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为茶之母,学茶艺需掌握煮水2大诀窍
来自:关洁婷 茶文化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以前在学文言文的时候,断句不同,所表达的意思也就不同,文言文的断句用在下面这句话也是适用的:泡/好茶,泡好/茶。

那么应该如何去泡好一杯茶呢,今天我们从茶叶的基础开始讲起——好茶还需好水泡。
煮水
自古以来,提到茶,懂茶的人总会先想到水,两者息息相关,历史名著里面也常有提到两者的关系。明代张大复在《梅花草堂集》中,提到:“茶性必发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试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

以前煮水泡茶,大多数是用陶壶煮水的,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基本家家户户都是用电热水壶煮水泡茶,虽然速度快,但是泡出来的茶味道却远不如陶壶煮水泡出的爽滑。
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水沸得慢,那么二氧化碳和氧气仍会大量留在水里,泡出的茶汤自然比较爽口润滑。其实远在千年前茶圣陆羽就提出了相应的观点。
陆羽在《茶经》中提出的“三沸水”——一沸如鱼目微有声,二沸如涌泉,三沸为腾波鼓浪。陶壶煮水的情况就如同陆羽说描述的一样,正因为陶壶煮水达到“三沸水”,泡出的茶汤才会爽滑,所以说古人的智慧总是能让现代人叹服。
选水
在古代印度,人被分为四个种姓: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而水也被划分等级,陆羽在《茶经●五之煮》提过“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张又新在《煎茶水记》更是将水划分20个品次......

古代对泡茶用水十分,讲究,但说法不一,归纳起来,大致有三种主张:一:以水源区别优次,主张水“以活为贵”;二是以净度和滋味区别优次,主张水要色清味甘;三是以水的轻重区别优次,主张水的比重以轻为好

但是随着环境的变迁,社会的发展,大气污染,导致水质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日常生活中,当用含有铁质的水泡茶的话,由于茶中的多酚物质会跟铁离子发生反应,导致汤色呈现褐色,如果用碱性水泡茶的话,茶叶多酚物质会跟氯化物发生反应,使茶汤表面形成“锈油”,所以在泡茶的时候,不能建议使用这两类水质去泡茶。

50年代以来,茶叶科技工作者曾对茶与水的关系做过不少试验,发表过不少文章。从理化分析和开汤审许结果来看,一般多以泉水、溪水为好,其次是雪水和天落水,接着是江、河、湖水,至于含氛化物较多的咸水、含铁质较多以及滞积的“死水”,应避免作泡茶用水。

至于城市中的自来水,通常经过一天贮放,待氯气挥逸后再煮沸泡茶,或适当延长沸腾时间,让氯气尽一量挥逸出去,也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泡茶用水。
泡茶水,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只有做到因地制宜,才能收到“茶水相宜,相得益彩”的效果。
今天说的都懂了吗,大家可以用不同的材质和不同的水质去实验一下,彼此的区别,学茶艺首先要把水的知识掌握了,水相当于茶的精神,不然没有了精神,泡出来的茶也只是空有其表而已。
转载文章请注明文章出处,否则不得转载
本文为【怡臻原茶文化】原创文章,关注查看往期精彩内容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紫砂茶具 (早茶春城)
- 可以合作,但是不卖版权 (冬屿)
- 北京市朝阳区550平 影棚出租,超大空间,价位合适,支持直播... (GROW百顺)
- 特价精品壶真的太值了! (张佳佳)
- 感兴趣研究喝乌龙茶的朋友没 (茶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