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产业经济学考研复习经验贴
心传研
现在距离2018考研倒计时只有几天的时间了,2019考研的小伙伴们也开始准备了,产业经济学属于经济类专业,每年都有众多小伙伴选择产业经济学考研,跨考考研老师针对产业经济学考研提供专业课初试和笔试的复习经验,小伙伴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复习方法。 (1)院校及专业选择 考研首先是选择报考目标。搜寻信息最重要。很多人感觉很纠结很迷茫,不知道选择什么学校专业,其实历年的报考数据往往可以给出很明确的答案。要尽量拿到心仪的几个目标的数据(历年考录比,分数线,复试比例规则。论坛上这些信息都能查到),然后对比分析,根据自身情况通过理性预期选择效用最大化的目标。 比方说,中大政经、人资环、中大港澳所、暨大金融、暨大产经、暨大区经五个目标中,中大历来专业课难度大,且复试竞争激烈;暨大金融历来很热,且有缩招趋势,复试也不容易;暨大区经11年很冷(350分),但该专业向来有大小年趋势,考虑到考生的避险行为,个人预期12年要火;产经2011年比较热(373分),但名额很稳定(11年扩招)。 再比如暨大的金融专硕。其实风险很大,11年一志愿刷了很多人。而暨大经济类学硕调专硕也是历来的传统。只要学硕进复试,被刷了也有后路的。但是专硕只能是一条路走到黑了。所以不要被表面现象迷惑,学校的一贯做法是有延续性的,金融专硕风险还是很大(出题不规范,压分,单科划线高)。这些情况,报考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好。 关于暨大的经济类专业,金融+产经稍突出一些。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两个专业就是最难考的。国经、区经、数量、国贸、财政(以下略去N个专业),都是比较热门的,经常出现大小年的情况,在某一年异军突起(比如11的数量,12年的区经)。每年的冷热度都是考生们博弈的结果,所以要着眼数据,理性预期。经济学专业其实大同小异,而暨大经济学总体实力都很不错,所以无论报考哪个专业都是很有前景的。 (2)考研初试 确定了目标就要准备初试了。关于初试分数,只要满足两点:总分线和单科线。这个要根据自身情况规划,一定要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优势项目刷高分,劣势科目过线,最终保证达到理想的总分。 专业课:范里安微观,多恩布什宏观,中大老师出的图解宏、微观)做了满满一大本笔记,不可谓不下功夫,在秋天之前看了两遍书,做了一大本笔记,秋天开始过一遍书,过一遍笔记,做今年的真题,再过一遍书,总结出一小本的知识重点。最后拿着总结的重点开始背,不时地回去翻书。 复习暨大的产业经济学考试的方法: 01.最关键的:看书。很多老师都强调了教材的重要性,说明教材是真的真的很关键。高鸿业的两本书(4、5版皆可),书读百遍其义自现,重点内容最好和书上描述得一模一样,考试题很多都是考书上的原话。看书过程中可以做题,什么题无所谓,只是通过题加深对课本的理解。习题最好有答案,遇到不懂的看答案研究课本。 02.次关键的是:真题。真题年年都有重复的内容,历年的真题答案必须要会。建议考前两三个月,在书本内容有相当了解的情况下,按考试要求限时做真题,然后自行批改,背诵,之后再做一遍。通过揣摩真题,就能了解命题特点,更好地看书。考试时间很紧,一定要无比熟悉,才能从容发挥,信手拈来。 03.课外知识和时事的必要补充也很重要。诺贝尔、经济时事(欧债危机、利率调整等等)也需要积累一下(最后一道大题有用)。每年秋天暨大官网会出考试大纲,里面如果有一些高的教材里没有的内容(虽然很少),可以及时找别的资料(或者百度)补充一下。 04.如果学习比较扎实或者有余力的话(前提是高的书已经看得很透!),可以看看其他扩展教材。毕竟教材只是初级,像博弈论和国际金融那块都描述得很简单,乍一看会很突兀,如果想理解得更深入,可以要看看一些国外的中级经济学教材(平迪克、曼昆、赫舒拉发等)或者其他专业教材(比如姜波克的《国际金融》)。这些积累虽然对暨大考试没有直接影响,但还是有间接的帮助。经济学是一个系统,多看书对自己的素养总是有帮助的,这都会潜移默化地体现在试卷上。 关于专业课的分数,表面上看有点难以琢磨。但是如果再往上,是可遇不可求的事。这个有判卷人的主观因素,更重要的是试卷所体现出的经济学素养和理解力。建议一定要踏踏实实学习,不能因为试题看起来简单就放松要求自己,仅仅意思正确可能并不全面。一定要吃透书本,全面准确透彻地回答问题,让老师们看到扎实的功底,不给他们扣分的机会。 (3)考研复试 产经复试的信息向来很少,复试分三块:专业面试,英语口语面试,专业笔试。但是产经的做法是把加试算进英语口语面试里。实际考试科目还是和往年一样(只能说口语面试分值加大了)。 复试上午先是专业面试,可能问题包括本科所学专业,毕业论文,对产经的看法等等,中间夹杂大量的唠家常,问题回答不上来也没关系。专业结束后直接口语面试(一般两个老师),惯例是自我介绍,然后针对你的情况问几个问题(日常问题或者专业问题),范围很广但不会太难。两个面试加在一起也只有二十分钟左右。 下午就是两个小时的笔试。笔试题近两年都很开放,参考书上的内容其实很少涉及,大多数问题是开放式题目,没有固定答案的,需要在看书的基础上加上自己的理解,言之成理即可。 总体而言,产经的复试很简单,正是因为简单,所以有太多临场发挥的不确定因素,因为找不到量化分数的标准,基本上无章可循。它测试是“软实力”,应变能力、专业积累、心理素质…这些东西其实是最难把握和短期内提高的。所以,在这之前唯一能做的,就是初试分数尽量高。分数越高,复试的优势越大,被淘汰的几率就越小。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求问,选专业建议 (柠檬橙子西红柿)
- 求问 (豆友6UCWpOlAiI)
- 本科双非生物技术,跨考什么专业合适,求大家给点建议 (林夕)
- 2020四川外国语大学翻硕考研备考之旅 (心传研)
- 2020又是一个难关,不过都是其次,关键自己找准方法 (daku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