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书讯】广州首家24小时不打烊图书馆, 一次可借15本书
田粒(il n'y a pas de hors-texte.)
大洋网讯 只需一张读者证,14000余册图书可全天候免费借阅。除此之外,图书馆还提供按摩、健身、简餐等个性化服务……
今日下午,位于广州科学城创新大厦的黄埔图书馆缘创分馆正式开门迎客。这是广州市第一家7x24小时全天候对外开放服务的图书馆。
24小时图书馆到底长什么样?记者现场一探究竟。
24小时图书馆来了!读者免费借还图书
今日下午,记者来到位于科学城创新大厦1楼的黄埔区图书馆缘创分馆采访。一进门,眼前就是一个开放式下沉式大书屋,一面墙是高高书架,摆满图书,书架下方则是一道道阶梯,梯上有方凳、软坐垫。整个空间灯光通透,播放着轻缓的音乐,空间布置富有立体感,充满现代气息。
记者看到,在阶梯软坐垫上,几名年轻人或蹲或坐,手捧一本书在凝神阅读。该图书馆负责人邢宝伟表示,该馆占地1000平方米,可以24小时与市、区图书馆通借通还。 邢宝伟表示,图书馆周边分布很多创业创新公司,读者也以年轻人为主,馆藏图书侧重科技创新、创业类,目前共购置了14000册图书,不少是读者提出阅读需求,图书馆按需精心挑选来的。
在 图书馆一角放置了一个智能借阅机,读者可自助办理读者证、借还手续。现场摆放的《读者办证与借阅须知》显示,办理读者证实行实名制、免押金。记者点击办 证,按照提示将身份证放在感应区,输入手机号码,等待数秒,自助机就吐出一张借阅证。根据规定,一张普通读者证一次可借阅15册图书,借阅图书在广州市公 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内任意服务点通借通还,图书借期为31天,逾期以每天每册图书0.1元缴交滞纳金。
“在这间图书馆,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图书管理员值守,图书借阅工作读者完全可以自助完成。”邢宝伟还告诉记者,图书馆出入口设置了感应闸口,以提醒读者不要将图书误带出,针对未办理手续携书离开者,给予书价10倍罚款并注销借书证。

贴心:24小时图书馆为读者备下太空被
“1 个月前,图书馆开始试运营,30天已接待了300多名读者。由于没有最后完成内部布置,试运营的这一个月,都是晚上8点结束营业,还没有读者在此过夜的情 况出现。”邢宝伟告诉记者,从今天开始,图书馆将正式开始7x24小时全天候营业,真正打破了传统图书馆在服务时间上的障碍,实现了“永不闭馆”。
记者特别注意到,在这间图书馆内还有两座木屋,里面是榻榻米结构,放置了阅读灯、抱枕等物品。
这些木屋有何用?邢宝伟解释说,“如果有读者累了或者困了,可以在小木屋内休息下,我们还准备了一些太空被,以备读者借用。”

功能集成:这里还可健身、简餐、按摩!
“这 个图书馆一大特点就是多功能集成,可以满足不同读者的多种需求,可以说应有尽有!”邢宝伟向记者介绍,24小时图书馆除了图书借阅,还提供有偿咖啡、简餐 休闲饱腹;读者想运动了,这里也有健身房,跑步机等器械一应俱全;读书累了,还可使用共享按摩椅缓解身体疲惫;读者有朗读冲动了,这里有共享朗读吧。
记者在共享按摩区看到,两位读者正扫描二维码尝试刚刚引进的共享按摩椅,“二维码扫一下,就可以躺下享受舒适按摩了!”按摩椅头顶上方有一个3D球幕,屏幕上正播放着影片,读者可以边按摩,边观赏,影片带着读者“穿越”到原野、山脉,体验来自另一个世界的新鲜故事。
邢宝伟介绍,该图书分馆是以“文化共享、科技创业”为核心,建立区域内一站式共享服务,提供路演、上市、融资等创客服务。“创业者可以在咖啡厅约客户谈项目,约投资人谈投资,有关创业创新的故事都可能发生在这里。”

运营模式:连“管理员”都是众筹来的
据了解,不少24小时图书馆、书店因为成本高、营收少变得经营举步维艰。这家24小时图书馆是如何突破这个难题的呢?经营方给出的答案是“众筹”。
记者了解到,目前,该图书分馆实行政府补给+自主运营+社会众筹的运营模式,图书馆日常管理由咖啡馆工作人员及志愿者来承担。作为公益性项目,黄埔区文广新局提供了室内装修费用,场地租金以创新企业项目经费补贴形式进行补助。
“我 们连管理员都是众筹来的!”该图书馆负责人向记者解释运营秘诀,“首先图书馆设施中一部分是共享产品,比如按摩椅、朗读吧。其次,书架、沙发座椅、健身器 械也是有企业赞助的,我们这里成为创新人员集聚地,他们把创新产品摆在这里,可以说是一个很好的展示机会。”该负责人表示,有一家探索自助图书馆项目的企 业听说我们要创办24小时图书馆,就免费一台自助借阅机,还提供了5名人员来兼职来当“图书管理员”,作为他们项目的试点。

数读:黄埔进入全民阅读全年不打烊的新时代
24小时图书馆的出现,让黄埔区进入了全民阅读全年不打烊的新时代。
2015 年12月,广州市提出要建设“图书馆之城”,计划到2020年实现每8万人拥有一座图书馆,人均藏书3册,每万人拥有室内公共文化设施面积1500平方 米,基本建成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今年,黄埔区将“建设10个文化馆、图书馆分馆”工作列入黄埔区2017年“十件民生实事”。截至目前,全区已建成图 书馆分馆15个,分馆面积达2.96万平方米,黄埔区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为1325.1平方米,位居广州市前列。初步形成了以香雪馆为区域总馆, 以大沙馆、西区馆为少儿、科技专题分馆,以街镇图书馆为基本分馆,以园区、企业、学校、社区图书馆为特色分馆的连锁式公共阅读服务网络。通过强化终端服务 力量、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资源效能、吸引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健全区公共阅读服务网络,打造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的“黄埔模式”。
截 至2017年8月,该馆建成各类型图书分馆15个,总面积2.96万平方米。分馆藏书量达21.6万册。2016年,我馆在全市率先实现三个阅读服务指标 “超百万”:接待读者总量171.1万人次,图书借阅总量109.5万册次,馆藏总量122.25万册(件)。各项阅读服务指标均位于全市前列。2017 年1-10月22日,区图书馆服务效能进一步提升,已接待读者186.01万人次,同比增长33.35%;文献借阅量145.98万册次,同比增长 68.63%;新增办证读者3.44万人,累计办证读者16.80万人。其中,分馆接待读者33.9万人次,外借文献6.69万册次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一年读300本书?这是我见过的最高效的方法 (田粒)
- 张五常的读书方法 (田粒)
- 张五常的思考方法 (田粒)
- 马未都:我是这样读书的 (田粒)
- 聪明人的高级读书法:附最新60本好书清单 (田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