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铁生笔下的坚强与宁静

飘雪09

来自:飘雪09
2006-06-11 14:12:32

×
加入小组后即可参加投票
  • 飘雪09

    飘雪09 楼主 2006-06-17 13:46:26

    读过史铁生的书,令我感触最深的仍是《我与地坛》。 认真地读过《我与地坛》,对他细致的观察,奇特的想象,生动的文字都佩服得五体投地。惊讶的是关于他与那座古园竟有那么多的故事、那么多的回忆、那么多的思考。 透过他的文字,可以清晰地感受到那古园“荒芜但并不衰败”,可以真切地领悟到“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可以深刻地体会到他对命运的无奈,“就命运而言,休论公道”。 以前的我曾天真地想过,若这世间所有人都一样健康、漂亮、聪明、高尚、幸福、富有...那么这个世界将会多么美好,多么和平。现在看过《我与地坛》(详见《我与地坛》第五篇)才明白,要使每个人都没有无奈,那么无奈的只能是这个世界了。 正因为“一个失去差别的世界将是一潭死水,是一块没有感觉也没有肥力的沙漠”,所以我们只得接受苦难,去追求幸福和完美,这样活着才有意义。 读第二篇关于母亲的内容时,我每读一次都被感动,或者说是被共鸣震得落泪一次。 当他第一篇小说发表时,他多么想与母亲分享,可母亲已离开他了。他甚至猜测 “母亲来这世上只是为了替儿子担忧,却不该分享我的一点点快乐”。母亲不在了,他又来到那朋友般的地坛,地坛中景物依旧,不同的是母亲再不会到地坛中一处处地寻他了。似乎可以看到他心神恍惚地呆坐在地坛中,像个无助的孩子。 看到这种伤心的地方,我心中总会出现一种说不出的苦,苦得眼中溢出泪,可这泪却稀释不了那种苦。 也许是想到自己常有的那种“儿未长大母已老”的无奈和痛恨吧,恨自己为何不能快点长大,报答母亲的恩情,虽然这生我养我的恩情我难以回报。 史铁生的文字是那种我最羡慕的“我以我手写我心”式的文字。对于他的写作,我认为他获得华语文学传媒大奖2002年度杰出成就奖时的授奖词评论得最好:“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同构在了一起,在自己的‘写作之夜’,史铁生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他体验到的是生命的苦难,表达出的却是存在的明朗和欢乐,他睿智的言辞,照亮的反而是我们日益幽暗的内心。” 读他的书,让我思考,让我理智,让我成长。感谢史铁生的作品,感谢史铁生。

  • 飘雪09

    飘雪09 楼主 2006-06-17 13:48:28

    第一次知道史铁生是在语文课上,伴着悠扬舒缓的音乐,老师让我们自行出声朗读他的《我与地坛》。虽只是节选,却仍能感动我,引发我对生命的感恩和敬畏,对母亲的更深重的爱。 有人像我一样,自从学了《我与地坛》,便对史铁生的文字一见钟情了,一种亲切感油然而生,之后便是崇拜。和我一样,假期里也读史铁生的书,认为那是一种敬畏与赞叹。从第一次读《我与地坛》开始,史铁生的书就陪伴着他,相信用一生去拜读,去对照,去诠释,去感悟。 伟大的作家往往不是为了写作而写作,而是把写作当成生命,把生命融于写作。有人觉得他的文章不好读,相对来说《往事》更显沉淀。说史铁生是用生命在书写,我们是在品味生命。读了整个寒假,不敢说读懂了什么。打个比方,相当于物理学中的《时间简史》——一本没有一定文化积淀读不了的书。但受些熏陶也是未尝不可的。每读一遍会有新的内容,希望史铁生的书能伴他成长。 有人说走进史铁生的文章,如同走进了一座古堡,充满了黑暗中的挣扎,迷失时的彷徨;走进史铁生的文章,如同渡进了一片汪洋,弥漫着绝望时的痛苦,痛苦中的绝望;可当你真正走进了史铁生的文章,你会发现,你已昂首于百尺的城楼,漫步于彼岸的沙滩,藐视着痛苦,因为这些文字出自一颗坚强的心! 有人说,他的文章之所以能给我们力量是因为他在与命运的抗争中做了强者,而这份力量就像贝多芬给我们的——只不过,一个是文字,一个是音乐。 史铁生曾说:“我的职业是生病,业余写点东西。”有人认为史铁生是现代作家中的哲学家,是不幸的生活造就了他,使他成为幸运的人,在迷茫中找到指引。 残疾分为生理上与心理上,“残疾人是个人问题,而残疾是社会问题。”而后者则是当今社会的主要问题。有人说,在多数作家拜倒在消费主义下,史铁生仍站在自己心中,追寻着真理、生命。 然而有人认为他能坚强的活下来,或许正是凭借着铁般的意志,他却不像保尔那样坚定的去拼搏、去创作,他的语言里总是流露出些许的徘徊,有时甚至在思考自己的创作是否值得。但或许正是这些迟疑与彷徨奏响了这心的声音吧。    有人爱他的深沉,有人爱他的深沉和朴实,有人爱他的真实。  他所以真实,有人说就像我们每一个曾经思考过人生的人一样。只不过我们有时浅尝辄止,而他的思考更执着彻底。 就像有的同学说的我们常常在过人生,却没有时间去思考人生。 有人始终不敢评论史铁生,不敢用自己才短短16年的阅历去揣测他。时间让他不断去了解,去对照。给他印象深刻的一段评论,是他看过的最贴切的,那是2000年史铁生获华语传媒文学杰出贡献奖的颁奖词中说的:“史铁生是当代中国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结合在一起,用自己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丰满的思想。他的睿智的言辞,照亮了我们日益幽暗的心。” 的确史铁生是当代文学的骄傲,无论他的思想、精神、文笔,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我想也许正是因为他有下乡插队、瘫痪、心情跌入低谷、痛失亲人的不凡经历才使他的文字饱含对生命、对人生的思考。 很喜欢他的一篇文章:《秋天的思念》,虽然喜欢,却不忍再读,总觉得有一种用泪水也无法稀释的苦。 读过他的文字,决定要像他一样,带着坚强的心,广博的爱,坚定的信念,勇敢地活下去。 好好活下去。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 或 注册

360 人聚集在这个小组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