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隐隐于市,隐于山野中的往往不是高人

章哲之

来自:章哲之(问题思考者,人生求索者)
2017-12-18 11:40:26

×
加入小组后即可参加投票
  • 萧肖

    萧肖 (也无风雨也无晴) 2017-12-18 12:41:29

    额,虽然隐士不一定是高人,但是隐士一定不是高人这一点也不敢苟同。第一,隐士在中国文化里与道家相关度更高,不论是隐者等待机会还是性本爱自然,都是个体选择,高人不高人也是各人看法不同。第二,隐于山林是逃避社会,这个也不一定是真命题,既然假设都不一定对,推论就要打问号了。第三,高人的定义需要明确,否则推论是没有意义的。

  • 林黛熊

    林黛熊 (珍爱生命,远离翻译) 2017-12-18 13:01:45

    是神人

  • 卫公子

    卫公子 2017-12-18 16:36:13

    隐者一定不是俗人 可摒弃束缚 绝欲尘世 需要什么样的心脏呀?

  • 章哲之

    章哲之 (问题思考者,人生求索者) 楼主 2018-01-16 11:56:56

    隐于山野的人是逃避社会的人,从道家观点来看,它也只是处于道家思想的初始阶段,这一阶段以杨朱为代表,试图逃离社会,但人是社会性的动物,无疑是不可能做到的,于是后面老子和庄子才发展了道家的思想,不再逃避社会,而是在世界本源和人的精神层面之间寻找获取快乐的全身之道。

  • 素心

    素心 2018-01-16 20:04:43

    额,虽然隐士不一定是高人,但是隐士一定不是高人这一点也不敢苟同。第一,隐士在中国文化里与道 额,虽然隐士不一定是高人,但是隐士一定不是高人这一点也不敢苟同。第一,隐士在中国文化里与道家相关度更高,不论是隐者等待机会还是性本爱自然,都是个体选择,高人不高人也是各人看法不同。第二,隐于山林是逃避社会,这个也不一定是真命题,既然假设都不一定对,推论就要打问号了。第三,高人的定义需要明确,否则推论是没有意义的。 ... 萧肖

    我喜欢你的回复,说的不错

  • 明星脑控魔

    明星脑控魔 (全当自己在还债..!!) 2018-01-17 04:29:30

    胡说,你见过“碧眼方瞳是神仙”里的“碧眼方瞳”吗?我见过一个河南摆地摊天南海北走的老头,收购兼卖一些次劣的古玩,他的眼珠子边沿一圈呈蓝色,带着莹光的蓝色,又有点类似蓝绿色,就一圈是这个色,一对眼珠都是,我怀疑他是有一些道行,可能未经修行,农村人不太懂嘛,浪费了天资……

  • ll2

    ll2 (行者左遇) 2018-01-17 15:03:04

    听说过「终南山悖论」吗?

  • 却之

    却之 2018-01-17 17:10:17

    隐在哪倒是其次,藏不藏的住是关键,圣人不起隐的念头,我们这些凡人才隐来隐去,无非是想找个合适的地企图认识自己。

  • 章哲之

    章哲之 (问题思考者,人生求索者) 楼主 2018-01-17 18:04:51

    隐在哪倒是其次,藏不藏的住是关键,圣人不起隐的念头,我们这些凡人才隐来隐去,无非是想找个合 隐在哪倒是其次,藏不藏的住是关键,圣人不起隐的念头,我们这些凡人才隐来隐去,无非是想找个合适的地企图认识自己。 ... 却之

    隐不是出于念头,而是一种自然而然的生存状态。思想达到那里,自然就过着隐式生活了。庄子、竹林七贤这些道家的代表人物是典型的隐者。

  • 明星脑控魔

    明星脑控魔 (全当自己在还债..!!) 2018-01-17 18:27:31

    你还是圣人,时时刻刻研究哪样更好,而不是哪样不好,一个欲望在增加,一个欲望在减少,你不如换一种方式……

  • 明星脑控魔

    明星脑控魔 (全当自己在还债..!!) 2018-01-17 18:29:33

    世上百分之99的事物都有否定的理由……或者说百分之百……

  • 却之

    却之 2018-01-17 18:32:30

    隐不是出于念头,而是一种自然而然的生存状态。思想达到那里,自然就过着隐式生活了。庄子、竹林 隐不是出于念头,而是一种自然而然的生存状态。思想达到那里,自然就过着隐式生活了。庄子、竹林七贤这些道家的代表人物是典型的隐者。 ... 章哲之

    既然是自然而然的生存状态,干嘛非得找片林子,遮什么?躲什么?都自然而然了,在哪不都是隐?

  • 章哲之

    章哲之 (问题思考者,人生求索者) 楼主 2018-01-17 18:50:46

    既然是自然而然的生存状态,干嘛非得找片林子,遮什么?躲什么?都自然而然了,在哪不都是隐? 既然是自然而然的生存状态,干嘛非得找片林子,遮什么?躲什么?都自然而然了,在哪不都是隐? 却之

    你说的很对,符合主贴观点。大隐隐于市,隐居山野的人往往还未得道。

  • 好为人师

    好为人师 2018-01-17 19:39:04

    ...

  • 章哲之

    章哲之 (问题思考者,人生求索者) 楼主 2018-01-18 12:40:14

    额,虽然隐士不一定是高人,但是隐士一定不是高人这一点也不敢苟同。第一,隐士在中国文化里与道 额,虽然隐士不一定是高人,但是隐士一定不是高人这一点也不敢苟同。第一,隐士在中国文化里与道家相关度更高,不论是隐者等待机会还是性本爱自然,都是个体选择,高人不高人也是各人看法不同。第二,隐于山林是逃避社会,这个也不一定是真命题,既然假设都不一定对,推论就要打问号了。第三,高人的定义需要明确,否则推论是没有意义的。 ... 萧肖

    帖子标题清楚的说“往往不是高人”,并没有说一定不是高人。

  • 逆鳞

    逆鳞 (和蔼可亲,缺点多。) 2018-01-18 12:49:12

    我很想看看楼主怎么回复

    听说过「终南山悖论」吗?

    以及胡说,你见过“碧眼方瞳是神仙”里的“碧眼方瞳”吗?我见过一个河南摆地摊天南海北走的老头,收购兼卖一些次劣的古玩,他的眼珠子边沿一圈呈蓝色,带着莹光的蓝色,又有点类似蓝绿色,就一圈是这个色,一对眼珠都是,我怀疑他是有一些道行,可能未经修行,农村人不太懂嘛,浪费了天资……

    这两条

  • 章哲之

    章哲之 (问题思考者,人生求索者) 楼主 2018-01-18 13:13:22

    我很想看看楼主怎么回复 听说过「终南山悖论」吗? 以及胡说,你见过“碧眼方瞳是神仙”里的“ 我很想看看楼主怎么回复 听说过「终南山悖论」吗? 以及胡说,你见过“碧眼方瞳是神仙”里的“碧眼方瞳”吗?我见过一个河南摆地摊天南海北走的老头,收购兼卖一些次劣的古玩,他的眼珠子边沿一圈呈蓝色,带着莹光的蓝色,又有点类似蓝绿色,就一圈是这个色,一对眼珠都是,我怀疑他是有一些道行,可能未经修行,农村人不太懂嘛,浪费了天资…… 这两条 ... 逆鳞

    1、关于终南山悖论,我所了解到的是:有的人在终南山住了一段时间,然后他的这一所为被曝光,使他出了名,这与他当时想要“隐”的初衷相悖。不知道回帖指的是不是这个?如果是的话,我觉得这只是当前社会环境下的个例,没有代表性,不值得讨论。

    2、对于第二条,算是神秘主义的臆想,看不出和哲学有多大关系。

  • 逆鳞

    逆鳞 (和蔼可亲,缺点多。) 2018-01-18 15:31:46

    1、关于终南山悖论,我所了解到的是:有的人在终南山住了一段时间,然后他的这一所为被曝光,使 1、关于终南山悖论,我所了解到的是:有的人在终南山住了一段时间,然后他的这一所为被曝光,使他出了名,这与他当时想要“隐”的初衷相悖。不知道回帖指的是不是这个?如果是的话,我觉得这只是当前社会环境下的个例,没有代表性,不值得讨论。 2、对于第二条,算是神秘主义的臆想,看不出和哲学有多大关系。 ... 章哲之

    楼主原文观点取自,小隐隐陵薮,大隐隐朝市。并无什么不妥。

    楼下看客挑刺在标题,你启得太绝对了。哈哈哈

  • 章哲之

    章哲之 (问题思考者,人生求索者) 楼主 2018-01-18 18:54:06

    楼主原文观点取自,小隐隐陵薮,大隐隐朝市。并无什么不妥。 楼下看客挑刺在标题,你启得太绝对 楼主原文观点取自,小隐隐陵薮,大隐隐朝市。并无什么不妥。 楼下看客挑刺在标题,你启得太绝对了。哈哈哈 ... 逆鳞

    嗯,有这个原因。不过我还是有点微辞,我说往往不是,没说一定不是。😂😂😂

  • 逆鳞

    逆鳞 (和蔼可亲,缺点多。) 2018-01-19 10:47:01

    嗯,有这个原因。不过我还是有点微辞,我说往往不是,没说一定不是。😂😂😂 嗯,有这个原因。不过我还是有点微辞,我说往往不是,没说一定不是。😂😂😂 章哲之

    大多数人在扫读时,只看主谓语。 所以会有标题党一说

  • ll2

    ll2 (行者左遇) 2018-01-20 23:03:11

    1、关于终南山悖论,我所了解到的是:有的人在终南山住了一段时间,然后他的这一所为被曝光,使 1、关于终南山悖论,我所了解到的是:有的人在终南山住了一段时间,然后他的这一所为被曝光,使他出了名,这与他当时想要“隐”的初衷相悖。不知道回帖指的是不是这个?如果是的话,我觉得这只是当前社会环境下的个例,没有代表性,不值得讨论。 2、对于第二条,算是神秘主义的臆想,看不出和哲学有多大关系。 ... 章哲之

    抱歉,一忙就忘记这里的讨论了。 1、先说正经的。首先隐士这个传统,在中国古代就有,与儒释道比较,更接近于道,且理论基础和价值观、人生目标与儒释都有差别。所以,不能以儒释的道理来理解。往理论上说,传统「隐士」的定义其实应该是「为了了脱生死,使这个终极问题能得到一个自身的解决答案,而不欲为世人所知的一群人」。这些人是不会为了传播所谓理想、道理,而跑出去传道受业解惑作分享的。他们有更形而上的目标和传统。往神奇上说,甚至传说中剑仙等一类都可以归入隐士道统之中。唯一要隐于市的时候,就是他们有了拯救的任务要执行的时候。 而悖论的所在,则是如果一个隐士隐居终南山,他就不应该为人所见所知到,那么我们也就无从知道有这群人。倘若这个隐士隐居起来,却为世人所称道,则这个人并未获得隐居,也无从称之为「隐士」。 于是,我们就处在一个「薛定谔的猫」的局面——我们如果知道有隐士,那么那个人其实不是隐士;而如果那个人是隐士,我们就不应该知道有这个人。

    2、回到你出的问题上来说。 不知道你所谓「高人」的定义是怎样。马云算不算,王健林算不算?马东算不算?邓晓芒算不算?钱钟书算不算?王林算不算?释永信算不算?如果以世俗公用的角度来论述,你的论述是对的,任何一个逃避现实的归隐,要么就不过是一种终南捷径的策略,要么就是一种鸵鸟政策,前者虚伪不可大用,后者懦弱不堪大用。所以无法成为高人,故此结论说隐于山林的大多不是高人可以算成立。

  • Simon

    Simon (人要有正确的信仰) 2018-01-21 16:22:02

    考虑到世界上已经有70亿人了, 这时候,任何一个看似“高人”的人, 实质却都成了不值一提的人。 因此,世界明显比“我”更重要了。 在这种局面下,我不必刻意隐形, 因为世界已经帮助我隐形了。

  • 章哲之

    章哲之 (问题思考者,人生求索者) 楼主 2018-01-22 10:38:12

    抱歉,一忙就忘记这里的讨论了。 1、先说正经的。首先隐士这个传统,在中国古代就有,与儒释道比 抱歉,一忙就忘记这里的讨论了。 1、先说正经的。首先隐士这个传统,在中国古代就有,与儒释道比较,更接近于道,且理论基础和价值观、人生目标与儒释都有差别。所以,不能以儒释的道理来理解。往理论上说,传统「隐士」的定义其实应该是「为了了脱生死,使这个终极问题能得到一个自身的解决答案,而不欲为世人所知的一群人」。这些人是不会为了传播所谓理想、道理,而跑出去传道受业解惑作分享的。他们有更形而上的目标和传统。往神奇上说,甚至传说中剑仙等一类都可以归入隐士道统之中。唯一要隐于市的时候,就是他们有了拯救的任务要执行的时候。 而悖论的所在,则是如果一个隐士隐居终南山,他就不应该为人所见所知到,那么我们也就无从知道有这群人。倘若这个隐士隐居起来,却为世人所称道,则这个人并未获得隐居,也无从称之为「隐士」。 于是,我们就处在一个「薛定谔的猫」的局面——我们如果知道有隐士,那么那个人其实不是隐士;而如果那个人是隐士,我们就不应该知道有这个人。 2、回到你出的问题上来说。 不知道你所谓「高人」的定义是怎样。马云算不算,王健林算不算?马东算不算?邓晓芒算不算?钱钟书算不算?王林算不算?释永信算不算?如果以世俗公用的角度来论述,你的论述是对的,任何一个逃避现实的归隐,要么就不过是一种终南捷径的策略,要么就是一种鸵鸟政策,前者虚伪不可大用,后者懦弱不堪大用。所以无法成为高人,故此结论说隐于山林的大多不是高人可以算成立。 ... ll2

    1、隐士是一种哲学产生的自然而然的生活方式,它既不刻意为人所知,也不可以为人所不知。所以,是不是隐士并不以这个人的知名度为标准,隐士的生活方式是自己的事,别人知不知道是别人的事,别人知不知道不影响隐士的生活方式。名气再大的隐士也是隐士,不是说名气大就不是隐士了。庄子、竹林七贤他们在世的时候名气就已经很大。

    2、所谓高人,指的是思想境界,思想境界和社会所认可的个人成就并不一定是对等关系。本贴意思是指境界高的人不论身在何处都能隐,而境界低的人则以为只有在山野里才能隐。事实上,在山野里会造成生活不便,一个人真的达到了隐者的境界不必把自己刻意的置于一个生活不便的地方,所以说隐于山野的人大多不如隐于市的人境界高。

  • 章哲之

    章哲之 (问题思考者,人生求索者) 楼主 2018-01-22 10:44:03

    考虑到世界上已经有70亿人了, 这时候,任何一个看似“高人”的人, 实质却都成了不值一提的人。 考虑到世界上已经有70亿人了, 这时候,任何一个看似“高人”的人, 实质却都成了不值一提的人。 因此,世界明显比“我”更重要了。 在这种局面下,我不必刻意隐形, 因为世界已经帮助我隐形了。 ... Simon

    “高人”是人生境界,“高人”并不谋求存在感,所以在别人眼中值不值一提并不是“高人”所关心的事,他关心的是自己过好自己的生活。“高人”既然不谋求存在感,当然也不必去刻意隐形

  • Simon

    Simon (人要有正确的信仰) 2018-01-22 11:03:10

    你们哲学家怎么倒像是个佛学家啊。 存在感如果不去谋求,对世界就没有什么贡献了。 我想的是:要以微不足道的“我”去尽量多做好事。 这样的话,可以保障人间能有个好环境。

  • 章哲之

    章哲之 (问题思考者,人生求索者) 楼主 2018-01-22 19:16:22

    佛学本身就是一种哲学。

    人生在世是否以为社会做出贡献为其意义的衡量标准,这本身也是个哲学问题。

    所以不能以人生必须尽力为社会做出贡献作为理所当然,而排除其它哲学观点,而应当把这个当做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

  • 章哲之

    章哲之 (问题思考者,人生求索者) 楼主 2018-01-22 19:17:12

    你们哲学家怎么倒像是个佛学家啊。 存在感如果不去谋求,对世界就没有什么贡献了。 我想的是:要 你们哲学家怎么倒像是个佛学家啊。 存在感如果不去谋求,对世界就没有什么贡献了。 我想的是:要以微不足道的“我”去尽量多做好事。 这样的话,可以保障人间能有个好环境。 ... Simon

    佛学本身就是一种哲学。 人生在世是否以为社会做出贡献为其意义的衡量标准,这本身也是个哲学问题。

    所以不能以人生必须尽力为社会做出贡献作为理所当然,而排除其它哲学观点,而应当把这个当做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

  • Simon

    Simon (人要有正确的信仰) 2018-01-22 20:04:41

    佛学本身就是一种哲学。 人生在世是否以为社会做出贡献为其意义的衡量标准,这本身也是个哲学问 佛学本身就是一种哲学。 人生在世是否以为社会做出贡献为其意义的衡量标准,这本身也是个哲学问题。 所以不能以人生必须尽力为社会做出贡献作为理所当然,而排除其它哲学观点,而应当把这个当做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 ... 章哲之

    佛学本身就是一种哲学。 人生在世是否以为社会做出贡献为其意义的衡量标准,这本身也是个哲学问题。 所以不能以人生必须尽力为社会做出贡献作为理所当然,而排除其它哲学观点,而应当把这个当做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 ==

    佛学哲学如果只讲自我完善,不讲自我对进取心的包容, 则因为世界中存在一伙爱世界的建树者,在他们看来,我是只吃饭不干活的。 这样他们就会把我当作敌人。 那我还不如顺水推舟,帮助做贡献了,反正“空即是色”。 正如楼主原来开篇的话题:大隐隐于市。“应该在社会生活中去做。”

  • 章哲之

    章哲之 (问题思考者,人生求索者) 楼主 2018-01-29 23:45:43

    隐于山野的人已经脱离了社会生活,脱离了社会生活,本就已经没有了世事的纷扰,又何需修养?没有纷扰,又何谈修养?即使他过得快乐,但是躲避了社会生活之后的快乐又有多少意义?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 或 注册

154749 人聚集在这个小组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