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名无为
20100713
地|清平乐|2009年月号|总42期 晏礼中 缘起 一天下午,在北京钱粮胡同的一间咖啡馆里,老板娘和我闲聊。 她说,云南大理的苍山深处有座无为寺,住持净空师父是位身怀绝技的武僧,跟他学过功夫的老外有上千人,来自八十多个国家,不过,寺里至今没有电…… “我这个中国人能在那儿学功夫吗?”我有些好奇。 “这跟是哪国人无关,那师父不因为是老外就收,也不因为是中国人就不收,师父看的是缘分,不过,你最好过年时去,即使没有学功夫的因缘,也能尝几个兰花馅的汤圆,师父在寺里种满了兰花……” “能采访他吗?”我突然想到了这期“禅”的专题。 “他从不接受媒体采访!”老板娘摇着头回答。 一 桂花树下,方桌之上,我喝到了无为寺的普洱茶。 摄影师卢恒坐在我旁边,他对面是位姓刘的居士,刘居士戴着眼镜,三十来岁,身材瘦弱,十几天前来到无为寺,因喜欢,便住了下来,巧的是,他们都是广西桂林人。刘居士手法娴熟地泡着茶。我对面胡须飘飘目光如炬的出家人,便是无为寺的住持,净 空师父。 “师父,您老家是哪儿的?” “喝茶。” “师父,您怎么就来了无为寺?” “喝茶。” “师父,有人说无为寺修的是无为法,什么是无为法?” “喝茶。” “师父,有个问题困惑了我很久,很多人都在说修佛,可修为成佛,还是在求,请问怎么来理解这个‘修’字?” “喝茶。” “师父,我从北京赶来,是想向您求法,除了喝茶,您能说些什么吗?” “我这里无法可求,无法可问,亦无法可说,就只是喝茶。” “……” 事实上,这些问题并非接连问的。每次师父说“喝茶”,我就喝茶。刘居士开始冲泡下一壶时,师父就会看着我,笑眯眯的,也不说话。我觉得尴尬。我开始想新的问题,想那些不容易用“喝茶”来回答的问题,我希望师父能说起来,打破这茶桌上的沉默。但是,答案不出所料,如您想象,只有一个,那就是“喝茶”。 一只叫“黑豹”的黑色狼狗躺在大雄宝殿前的院子里晒太阳。四周摆满青色石板拼成的大花盆,里面是一种叫做“含合素”的兰花,淡黄色的花朵正在盛开,连着翠绿的叶条随风摇曳。苍山顶上,晴空万里,爽朗得令人瞠目。 大理3月的春光普照着无为寺,也普照着我这个无可救药的杂志记者。 “师父!”“师父!”“师父!”身后突然传来洪亮而清脆的声音。 回头一看,是三个七八岁大的眉清目秀的男孩,正向师父双手合十行礼。 “哦,哦,是三位小菩萨回来了,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师父笑着双手合十。“小菩萨们过来喝杯茶吗?” “不了,谢谢师父。” “今天练功偷懒没有?” “没有,师父。” “好吧,休息一下,准备吃饭。” 小孩们走了,六七个老外陆续进来。有男有女,提着刀剑,拿着棍棒,擦着汗。每人都向师父双手合十,喊一声带外国腔的“师父”。师父则回应“阿弥陀佛,辛苦,辛苦”。 “那些小孩长得真是可爱。”喝了无数杯茶,沉默许久之后,我发了句感慨。 “可惜他们父母不爱啊,都是些苦命孩子,有的是父母吸毒死了,有的是父母离婚了,爷爷奶奶也不要了,送上来给我,最大的那个叫苍龙,到今年6月份,就跟我6年了……走,该吃午饭。” “师父,我们想在山上住几天,不知可不可以?” “有缘喝得无为茶,便有缘住得无为寺,可以。” “师父,寺里有何规矩?” “无为之地,无为即可。” 二 斋堂的墙上挂着《般若波罗密多心经》和《无为寺全景图》。 师父邀我和卢恒跟他一桌 ,同桌的还有刘居士和师父那三个“小菩萨”。虽是素斋 ,却也丰盛 。师父的饭吃得有些忙 ,他不停地给孩子们夹菜 ,菜夹到谁碗里 ,谁就会大喊一声“谢师父!”。孩子们也不断给他夹菜 ,他则不停地说“阿弥陀佛”。在无为寺 ,除了“师父”,说得最多的便是“阿弥陀佛”。吃饭前 ,要集体念一声“阿弥陀佛”;谁先吃完想离开,要起身向每桌说一声“阿弥陀佛”;每桌还在吃的人要放下碗筷 ,双手合十回一声“阿弥陀佛”。 吃过午饭 ,在老地方又喝了几杯茶后 ,师父起身告辞 。 “师父 ,您去哪儿?”问完 ,我想 ,这回该不能说“喝茶”了吧 。 “去种兰花 。”师父说 。 “我能帮您种兰花吗?” “你不用帮我种 ,我也是帮佛祖种的 。” “那我能跟您一起帮佛祖种吗?” “呵呵……”师父朝我招了招手 。 兰花房是新建的 ,在大雄宝殿北边的山坡上 。几十株兰花赤条条地躺在桌子上 ,整整齐齐 。我们的工作是为兰花换土 。“土”跟想象中的不一样 ,是由叶子 ,松针 ,被掐成小块的泡沫塑料和有机肥组成的 。在师父的指挥下 ,我们很快相互配合着帮佛祖的兰花换土 。我的工作是先捧一部分“土”到四周留着小孔的花盆里 ,等师父将兰花放入后 ,再捧“土”将其填满 ,最后 ,我递上一片干了的青苔 ,师父把它覆盖在上面 。 偶尔 ,我也会把那些躺在桌上的兰花递给师父 。兰花可拿下面的根 ,也能提上面的叶 ,但不能抓中间 。中间有芽 。手捏到兰花的芽不好 。师父教的 。 “最早推崇兰花的是孔子 。孔子以‘芝兰生于幽谷 ,不以无人而不芳 ;君子修道立德 ,不为困穷而改节’的精神气质 ,来颂扬坚定向上的人格 。孔子之后 ,越王勾践在渚山种兰花以明志 。屈原流放沅湘后 ,在那里种了大片兰花 ,身上佩兰 ,嘴里咏兰 ,以兰自喻高洁 。再后来的鲁迅 、朱德 、张学良也精心养兰 ,张学良评价兰花时说 :‘兰花花中君子 ,其香也淡 ,其姿也雅 ,兰的境界幽远 。’兰花不但能明志 ,也能入药 ,《神农本草经》、《本草拾遗》、《本草纲目》中都有兰的药用记载 。兰花的根油炸 ,熬汤都很好 ,还有兰花馅的汤圆 ,只有在无为寺才吃得到 ,不过 ,过年才有……”我惊奇地发现 ,当我彻底放弃提问的冲动后 ,师父会滔滔不绝地讲 。 接着 ,博闻强记的师父又告诉了我无为寺种兰花的渊源 。“明朝的《大理府志》记载 ,宝姬兰苑 ,在双鸳溪南 ,无为寺旁 ,苑内各种名兰达数千盆 ,盆盆高雅脱俗 ,芳香四溢……宝姬便是段宝姬 ,又名僧奴 。她三岁随母闻鸡舞剑 ,七岁能文 ,八岁写下‘绿荫丛下吐幽芳 ,虽非国色得天香 。瑶台边上仙家草 ,移栽人间将相家’的诗句赞美兰花 ,九岁通琴 、棋 、书 、画 。十五岁时 ,其父段功因功绩显赫 ,被梁王用孔雀胆毒死 。宝姬亲手绣制‘誓报父仇’的旗帜 ,写下《悼父哀》,立志要为父亲报仇 。不久 ,宝姬自愿嫁给四川建昌(今西昌)的土司阿黎 ,期望他出兵替父报仇 。但阿黎沉湎酒色 ,无心出兵 。明朝统一后 ,明太祖朱元璋赦免了大理段氏 ,宝姬闻讯 ,悲喜交加 ,携女归宗大理 。经历了国破家亡 ,夫妻离散的打击后 ,宝姬看破红尘 ,皈依佛门 ,在无为寺旁建起‘龙渊庵’,遍种兰花 ,自号‘兰室居士’,常与高僧大德 、文人雅士在兰苑内吟诗作对 、琴棋书画 ,以兰会友 ,并整理写成了大理历史上第一部描写兰花的著作《南中幽芳录》。” “师父 ,您是来了无为寺才开始种兰花呢 ,还是原来就种?” “了解到无为寺种兰花的历史后 ,我才开始种的 ,不过 ,我从小就喜欢花花草草 。” “那您刚来的时候 ,这儿兰花多吗?” “哪儿还有什么兰花?我是1988年一个人上来的 ,那时候这儿庙墙早塌了,兰花没有 ,杂草倒满地都是 。” “无为寺的历史悠久吗?” “太悠久了。忽必烈率蒙古军攻打大理 ,先打的就是无为寺 。大理国持国三百多年 ,二十二位段氏君王中 ,有九位都在这无为寺出家 。所以 ,这里是大理国的皇家寺院 ,也是培养军事人才的地方 。忽必烈带来十万大军 ,在无为寺就消耗掉二万 ,攻克大理后 ,元兵烧了无为寺 ,明朝时重建 ,清朝末年 ,无为寺继续毁于战乱 ,民国时又重修 ,文革又被毁掉 ,在我上山之前 ,无为寺还做过茶场的宿舍 、疯人院 、林彪部队的营房 。总之 ,多灾多难 。” “您来的时候 ,寺里还有什么老东西吗?” “就剩大雄宝殿前的那口大钟了,那是明朝正统年间的无为寺的住持铸的 ,听村里人说 ,大跃进时 ,也有人想把它敲了拿去大炼钢铁 ,但没能敲开 。” “您是怎么开始重建起来的?” “三块石头一口锅 ,慢慢建呗 。刚来时 ,山下的村民跑来捣乱 ,说他们是重建无为寺委员会的 ,只要我给他们买点啤酒和猪头肉 ,开工资 ,他们就给我当护法 。我说 ,欢迎各位护法 ,但我这儿只有豆腐白菜 ,我吃什么你们吃什么 ,想开工资你们去跟政府要 ,我也没工资 。后来 ,他们又不时带些精神病人上来捣乱 ,一闹就是六七年 ,就是想要这片地 。” “您当时没想过离开吗?” “也想过 ,但我走了是小事 ,出家之人何处不能安身?重建无为寺既然轮到我 ,便是我的责任 ,我的因缘 。” “那您最后又是怎么让他们不闹的?” “有一次 ,十几个人拿着锄头棒棒要冲大雄宝殿 ,我就运了口气 ,朝殿外的大钟打了一拳 ,巨大的钟声把他们镇住了,之后 ,便再没人敢上来捣乱 。” 我们一边种着兰花 ,一边听着师父讲故事 。兰花的香味飘飘渺渺 ,似有似无 ,似远似近 。卢恒见师父讲得开心 ,便从包里拿出相机 ,准备拍照 。 师父停下手中活 ,对卢恒说 :“何须拍?” 卢恒愣了一下说 :“拍些照片,也好给这些兰花留些资料 。” 师父说 :“资料已经留过 ,无须再拍了。” 停顿了一下 ,师父突然问卢恒 : “‘无明欲望 ,明心见性’,这些你拍过没有?” “还没有……” 三 那天下午 ,我们至少给八十盆兰花换了“土”,师父的话也渐渐多 了起来 。 吃过晚饭 ,念过无数声“阿弥陀佛”后 ,师父带我们到寺外散 步 ,那只叫“黑豹”的大狗也摇着尾巴跟着 。 苍山也叫点苍山 ,又叫灵鹫山 。北起洱源 ,南至下关 ,东临洱海 ,西接漾濞 ,全长五十多公里 。苍山十九峰 ,峰峰相连 ,山顶积雪终年不化 。每两座山峰间都会夹一条溪谷 ,共十八条 ,两峰夹一溪的同时 ,也两溪夹一峰 。无为寺在“兰峰”东麓 ,它的两溪是双鸳溪和隐仙溪 。 走下山门 ,最醒目的莫过于那株三十多米高的香杉树 。冠盖参天的香杉树下有巨大的树洞 ,黑乎乎的 ,似被烧过 。 “过去老乡在山上放羊 ,就在树洞里做饭 ,做完饭 ,火没灭 ,便烧成了这副模样 ,好在还活着 。”师父说 。 “这树是谁种的?”我问 。 “有人说是唐朝中期 ,南诏王种的 ,也有人说是忽必烈因愧疚烧掉无为寺而种 。本来有五棵 ,但现在只剩这一棵了。” “师父 ,这山上有野果吗?” “没有野果 ,只有因果 。” “……” 清风袭来 ,松涛阵阵 。山里的一切 ,原本与我的性格相符 ,只要离开城市 ,我便感到快乐 。前段时间 ,一些无聊的事情让我心情起伏 ,杂念丛生 。而现在花草的芬芳 ,松林的气息 ,乘风徐来 ,我深吸一口气 ,感到心胸舒畅 。下山的台阶是新修的 ,一些树在台阶中间长着 ,自然和人工和谐着 。 “师父 ,走在留了树的台阶上感觉真好 。”我拍着树说 。 “你差点就拍不到它们了。无为寺扩建工程时 ,搞工程的要把这些树都砍了。我说 ,你们修台阶就修台阶 ,砍树干吗?他们说挡着走路了。我说 ,你们又不是大象 ,怎么会挡着走路呢?最后 ,我说 ,谁种的谁砍 ,不是我种的 ,所以我不砍 ,你们谁种的谁就来砍吧 。结果他们就没砍 。” “您是住持 ,修成什么样 ,他们得听您的才对啊?” “扩建工程都是政府出的钱 ,重修‘宝姬兰苑’时 ,他们就砍了好几棵上百年的古树 ,铺上了草坪 。没办法啊 ,出家人最好别乱说话 ,要不人家会说你‘不懂事’。” 香杉树往下没多远便是练武场 。一块可以眺望洱海的平地 。 “无为寺的武功算是点苍派的吗?”我问 。 “无为寺的武功遇刚则柔 ,遇柔则刚 ,没有派别 ,是一种无相的武功 。” “怎么会有老外来这里学武呢?” “那是1997年 ,有三个以色列人 ,一个英国人 ,一共四个 。他们在大理四处找人学功夫 ,有人就介绍他们上来找我 。开始我不想收 ,但看他们大老远爬上山来怪不容易 ,就说 ,我可以教你们 ,但你们要答应我一件事 ,我每天只教半个小时 ,不能早到 ,也不能晚到 ,因为早到晚到都会影响我的生活 。一连几个星期 ,他们都准时上来 ,我见他们心诚 ,就让他们住到了寺里 。后来 ,其他老外们就慕名而来了。好多老外都说 ,在梦中见过我 ,还有个老外一来就给他妈妈打电话 ,说他找到人间仙境 ,让他妈妈叫上他爸爸和弟弟一起来 。老外们在这里少则一周多则三年五载 ,有些人回国还开了武馆 。政府劝我办个武术学校 ,像少林寺一样 ,把大理的功夫品牌发展起来 。我说 ,那是山下人做的事 。我那些洋徒弟百分之九十五都会回来看我 ,虽然语言不通 ,但听他们叫声‘师父’,念句‘阿弥陀佛’,这就够了。” 我们在石凳上坐下 。山风拂动 ,云雾升腾 ,太阳西沉 ,泛着金 光 ,“黑豹”在旁边的草地上吃草 。 “师父 ,无为寺的狗一直都吃素吗?” “素与荤 ,那是人的分别心 ,对狗来说 ,无所谓素与荤 。” “美吗?”师父突然指着夕阳问我 。 我说 ,美 。 “你现在看着它美 ,可十分钟后 ,你就看不见它了,你看不见它 ,它还美吗? “夕阳美与不美 ,兰花好与不好 ,都是相 。一切世相唯心造 。夕阳从不说自己美 ,兰花也从不说自己好 ,都是我们人说的 。凡所有相 ,皆是虚妄 。出家人修的便是‘不着相 ,不动心’。” “师父 ,在您心中 ,禅是什么?” “禅就是心 。离开心 ,禅不讲其他东西 。《血脉论》中说 :‘前佛后佛只言其心 ,心即是佛 ,佛即是心 ;心外无佛 ,佛外无心 。若言心外有佛 ,佛在何处?心外既无佛 ,何起佛见?递相诳惑 ,不能了本心 ,被它无情物摄 ,无自由 。若也不信 ,自诳无益 。佛无过患 ,众生颠倒 ,不觉不知自心是佛 。若知自心是佛 ,不应心外觅佛 。佛不度佛 ,将心觅佛不识佛 。但是外觅佛者 ,尽是不识自心是佛 。’佛经中关于心的各种比喻也是最多的—心如大风 ,不可捉摸 ;心如流水 ,生灭不住 ;心如猿猴 ,攀缘不已 ;心如电光 ,刹那生灭 ;心如野鹿 ,追逐声色 ;心如野猪 ,喜爱杂秽……思量人间的善事 ,心就是天堂 ;思量人间的邪恶 ,心就化为地狱 ;心生毒害 ,人就沦为畜生 ;心生慈悲 ,处处都是菩萨 ;心生智慧 ,无处不是乐土 ;心生痴愚 ,处处都是苦海 。当然 ,禅也是大猛药 。如果每个人都明心见性了,难道大家都出家吗?” “那一个修禅的人 ,到底明心见性出家对 ,还是点到为止当个俗人对?” “有人说 ,知识越多越反动 ;也有人说 ,知识是第一生产力 ,你说谁对谁不对?世间本无对与不对 。因缘而对 ,因缘而不对 。现在好多出家人只看破‘红尘’,却没看破‘佛尘’,结果师父收人红包 ,徒弟就心动 。所以 ,因缘俱足时 ,出家就对 ,你因缘不俱足时 ,出家就不对 。” 我们走到了隐仙溪边上 。水已经干了,溪谷中是横七竖八的大理石 。当地人站在巨大的大理石上用电钻分解着 ,见到师父经过 ,一个戴着毛线帽的男子举起一只戴着手套的手说 ,师父 ,我这根手指在采石头时被石头压断了 。师父说 ,阿弥陀佛 ,以后要小心啊 。 有个公案是这么说的 ,有个禅师向每个找他问事的人伸出一根手指 ,小徒弟也学着向别人伸出一根手指 ,禅师挥刀斩去了小徒弟的那根手指 ,结果小徒弟顿悟了。毛线帽男子的那根手指让我想起了这个故事 。 “师父 ,我觉得禅宗特别厉害 。” “宗上无教派 ,教下有分别 。《金刚经》里说‘是法平等 ,无有高下’。何谓‘宗’?‘心’为宗 。何谓‘教’?‘意’为教 。分别亦非意 ,万法唯心造 。你说释迦牟尼是哪个宗的?” 四 返回途中 ,经过山门 ,师父突然叫我站住 。 在“无为寺”的匾额下 ,师父指着山门两边的对联让我念 。 “无我无人无众生者皆以无为法 ,如露如电如梦幻影应作如是观 。”一字一句 ,我认真地念 。 “世人长迷 ,处处贪著 ,名之为求 。智者悟真 ,理将俗反 ,安心无为 ,形随运转 ,万有斯空 ,无所愿乐 。功德黑暗常相随逐 ,三界久居 ,犹如火宅 ,有身皆苦 ,谁得而安?了达此处 ,故舍诸有 ,止想无求 。经曰 :有求皆苦 ,无求即乐 。” “师父讲得真好!” “这是《四行观》里说的 。”师父淡淡一笑 。 穿过山门 ,站在弥勒殿前 ,师父又指着两边的对联让我念 。 “尘世即刹那在尘离尘总教一尘不染 ,法轮常转运说法非法毕竟万法皆空 。”这句虽然念得有些磕巴 ,但我却若有所悟 。“心者万法之根本 ,一切诸法唯心所生 ;若能了心 ,则万法俱备 ;犹如大树 ,所有枝条及诸花果 ,皆悉依根 。栽树者 ,存根而始生子 ;伐树者 ,去根而必死 。若了心修道 ,则少力而易成 ;不了心而修 ,费功而无益 。故知一切善恶皆由自心 。心外别求 ,终无是处 。这也不是师父我说的 ,是《破相论》里面的话 。无为寺最想说的话都在这些对联上 ,但很少有人会认真看它们 ,想它们 。世人眼里 ,这些对联只不过是殿堂外的装饰 。人们总是习惯性地在佛像前磕完头 ,许完愿 ,然后走马观花地四处逛逛 ,拍拍照片,便匆匆离去 。稀里糊涂地上山 ,又稀里糊涂地下山 。” “师父 ,这无为寺 ,为何叫无为寺呢?” “这有两种说法 ,一是说观音菩萨在这灵鹫山上说法时 ,留下了四句偈语—有为无为 ,有岸无岸 ,身居龙渊 ,心达彼岸 。因而得名 。还有一种说法是说 ,这是皇帝出家的寺院 ,皇帝在世间做的一切都是有为法 ,有为法是生灭法 ,是不能千秋万世的 。顺治皇帝在五台山出家时就写过一首偈语 ,其中有四句是‘朕为大地山河主 ,忧国忧民事转烦 。百年三万六千日 ,不及僧家半日闲’。有比皇帝更高的境界便是出家 ,有比有为更高的境界就是无为 ,所以就叫‘无为寺’。” “师父 ,上午问您问题 ,您为啥只说‘喝茶’呢?” “茶与禅 ,一物一心 ,有相无相 ,不即不离 。空灵喜悦 ,禅趣昂然 。你来问禅 ,不让你喝茶 ,不让你自己悟 ,你不白来了么?世间人喜欢不停地问别人问题 ,却很少问自己的心 。向别人问出来的东西都是假的 ,只有自己心里的东西才是真的 。送你一句话——但将世事花花看 ,莫把心田草草耕 。” 五 晚上 。我们点着蜡烛在弥勒殿旁边的屋子里看书 。老外们则戴着头灯在隔壁下象棋 。事实上 ,随着无为寺一期维修工程的完成 ,电已经接到了山上 。但师父坚持不把电接进来 。政府的人说 :“净空师父啊 ,别人都是求着我们接电 ,您倒好 ,主动给您接到庙门口了,您也不牵进去 ,您不知道电是文明的象征吗?”师父说 :“那是世间人的文明象征 。出家之人日出而作 ,日落而息 ,天醒我醒 ,天睡我睡 ,寻的是自然之法 。”有人给师父送来电视 ,师父拒绝了,有人给师父送来电脑 ,师父也拒绝了。在师父眼里 ,这都是些扰乱人心的东西 。 刘师兄坐在我旁边看《金刚经》。熟悉之后 ,我们彼此称对方师兄 。刘师兄在桂林的旅游公司里搞过财务 ,在广东中山大学里研究过哲学 ,他曾因为自己的几项关于键盘的专利发明而上过报纸 ,并在桂林有几处房产 。但他现在唯一想做的事情就是出家 。他说 ,“贪嗔痴”是人的本性 ,是人类社会万劫不复的根源 ,所以 ,他要出家 。 外面刮起了风 ,屋檐下的铃铛阵阵乱响 ,很好听 。 卢恒走进来说他要下山了。“现在师父还不让拍 ,我先到其他寺院拍些照片以防万一 ,你再跟师父熟悉熟悉 ,搞好关系 ,过两天我再上来拍 。我现在就下山 ,已经跟师父说过了。”卢恒说 。“你们是记者吧 ,你是文字 ,他是摄影 ,一个拼命想问 ,一个拼命想拍 。”刘师兄用手指着我俩说 。 “是啊 。本来想写写无为法 ,谁知道师父不喜欢宣传 。我们这不也是弘扬佛法 ,普度众生吗?” “众生何须你度?佛祖早在第七天凌晨观心悟道时就说过 ,‘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 ,但因妄想执着而不得证’。后来 ,佛祖在《金刚经》里也说 ,‘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这都是说 ,众生的一切都是俱足的 ,用不着谁来度 ,如果真要找个来度之人 ,那也是他们自己 。早晚课的颂唱本上 ,也印着‘自性众生自愿度 ,自性烦恼自愿断 ,自性法门自愿学 ,自性佛道自愿成’。一切都是要自愿的 。” “照师兄的说法 ,一切宗教形式就都没有什么意义了?这无为寺的存在也没什么意义了。” “宗教形式是接引众生的工具 ,没有船载客 ,只能苦海漂 ,更别说到彼岸了。宗教形式虽只是外相 ,但其思想内涵才是重要的 。如同娶妻过日子 ,别人看到的只是她的外表和言行举止 ,至于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只有自己心知肚明 ,不足为外人道 。” “好吧 ,就算不需要弘扬佛法 ,普度众生 ,写点文字 ,让读者掌握些佛教看世界的方法也是好的 。” “六祖慧能早就说过 ,‘诸佛妙理 ,非关文字’,所以 ,师父的意思是什么都不问 ,什么都不拍 ,什么都不写 ,就是喝茶 。寺院是个道场 ,人要自己来这里悟才行 。因为我悟到的是我的 ,你悟到的是你的 。纸上画饼充不了饥 ,我替你吃饭你也不会饱 。你写篇稿子众生就能够开悟的话 ,世间那么多的谈佛教智慧的文章 ,众生不早就摆脱贪嗔痴了吗?” “不问不写 ,领导要稿子怎么办?” “你就端起一杯水 ,喝一口 ,点着头说 ,嗯 ,温度刚刚好 。” “领导会说 ,去趟人事部吧 ,离职也刚刚好 。” “那你就来无为寺出家 ,反正师父喜欢你 。” “到时候师父不收怎么办?” “那咱们就下山 ,让洱海边多两个唱《笑傲江湖》的疯子 。” “哈哈 ,果然是一切世相唯心造……” 院子里 ,有人在哼唱一首英文歌 ,歌声在黑暗中透着一丝淡淡的忧伤 。刘师兄说 ,是那个荷兰姑娘 。一日将尽 。躺在床上 ,我耳边响起师父的那句话 :但将世事花花看 ,莫把心田草草耕 。 六 凌晨五点 ,我被惊醒了。那口明代的大钟被猛然敲响 。大雄宝殿外 ,徒弟们双手结印置于腹部 ,仰头站立 ,朝着满天的仍在闪耀的繁星颂唱“钟文”。 斋堂早饭 。 “你那摄影师朋友怎么还不来?”苍山问 。 苍山是师父三个“小菩萨”徒弟中的一个 。另两个叫苍龙和苍海 。 “他下山了。”我说 。 “他凡心动了吗?”苍山瞪着大眼睛问 。 “我看是你凡心动了,你凡心不动 ,怎知他的凡心动了。”我说 ,用一种无为寺特有的说话方式 。 大家一阵笑 。 “师父 ,您跟我回北京转转吧!”我把一颗油炸胡豆夹到师父碗中 。“阿弥陀佛 ,好啊 ,好啊 ,什么时候走?”师父说 。 “种完兰花就走 。” “要走现在就走 ,哪来那么多牵挂?!” “好 ,现在就走 。”我放下手中的碗筷 ,做了个起身的姿势 。 苍山拉住我的袖子 ,往下拽了拽 ,说 :“饭都没吃完 ,去哪里?” 我说 :“下山啊 ,怎么?苍山的凡心也动了,想跟我们一起下山?” “你的凡心才动了,拉着师父去这儿去那儿的!哼!”八岁的苍山瞪了我一眼 。 斋堂出来 。师父说 :“你胡子长了。” “照不到镜子 ,胡子长了也不知道 。”我摸了摸有些扎手的脸说 。 “心里的镜子照了没有?”师父突然问 。 “心里的镜子怎么照?” “一观身不净 ,二观受是苦 ,三观心无常 ,四观法无我 。”说罢 ,师父哈哈哈地笑起来。 七 接连几天 ,我在无为寺练武 ,给兰花换土 ,和师父喝茶 ,和刘师兄散步 。 一天上午 ,师父问我在无为寺过得怎样 。我说 ,真是神仙般的日子 。“那就在这儿出家吧 ,我马上给你剃度 。” “因缘还不俱足呢!”我笑着说 。 “世人皆晓神仙好 ,唯有功名忘不了,曹雪芹早说过了。” “师父 ,您什么时候看的《红楼梦》啊?” 师父脸色一沉 ,说“你怎么知道我看了?要是手边有根大棒 ,我就给你一下!”说罢 ,扬长而去 。 师父的反应让我有点发蒙 。 “师父为何如此生气?”我问身边的刘师兄 。 “师父并非生气 ,只是为了不让你生疑情 ,起颠倒想 。我们都执着于自己的聪明里面 。你这句问话的潜意识无非是说 ,师父这个出家人居然也看《红楼梦》。在很多公案里 ,这就是小和尚被老和尚敲头 ,老和尚说 ,‘尽是打闲岔 ,盘腿去!’” 下午 ,我还是和师父在桂花树下喝普洱茶 。 一个戴眼镜的小伙子走进来 ,说要学功夫 ,师父说 ,这里是修行的地方 ,学功夫去少林寺吧 。小伙子也不说话 ,独自坐在庭院一角 。我说 ,师父 ,叫他过来喝杯茶吧 。师父轻声说 ,何须替别人安排?众生自有众生的心思 ,自己的安排 ,有诚心 ,有恒心的自然会留下来 。小伙子似乎没什么恒心 ,坐了一会儿 ,表情郁闷地走了。 “师父 ,下午咱们接着给兰花换土啊 。”我说 。 “这几天种兰花辛苦了,今天休息一下 。” “不累 ,现在种得越多 ,明年花开得就越多 。” “花开得越多 ,凋谢得也就越多了,还是喝茶吧 。” 灰色的云层从洱海上飘来 ,遮蔽了头顶的天空 ,一阵细细的雨随风飘落 。躺在大雄宝殿前晒太阳的“黑豹”被淋醒了,它从台阶上爬起 ,抖了抖身上的雨滴 ,不慌不忙地躲到了客堂的屋檐下 。我们的桌子也搬到了屋檐下 ,继续喝茶 。 “师父 ,究竟什么是您的无为法?” “守住这道场 ,让有缘人上来 ,闻着兰花喝杯茶 。” 如果您也是有缘人 ,不妨再上无为寺找师父喝杯茶吧 ,就说是“心一”的朋友 。这是我的法名 ,下山前 ,师父起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