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开车感言
Jason
今天在路边等人的时候闲的蛋疼就开始着手一项艰巨的社会调查: 数路上开过的汽车。。。 呵呵,准确的讲是数汽车顺便观察乘客的系安全带比例。在我之前的猜测里,虽然澳大利亚人高度遵守交规,但是难免有特例,应该有95%的乘客系安全带吧。 但是我在等人的半小时里数了137辆所有依次从我这个方向开过的车,结果竟然是百分之百的系了安全带,包括驾驶人和前后排乘客。那条路属于一般主街道,但当时车流量比较多,所以车速不快,我才得以统计得这么准确。 我相信大多数中国人看到以上的话后都会将信将疑,或者直接断定我是属于外国月亮比较圆那一派的,主观得把数字造得这么极端。哼,不信就算了。 然后我就陷入了痛苦的思考人生的阶段,在回来的路上,终于找到了一个能让自己和别人都信服的理解。 在澳大利亚的道路上,当有两条路交汇的时候,必有一条路(基本是支路,就是窄一些,车流量少一些的那条)的路口会有一块GIVE WAY的标志牌,意思就是所有这条路上的车在过这个路口的时候,无论是转弯还是直行,都得让另一条路上的车。 这是一条众所周知的法规,而且所有人都会遵守它。 就我而言,当我在主路上开的时候,无论一路上穿过多少个十字路口,我都不会减速(有红绿灯的除外,废话),哪怕我明明看到前方横着的路上也有一辆车在飞速接近十字路口,我还是不会减速,因为我知道他一定会停下来让我。 要是在中国谁敢这样做,中国司机的做法都是双方都减速,或者一方特猛,就不减速,那只能另一方让了,这个时候基本上就是狭路相逢勇者胜。 在中国参与交通的准则是模糊的,但大体可以算作是安全优先。所以任何一个儿童或者新司机都会被大人和老驾驶告知要慢,尤其是经过路口的时候,要看好了路况再过。在驾照考试的时候也有一个得分点是经过十字路口或者旁边有岔路的时候要带一脚刹车,不然就扣分。 在澳大利亚,参与交通是效率优先,所支持的是一套严格的,没有模棱两可情况的系统。甚至在一个没有任何红绿灯,指示牌,车道线,两条路同级别的十字路口,两车交汇谁让谁都是明确的:你必须让在你右边的所有车。 这带来的是效率极高的交通,每辆车的车速都很快,但是依然井然有序。 写到这里我知道一定会有人说了,那是在地广人稀的澳大利亚啊,也不看看中国有多少人多少车。 的确地广人稀,但那是农村的风景。 要知道在澳大利亚是人手一车的,在市区,交通密集度依然非常大。不比任何一个中国中型城市低。 说回安全带,在这种情况下,一旦有司机没有GIVE WAY,那么出的一定是恶性交通事故。 虽然这种概率非常小,但是一旦考虑到它的后果非常严重,那么所有的司机乘客都会自觉得系安全带了。因为没人敢冒这样的风险。 而在中国,就我而言,在澳大利亚我会百分百得系安全带,但回到中国,如果只是在城市中低速得开车,我可能还是会选择性得不系安全带,因为实在是觉得没有那个必要。 杂乱的交通导致车速都不快。 每个路口,每个司机都是察言观色后了再穿越。 直接导致城市交通事故的严重程度大幅下降。 加上中国人历来的打擦边球性格和不自觉态度。 我认为这就是为什么系安全带普及率一直不高的原因了吧。 在中国不系安全带真的无关素质高低问题,或者安全意识高低问题(如果在国道或者高速路上还不系安全带,那真是傻逼了),责任而是在路政和交管部门的无作为。 中国一些路口会有“让”的警示牌,但那是没有覆盖率的,自然也没有约束力。在澳大利亚,在GIVE WAY或者STOP的路口没有照做的话,那是真的会被警察car chasing. 就像这么简单的GIVE WAY体系,中国的官员在无数次美名之下的出国考察之后居然视而不见。 在成为了悉尼各大妓院的头号熟客之后依然对满大街的GIVE WAY标志牌和行为无动于衷。果然是宅男啊。 中国交管部门从发达国家学习来了各种最先进的测速照相系统,用以罚款教育驾驶人。真是用心良苦。 洗洗睡吧,再写下去就又要被变“仅自己可见”的真正日记了。 http://www.douban.com/note/69553277/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文化传播项目】招募海外非遗文化推广伙伴(远程协作) (kk齁甜)
- 建立了美国留学生微信交流群,人数不多,但是在慢慢扩大,希... (我爸是男神)
- 兼职 | 英语文案写作兼职 (-)
- 雅思万年5.5的原因 (life)
- 关于Essay/Report/Dissertation高分心得分享 (DannyCh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