,而她却觉得一年的等待时间真是漫长啊”。长大后的温蒂难过地发现这一点,并为此羞愧地缩在壁炉暗影里。对于他亲眼见到的“成长”,彼得的惊惧就像代表了成人形象的胡可船长那样,那是鳄鱼肚子里的滴答声,是时间的脚步声带来的惊惧。 每一个人或许都曾在孩提时代随彼得潘飞去梦幻岛,可是就像达林夫人,像长大了的温蒂,像每一个长大了的人一样。总有一天,我们也要失去一往无前的勇气,失去浪漫的幻想,失去彼得潘。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百年孤独》空虚的追寻 (略略略)
- 不以暴力抗恶的托尔斯泰《复活》 (wuli豆瓣)
- 从现代言情小说的角度看《简爱》 (谢君瑜)
- 真善美可以分离吗? (不想再当咸鱼了)
- 试谈《简.爱》爱情观 (even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