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隐隐于市,隐于山野中的往往不是高人
来自:章哲之(问题思考者,人生求索者)
儒家追求天人合一,即是要人们做那些普通、寻常的事情,完全懂得它们的意义,并把它们做得“恰到好处”。圣人并不以处理日常事务为苦,相反地,正是在这些世俗事务之中陶冶性情,使人培养自己以求得圣人的品格。 佛家认为修禅的方法就是以平常心做平常事的“不修之修”,如果逃离了社会,又何谈以平常心做平常事? 真正的隐士是个人修行达到一定高度的人,这样的人不再执迷于官、财、名,而是明白了人生应当追求的真谛。在乱世时他们会隐,在有秩序的时代他们就会有所作为。这样的人并没有逃避社会生活,他们身于市中,并且是善于处理市物,只是因为在混乱的社会生活中难以实现有意义的价值,因而才隐遁起来,他们可能是做官的,也可能是经商的,或者是从事任何职业的,但不论身居何地都不会成为官迷、财迷、名誉迷,不会与人争抢这些身外之物。当感到有机会时,他们也会有所作为。历史上的姜子牙、诸葛亮、刘伯温都是这样的人。 那些隐于山野之间,与世隔绝的人大多并不能算是真正的隐士,因为他们是逃避了社会生活,他们不能应对社会生活,他们并没有较高的修行。同时,一个人要想提高自己的修行也不必隐遁于山野中,而应该在社会生活中去做。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转贴)用人工智能学习生命语言 (f(x))
- 关于战国名家的一些哲学论断的感悟 (听泉)
- 最近在读《商君书》 聊一下我的心得 (陈瑜)
- 哲学交流群!人文艺术爱好者欢迎进群~ (Ye Ann)
- 货币的原罪属性 (卡哇伊蝶死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