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走入后网球时代的奶牛
来自:芥川川(@无为在歧路)
作者:《网球》杂志专栏作家斯蒂夫-提格诺(Steve Tignor) 昨天在罗马看了费德勒和古尔比斯的后两盘比赛,我想起了我最喜欢的一句专辑评论开场白——这是著名音乐评论家格雷尔-马库斯(Greil Marcus)在1970年滚石杂志上写下对鲍勃-迪伦(Bob Dylan)的烂专辑《自画像》评论的开场白: “这是什么狗屎玩意?” 著名歌手鲍勃-迪伦在他60年代中期的巅峰期,做出了风格改变,抛弃了所有的旧规则,推出了专辑《重访61号公路》、《无数金发女郎》,但随后他创作的专辑《约翰.韦斯利.哈丁》、《纳什维尔天空轮廓》又重拾自己的传统音乐风格,展现了自己尚存的音乐魅力。但是,再后来的专辑《自画像》冗长、怪异,简直是故意气人,这是鲍勃-迪伦的音乐第一次出现衰落和江郎才尽的明显信号。这不正是我们昨天从费德勒身上所看见的一幕?费德勒输给古尔比斯不正是他的《自画像》,而且从某种逻辑上说,费德勒的2010澳网冠军也就像鲍勃-迪伦衰落前的绝唱《纳什维尔天空轮廓》,只不过费德勒走向衰落的路途是如此漫长而平稳,以至于欺骗性的让大家以为他能够永不衰落。 其实过去我们遇见过同样或者说类似的情况,费德勒2008年夏天在多伦多几乎是同样丑陋性的输给了吉勒-西蒙(Gilles Simon),当时我写了一篇文章:如果费德勒再也找不回他的正手击球感觉,那么世界网坛将变成另一副模样。然而,他找回正手感觉很快,并及时的赢得下一个大满贯:美网奖杯。 下一件我想说的事就是本场比赛最后阶段比输给西蒙的那场比赛更糟,在古尔比斯被破发,局数扳成5:5平的时候,用费德勒的话说:古尔比斯将先前的大好局面“白送”给了费德勒,随后费德勒似乎在故意用不同的方式正手将球击出界外。在最后两盘中,我能记起的几个好球只有费德勒的几拍绝境中的回球勉强爬过了网带。费德勒曾经重新夺回比赛主动权,但他却没能拿下比赛。在第三盘交换场地的时候,他驼着背坐在他的遮阳伞下,像个愤怒的学校小孩,把空水瓶生气地扔到了身后。 那个时候很难知道费德勒脑袋里在想什么,同样也很难知道为什么他在今年系列大师赛上面打的如此糟糕,尤其是本次大师赛。就像我在2010年初写的那样,费德勒本赛季的表现将会很神秘有趣,因为他所处的地位是过去即便真有、也为数极少的前辈球员所达到的。费德勒正处于他网球生涯的后半段时期,但费德勒已经拿到了所有球员梦想达到的目标,但他还有好几年职业生涯。忘掉不可避免的身体机能下降,现在的问题是:以费德勒现在所处的地位,他比赛的动力和追求是什么?这个问题没有前辈能够给他提供建议。 现在回到身体的问题上,我们知道,身体机能下降是无法避免的,但事实上,它却不是主因,因为它发生在费德勒身上已经好几年了。费德勒的上一个统治性的赛季并且纳达尔也保持健康是2007年。我总是在想:那个年龄的球员失去的并不是速度和力量,而是连贯性:那种可以对同样一件事不厌烦而且一次又一次精确完成的能力。(问问休伊特和桑普拉斯)在2010年,就有太多证据证明费德勒缺乏这种连贯性,多拍对攻、连续参加杯赛时都能看出来。如果说和古尔比斯的比赛只是一个极端例子,而且从准确回球成功率的角度来看输球也不算奇怪。再这样下去,费德勒的苦日子还在后面,费德勒还会继续输球。 精神层面的因素很难准确衡量,回到比赛动机的问题上。在他上三场失利比赛的赛后发布会上,费德勒似乎已经从为输球难过而变为迷惑的接受他输掉胶着比赛的新习惯。在印第安纳维尔斯输球后,费德勒不开心甚至还有些挑衅言语,但在罗马,他冷静多了,至少他还在回答那些挑剔的提问。他说比赛中从没感觉能挽回,他找不到发球的感觉,他知道他接下来还有工作要做(他是不是用了布拉德-吉尔伯特(Brad Gilbert)说过的“艰难工作”(hard yards)这个词,请把这个词交还给布拉德),他期待着下一个赛事(他很“好奇”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他似乎能更容易的接受失利了,因为他赢过太多,失败能警醒他某些做得不对的地方。视频中唯一奇怪的元素就是当费德勒走向发布会室的时候,回应粉丝的哭泣而发出的噪音,我不知道他在说些什么,我只看到了一张暴躁的老人面孔。 这所有的一切:糟糕的正手回球和还算低调的赛后评价,能告诉我们费德勒现在和在不远将来的走势吗?我敢大胆的说:当他打的比赛不是重大赛事也不能破历史记录的时候,他心理正处于一种奇怪的状态,他的表面心理是和往常一样想赢不想输,但是内心深处的动力、决心和愿望却只有半清醒时的状态——你不可能欺骗内心去奋力争取得到比实际所得更多的东西(小型赛事所得有限)。第二盘当古尔比斯确定优势后,费德勒溃败得有多快?第三盘费德勒在扳平为5:5时,也没利用好他的机会,表面上看原因是某种程度上费德勒没赶上赢球的好日子,但更多的原因是缺乏动力:没有取胜欲望和经历,费德勒是无法赢球的。我敢肯定,5:5时,古尔比斯坚信费德勒一定会让自己为发球双误和正手回球下网付出代价,但是结果却没有。或许,在印第安纳维尔斯和比斯坎岛的失利之后,费德勒已经对大师赛产生了宿命论的想法,也许他认为他以后不可能在大师赛上有最佳表现。后来,他甚至说出了一个和自己从不曾关联在一起的词“丑陋”:“我也许必须得经历一些‘丑陋’的比赛。”希望他心中能记住这个预测,这绝对不是一个舒服的想法,尤其是对这个以”姿势优雅“闻名并引以为豪的男人来说。 这场失利还有很多减罪理由:古尔比斯是个好球手,他能击败任何人(费德勒在他发布会上做出了一个有趣的评论:关于古尔比斯的二发速度有多快)。这也是费德勒今年在红土场的第一场比赛:他最弱的场地。另外他去年在罗马输的也很早但是后来却赢得了法网冠军。但如果他现在的情况继续下去,他想在重大比赛中迅速拿出最好状态将更加困难,或许也不一定——也许在重大比赛中,他的动力会大大增加。费德勒的底线是让我们总是看不懂罗马比赛的含义,直到看到了巴黎发生的一切...在他身上,大师赛的结果和随后的大满贯比赛结果不能分开看。 鲍勃-迪伦的命运能给费德勒未来一些启示吗?专辑《自画像》的确是他衰退、艺术灵感耗尽和屈服的标志,衰退持续了好几年。随后鲍勃-迪伦推出了专辑《路上的血迹》,当然,这也是关于崩溃、愤怒和后悔的,不过现在我们还不用担心(费德勒),关键在于,毕竟现在还没人像质问鲍勃-迪伦专辑《自画像》那样质问费德勒:“这是什么狗屎玩意?” 转自虎扑网球场翻译团: http://bbs.hoopchina.com/1004/1268613.html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廿载倏已逝,此去无重来 (醒了)
- 求费德勒*上海的故事 (豆友242731717)
- 费德勒vs孟菲尔斯 (绝世小甜瓜🍈)
- The Real Weak Era (醒了)
- 想罗杰,好想他 (Ari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