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师,会同理个案跟着自杀吗?
豆友57741224
文|赵阿贞
近期,一位咨询师因为自己曾经的个案自杀,而深深陷入自责无法自拔,前来寻求督导,因此深深被触动到,这是一个行业的问题,所涉及的面向和点很多,职业伦理的界限范畴,是否在自身的能力范畴之内,自我的疗愈程度等等……以下,仅仅站在心理师个人的角度,说说自己的感悟。
每天,听到那么多难过的故事,应该需要很多时间排解情绪吧?
每天,要承担那么多痛苦的事情,也过得很痛苦吧?
接到,好几个自杀的个案后,会不会被影响,也变得很悲观想自杀?
……
身边常常会有朋友,问出这样的问题。心理师,是否容易被个案影响内心状况,难过跟着难过,痛苦跟着痛苦,被搞的整天心情忧郁想死之类的。必须得承认,如果用心体会个案的处境,必然会感到悲伤难过,毕竟也是人,不管有多少专业能力技巧,肯定会被他人的情绪影响,跟着哭笑。
的确在会谈过程中,因为同理个案的创伤经验,或是看见、听见个案满目疮痍的童年,又或是个案无意间吸收进加害者的特质,又在疗愈过程中展现出来,进而让个案经验到侵略性的态度,这些专注在个案身上的创伤经验,导致心理师内在感觉、想法、自尊等等的改变称为「替代性创伤」(Vicarious Trauma)。
近年,又有学者提出一个有趣的概念,称为「替代性复原」(Vicarious Resilience)。过程讲述助人者,会因为专注与同理个案,面对挑战、克服困难的经验,也同样让助人者的内在心境产生改变,得以重新审视自己看问题的角度,并且变得较有能量、希望,视问题为一个可以克服的困境。
同样这则文献中,访谈1位精神科医师与11位心理学家,均在绑架、流离失所、与政治迫害的受害者领域工作1年到18年不等。其中的助人者分享到,藉由观看个案克服困难的坚韧弹性,也让我们更加勇敢、智慧地面对自己的生命:
开始定义问题意义的角度不再相同……这项工作会产生正向的改变,让人变得更能随机应变、较少惧怕感、更有活力、更坚毅果断、更主动,并不断热切地检视自己……会不断反问自己,怎么没能处理好自己的议题?换句话说,发展出自己的潜能。这是令人感到很有希望的一种观点。个案和心理师一同开心、一同难过,而且也是一起成长,学习到如何成长,这源自于彼此关系的深厚程度。在一个相互尊重与信任的关系之内,一旦能够体会对方的痛苦,就也势必会被对方的坚毅所打动、转化、与疗愈,这是改变彼此内在运作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会超越疗愈本身,并扩展到个人生活当中。
所以,的确会有些伤痕残留在「心」上。很棒的经验是,如果持续真诚地贴近另一颗心,陪伴一同度过那些幽暗孤寂的时刻,也可以见到耐心缝补修复的过程。然后,在某个接完个案的疲惫夜晚,可能突然意识到,自己不再为了某种程度的情绪波动自我责备、或醉倒在咨商文献前。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说,助人者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自己其实是最大的获益者。走过一段旅程后,虽然有些痛苦、有些泪水。收获到更多希望感,变得更乐观,也被个案身上的力量所鼓舞,而使用类似这样的态度,去面对自己生活中的困境,并对个人生活有极为正向的改变。
一次又一次,每次遇到不一样的事件,不一样的历程,每次对生活都又有一种新的看法。然后,就有了很多观看世界的不同角度。每次结束,都会变得再成熟一些。
就像投射测验中,经常会画出有数道刻痕,却又茁壮的大树。那似乎代表着一个能真正看到,并走过许多困境的人,终将成为一个成熟且稳重的个体。对助人者,对个案、对所有「人」都是。
系统的同理心
曾经有人采访海灵格先生时,问道:心理治疗工作,是不是很消耗能量?在治疗中运用同理心(empathy)吗?
海师回答说:我做的工作给了我力量,在做这种工作的时候,受到各种各样问题的挑战,从中也得到大量的经验。每一个案例都是独一无二的,必须以不同的方式处理。和许多人接触,他们好的能量作用于我,使我成长。如果,只是单方面地自己做治疗,就不会这样迅速地发展并且成长。
其实已经道出,上面的咨询师为何会陷入困境。进入心理行业,老师总是教导说,要对个案有同理心。很多人就试着要对个案有同理心,结果行为就变得像父母对待孩子。也因此双双落入“治疗性关系”的陷阱,形成“依赖共存”的关系之中,相互纠缠,彼此抱团取暖。
有人想帮你的时候,一定要小心,通常想帮助别人,便会削弱对方。治疗师出于同情和怜悯去助人,越俎代庖地承担对方的事情,这种做法剥夺了对方,成长和体验到强大的机会,从而(被迫)个案,继续保留在弱小的求助角色之中。
▪“治疗性关系”的陷阱
一个人来找治疗师,把自己呈现为有需要(索取)的状态。很多人的问题,都是跟父母之间的问题,期待治疗师能够给予父母亲没有给予的,因此行为就像个孩子,然后治疗师很自然的回应,把自己变成像父母一样,这就是治疗性的关系。
若有人说:老师,你就是我的再生父母。
必须警觉,划清界限,设立治疗关系的界限。个案将治疗师定义成再生父母,无意识当中,就会进入到一种忠诚感的纠结和冲突之中。潜意识的层面,去证明自己的亲生父母,才是更好的父母。于是开始选择性的接受或拒绝,治疗师给予的引领或帮助。开始越来越挑剔,拒绝感谢,责备治疗师......
治疗师的连结和共情,不只是案主个人,而是整个家族系统,这样才会站在负担最重的成员身边,而这个人往往不是案主本人,和整个系统去共情,共鸣,将对系统生存和延续重要的人,带入助人工作当中,否则这项工作就会变得虚弱。
问题在关系中发生,在关系中发展,疗愈自然也离不开关系,而治疗师与个案之间的互动关系,往往是疗愈最重要的资源。海师一再强调「超越」,可以帮助远离这个状态,就是把个案的系统还有问题,交给更大的力量,不管问题是什么,就都觉得很轻松,不会被影响,而自己始终保持在警醒的态度。有点身在其中,又不在其中的意味,也就是懂得借助更高层面的力量,交托出去,之后做过了,就不再想这件事,过了就放下。
我们没有能力改变别人什么,每个人都走在自己的路上,只是在路上偶遇,在需要的时候,给了一些什么,然后就都各自向前走去了。带着这样一个态度,去帮助人,也是最大的尊重。
后记
治疗师会对个案的自杀,虽然不是直接的,仍有深深的自责,内心深处保有一份执念“假如我稍微留心一点,便不会发生这种意外。”甚至会有罪恶感,在意外中自己得以生还,而其他人却死亡了。这两种行为,都无法体会到命运的力量,从而做出适当的哀悼。更会有人指责,仇恨导致意外的人:“如果你不找到我,事情就不会发生。” ……愧疚的背后是傲慢,假设自己,拥有可以用不同方式做事的自由。骨子里缺少对父母,对源头,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接纳和臣服。
十四年来,做过很多疗愈工作,发现系统排列的核心,只有一件事,所有的疗愈,只有一个成功途径,让人们有机会和自己的父母重新连结,仅此而已。有些人比较容易做到,有些人比较难,有些人陷入了困境,总是无法和父母重新连结。治疗师若想帮助个案,重新建立连结,前提是必须与自己的父母有很好的连结。

如何安全地助人?
不管个案怎样谈论父母,助人者总是带着深深的尊敬和爱,看着个案的父母。接着,看向个案的祖先,和发生于家庭中的命运事件,向这一切鞠躬,与命运、背景、伟大整体融合一致。同意一切的发生,在场域里可能会出现暗示,告诉是否该有所动作,该做些什么,或者警告必须小心,什么都不要做,甚至是有义务要告知所感知到的。
用灵魂感受心灵,用生命陪伴生命,用心点亮智慧的心灯。
心理师赵阿贞,公众平台:Azhenzhao(请尊重作者,转载注明出处。)
阿贞微信:zhaoazhen002
合作,约课,邀请,联系:阿厚老师 TEL:13898881672(微信同号)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赵阿贞导师系统排列,2019.05.18--05.19《沈阳》系统排列工坊 (豆友57741224)
- 业力循环的古老观念--因果轮回 (豆友57741224)
- 心灵瘫痪,停不下来的强迫…… (豆友57741224)
- 让爱的流动,薪火相传…… (豆友57741224)
- 离婚,代间传递的悲剧,被重复下载着 (豆友5774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