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 义鼠》蒲松龄也会有圣母病
来自:觉史氏
《义鼠》其实是蒲松龄的一次跟帖。
蒲松龄好友张笃庆是个动物保护者,有次看老鼠和蛇相斗,震撼,写了首180字的长诗。
蒲松龄读了之后,又遇到杨天一讲述同一件事,也写了一篇,121个字,在结尾还用了10个字说明是跟帖,“友人张历友为作《义鼠行》。”全长也就111个字。
据说张笃庆的这首诗收集在他的《昆仑山房集》。然而,吉林师范大学的伏涛先生在齐鲁书社出版之四库全书存目丛书补编第五十五册《昆仑山房集》中没有找到这首诗。为一公案。
蒲松龄说有,那肯定是有的了。
历友是张笃庆的字,则天一,肯定是杨某某的字,杨天一应该是真实存在的人物。
这个人,我估计是蒲松龄在西埔村教书时认识的。
此人学历肯定不会高过秀才了,否则县志会有记录。
可能是毕家姻亲。
毕家世谱里有三十二字,毕家后人依次为名,“自际盛世,海岱丰隆......”
蒲松龄的老板是毕际有,毕际有的孙辈中有个和他交往比较深的,小蒲松龄八九岁的毕世持。《聊斋志异 马介甫》的结尾处提到过他,蒲松龄写道:“此事余不知其究竟,后数行,乃毕公权撰成之。”
公权是毕世持的字。
毕家是个大家族。世字辈有几十号人之多。
有毕世珠,字怀玉,娶妻杨氏。
毕世珠小概率可能是蒲松龄的学生之一,大概率是认识蒲松龄(蒲松龄在毕家有六个学生,应该都为毕际有的直系后代,毕世珠偶尔来玩是可能的)。他的大舅哥杨天一也是个秀才,和蒲松龄谈得来,讲了这个故事。
西埔村距离淄川有一段距离,蒲松龄担任塾师之后,一年回不了几次家,如果不是到西埔村后听说的,则张笃庆可以自己告诉蒲松龄这件事。
如此,应该是康熙十八年之后的事情了。
可以肯定的是义鼠之事没发生在康熙十二年,因为张笃庆的妻子孙氏于当年病逝,张没心情写什么老鼠的诗。
也不会发生在康熙十七年,那一年淄川旱灾,老鼠轮不到蛇吃,蛇自身难保,自然灾害面前,山东人都秒变身广东人。张诗中说蛇斗不过鼠,最后“窜伏水苴中”,证明那年没旱。
张笃庆的诗里还说当时现场“观者塞路隅”,目击者众多,没人说我们把蛇抓了吃了吧。
具体月份张笃庆也大致提到,“今年禾未熟”之际,《广雅·释草》说禾二月开始生长,八月成孰,所以可以推测为七月。
张诗中还提到了老鼠活动于田野,以及夏天觅食,再参考与蛇相斗的体格,大概率是黑线姬鼠。
蛇在《聊斋志异 蛇人》中说过了,山东有十六七种,就不多说了。
无论蒲松龄还是张笃庆,在其文中都用了“义”字来赞扬老鼠这种有害生物,不但将老鼠拟人化,还提升为道德楷模,爱心泛滥过了头,是病,圣母病。
真相是老鼠被弓形虫附体,控制了大脑,因此不怕天敌的。
惯例
义鼠行 张笃庆
莫吟黄鹄歌,不唱猛虎行。
请为歌义鼠,义鼠令人惊。
今年禾未熟,野田多鼯鼪。
荒村无馀食,物微亦惜生。
一鼠方觅食,避人草间行。
饥蛇从东来,巨颡资以盈。
鼠肝一以尽,蛇腹胀膨亨。
行者为叹息,徘徊激深情。
何期来义鼠,见此大义明。
意气一为动,勇力忽交并。
狐兔悲同类,奋身起斗争。
螳臂当车轮,怒蛙亦峥嵘。
此鼠义且黠,捐躯在所轻。
蝮蛇入石窟,蜿蜒正纵横。
此鼠啮其尾,掉击互匉訇。
观者塞路隅,移时力犹勍。
蝮蛇不得志,窜伏水苴中。
义鼠自兹逝,垂此壮烈声。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向各位老师请教《聊斋志异》一则 (朝宗于海)
- 《聊斋志异 胡四姐》蒲松龄意淫姐妹花 (觉史氏)
- 《聊斋志异 珠儿》鱼目混珠的珠 (觉史氏)
- 有聊聊斋的群组吗?微信群吗? (黄辉辉辉)
- 【聊斋志异】新版本赏析 (Ly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