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剧大声公:《我爱桃花》,不错!
重北(让观众自己来说,给购票一个参考)
这戏其实没有煽人之处,但暖暖的感觉自何而来?在脑子与情绪里细寻两遍,原来是难得的剧场感。 如今登陆广州的内地话剧,不是往电视剧里插小品,就是往小品里插电视剧。制作者们大约已成功假设他们的孤高,这世上记得剧场长什么样的观众已灭绝,于是不得不屈尊,演点儿小品给你们看。 谢幕时梅婷说,此剧共计18个版本,但只有这个是大剧场。确实难得,三个人撑起一个大剧场。不晓得最初的版本是怎样,但这一版本显然得益于对戏曲的借用。传统的戏曲舞台,从来不怕一个人撑着大场子,只因声腔动作已极具扩张力。今晚,那些个声腔动作发挥了相同的神奇作用,起码把演员撑大了一倍。 大量戏曲手法的使用,增强了美感和整体感。而大量的文艺台词,则突出了剧场感——虽然让人听了总忍不住吃吃笑。 但因着文艺台词的满天飞,仍希望是个小剧场。虽然戏曲元素将场子撑得很美,很充沛,但像这样走文本的叙事方式,观众会忍不住想切掉四周多余的空间,能更专注地倾听。如今无疑留下了太多美的印象,而抓不到故事的全部内涵。 一个唐代的传奇故事,偷情三角恋,让演这传奇的三个当代演员将人物的心态各拆了一遍,顺便也就将演员自己的爱情拆了一遍给观众看。爱情里的种种心态,便融在其中——如果你能抓得住大段大段文艺到流油的对白,再闯进话语的核心去。今晚就不闯了,明天还有一场,不作剧透。 布景很有诗意,轻纱的使用有助于填充舞台空间,以免三两个人在台上显得荒。灯光较之黄花岗之前的水平,是清爽多了,大约可托新装修的福。但追光灯不知是器材没换还是人没换,还是那么一派演员没动,光圈却在作帕金逊式微颤的作风,于是演员脸上常有忽明忽暗的额外变脸效果。音效配上戏曲动作,挺震人的。演员的戏曲功底在我这个门外汉看来,很不错。该有的美,都传达出来了。那段“杀出个幸福来”的挥刀,很俊。 明天还有一场,有空的朋友可以去看看。这是个不错的外来作品。感谢梅婷和另两位演员,彻底守住了剧场的感觉。 一句话观后:剧场美感难得,笑完当更多思考。 +++++++++++++++++++++++++++++++++ 顺便一提,要看剧场感别错过香港话剧团本月21、22号的《沉默是针》。剧场感其实是个什么东西,我也说不清楚,但无疑是从他们那儿学会这种感觉的。香港连续剧出了名的鼎盛,但在香港看话剧,从来就没让我错觉过是在看电视剧,这点感受与在广州很不一样。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广州11月21日左右有什么话剧推荐? (D)
- 有唱戏的朋友吗? (四月是只小猫咪)
- 有人吗 (宠护员)
- 求两张1.3广州 恋爱的犀牛 门票 (黄山木)
- 转让1.5晚大剧院阎维文音乐会门票一张 (Shos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