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对【道】本体的定义——研读帛书版《道德经》的新发现
来自:桐乡梧桐
本文题目中的“本体”一词是指“道”本身,是引申为根本的一个哲学名词;“定义”一词是指对“道”的本质特征及概念的内涵外延的确切说明。
自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老子帛书版《道德经》出土后,对各种传统版本的《道德经》文字诸多差异做出了澄清。近古必存真,其中涉及道本体部分最重要的差异修正有两处:
一、“奥”与“主”(62章)
传统版作“道者,万物之奥。”其中“奥”字:郑玄注“奥,犹主也。田无主則荒。”《左传》有“国有奥主”即谓国之主也。河上公注“奥,藏也。”王弼注“奥,犹暖也,可得庇荫之辞”。
帛书版则作“道者,万物之主也。”其中“主”字:原为“注”,国内名家释本作“注”与“主”通。“注”其实和传统版“奥,犹主也。”意思一样。有人将“注”解释为“注入”不符原意,否则原句应是“道者,注万物也。”
其实,道作为万物之“主”,已将河上公、王弼所释“保藏、庇荫”万物的意思涵括进去了。
二、“甫”与“父”(21章)
传统版作“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然?以此。”其中“阅”作“顺”解无异议,关于“甫”字:俞樾注“甫,父通”,河上公注“甫,始也”,王弼注“物之始也”。
帛书版则作“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顺众父。吾何以知众父之然?以此。” 其中“顺”取代传统版“阅”,“父”取代“甫”。另外,在北大藏西汉老子竹简的此句原文是“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悅众父。吾何以知众父之然哉?以此。”其字义与帛书版基本一致。
在以上古语释义可以看出“奥”与“主”,“甫”与“父”实为同义词,但后者词义更贴切、明晰、准确,避免了不必要的误解误释。
对“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的“道”,老子分别是从道本体、道属性、道功用(法则、规律)三个层次或角度进行阐述的。由于帛书版对“主”和“父”的两个主要基本概念澄清,所以对第一层次——道本体及其定义,解读起来就变得比较容易。
通过多年数遍研读帛书版《道德经》,发现老子对道本体的定义使用了三个词组概括:万物之主,天下之母,众人之父。
现举证帛书版《道德经》中有关原文如下:
(一)、万物之主
1、道者,万物之主也。(62章)
2、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42章)
3、道盅,而用之又弗盈也。渊呵,似万物之宗。(4章)
4、道生之、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51章)
(二)、天下之母
1、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52章)
2、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1章)
3、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呵寥呵,独立而不改,可以为天地母。(25章)
4、吾欲独异于人,而贵食母。(20章)
5、有国之母,可以长久。(59章)
6、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绵绵呵若存,用之不勤。(6章) (三)、众人之父
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顺众父。吾何以知众父之然?以此。(21章)
老子对道本体的定义,还可参考继承老子衣钵的道家主要创始人庄子的观点。在《庄子·杂篇·天下》一文里,庄子按照老子的“道创论”将道本体定义为“造物者”,主张“上与造物者游”。若将老子对道本体的定义“万物之主、天下之母、众人之父”归纳为一个词组,庄子的“造物者”是比较合适的。
对道本体“万物之主、天下之母、众人之父”的外延展现,老子这样描述:道本体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却真实存在,“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也,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忽恍。随而不见其后,迎而不见其首。”(14章)“道之物,唯恍唯忽。忽呵恍呵,中有象呵。恍呵忽呵,中有物呵。幽呵冥呵,中有情呵,其情甚真,其中有信。”(21章)
以上老子帛书版原文采用古文字专家北大著名教授高明先生校注本。未附译文的原因,一是各种译本释义不一致,若采用那一种恐引起不必要的争议。二是这些古文基本不需要译文就能看得懂,尤其是老子对道本体描述很简单也很形象,也很容易让人懂。
道德经区区五千余言,难为了历史上多少解经者。老子讲:“吾言甚易知也,甚易行也;而人莫之能知也,而莫之能行也。”(70章)究其原因之一是由于传统版本中的“奥”与“甫”两个关键字义含糊不明造成多解,导致后人难以将道本体把握住,没有理解老子对道本体的定义应是“万物之主、天下之母、众人之父”。
明确老子对道本体的定义极有意义。道本体是道之纲,其它涉及道属性的,如:慈爱、清静、虚无、质朴、柔弱、处下、平等、公正、无私、无欲等;道功用(法则、规律)的,如:生而不有、为而不争、利而不害、善始善成、以柔胜刚、弱之胜强、物极必反、损有余而补不足、无为而无不为等,以及“唯道是从”而生的人之“德”都是“道”之目。
今天我们明确了老子对道本体的定义,纲举则目张,那就为今后研究老子哲学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b�6@q�]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隐学传人解读《道德经》:老子之学、谋士之学、隐士之学——隐学 (老子门徒)
- 以庄子之心入世保命 (奶盖荔枝伏加特)
- 何为道?道是什么? (善水139)
- 有道家书籍读书分享交流群吗 (在下荆山)
- 遇事不决,可问春风 (广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