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曲家】戴留斯小传
来自:novich
弗雷德里克•戴留斯1862-1934 代表作品:《海的漂流》《阿巴拉契亚》 《布里格集市》《高山之歌》《乡村罗密欧与朱丽叶》 选自《古典音乐》(山东画报出版社)约翰•斯坦利编 此章翻译 唐若甫(经译者同意 贴于2021小组 ) 戴留斯出生于布莱德福德一个羊毛经销商的家庭,比起同时代的英国人,更是过着云游四海的生活。他早年受过一些钢琴和小提琴教育,但纯属业余爱好,毕业后进入家族企业工作。虽在经商方面没有什么特殊才能,但因工作而远赴巴黎、挪威的旅行却在音乐方面令他终身受益。 1884年,他说服父亲,到佛罗里达州种植桔树。在那里戴留斯终于获得了时间和自由,全身心投入作曲,同时也得到了当地一位很不错的音乐家托马斯•华得的指点。亚热带的环境、离乡背井的孤寂和种植园里黑人的歌声都对这个年轻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886年,戴留斯回到欧洲,在父亲的资助下进入莱比锡音乐学院进修。尽管枯燥乏味的理论教学对培养他的创作天赋毫无帮助,但在就学期间结识了挪威作曲家爱德华•格里格,意义深远。格里格不仅结交和鼓励戴留斯,还成功地说服了戴留斯之父支持儿子成为一名作曲家。 之后,戴留斯来到巴黎,出入于当地艺术界,谱写了大量曲子,过着波西米亚人式的放荡不羁的生活;结识了包括高更、斯特林堡和蒙克在内的许多朋友。1896年,他遇到了年轻的艺术家杰尔卡•罗森,两人1897年成婚。婚后他们在法国的Grez-sur-Loing村定居,除了战争期间暂避英国,戴留斯一直住在那里,直到去世。 戴留斯的生活日趋稳定与平静。他殚精竭虑地开创自己的风格,并开始创作早期杰作:1899年他完成了《巴黎》;1902年谱写了歌剧《乡村罗密欧与朱丽叶》,后者尤为集中地体现了戴留斯的特点——即转瞬即逝的爱与激情,令人隐隐作痛的乡愁,从生生不息的自然中获得情感上的抚慰。 1907年,戴留斯遇到了后来不遗余力地充当其演绎者的英国指挥家托马斯•比彻姆,作曲家的名声也在祖国开始远扬。他笔如泉涌般的创作既有气势恢宏的合唱和管弦乐曲(如《阿巴拉契亚》,《海的漂流》和《生之弥撒》),又有根据民歌改编而成的狂想曲《布里格集市》和精致的管弦乐小品,诸如《孟春初闻杜鹃啼》。最后这部作品采用了由其良师益友格里格改编成钢琴曲的挪威民间曲调,此番心意着实令人感动。 1918年后,戴留斯感染了梅毒,逐步失明并瘫痪。他只得停止创作,直到一位约克郡的小伙子埃力克•芬比主动要求担任他的笔录者。虽然之后创作进程十分艰辛缓慢,戴留斯还是成功地口述出了一系列晚期作品,包括《夏季之歌》和《告别之歌》。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宋庄,现音附近!找室友 (豆友O5F_XT5_N4)
- 纪念阿诺德·勋伯格诞辰150周年 (永值生)
- 现代音乐和化学元素周期表 (A3)
- 有关当代音乐教父温德青老师的回忆 (frtiiiii)
- 1000位西洋美声歌唱家名录 (甜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