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注意甄别小组里的旅游攻略、出行约伴等信息真伪,如遇非法行为可向站方举报。
为什么烟花三月下的是扬州?不是苏州,也不是杭州?
来自:q群310821582(我就是我,不一样的烟火)
先说结论
当时扬州才是富贵风流的世界中心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唐代武汉和扬州的治所与今日大致相同
长江水道也没有大的改道
你猜孟浩然从武汉到扬州用了多久?

▲孟浩然像
查资料得知,古代的船运大概15公里/时
来个对比,在唐代
即便是天子口谕“八百里加急”
一天要跑出800里去传讯
路上驿馆的好马累的哭爹喊娘
也只能将将跑出六百里的成绩
唐代一里合现在454.2m,差不多就是11公里/小时
武汉到扬州,水道700多公里,也就是3天左右

▲每到一驿,换人换马,“马上飞递”
走船比御驾的金牌令箭还要快出50%
如此黄金水道绝对称得上古代的“高铁”

▲李白《渡荆门送别》诗云“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描写长江出三峡后的景色,气象与此航段相似
当然,跟现在是没法比啦
现在的扬州,还没通高铁
扬州的高铁时代
水运当道的日子里,扬州哪里受过这样的气
吴王夫差第一个不答应
没错,就是后来被越王勾践翻盘的那位
公元前486年,为北上伐齐
夫差命人筑邗(hán)城,挖深沟
引长江水北入淮河
为了保卫邗城,扬州城闪亮登场

▲邗沟向北穿行于武广湖(今武安湖)和陆阳湖(今洋湖)之间,东北入博芝湖,继而入射阳湖最后由射阳湖入淮安合淮水
1000多年后,总管扬州9年
平息江南叛乱的隋炀帝杨广正式上线
即位仅仅6个月就好大手笔
征发百万民工兴建新都洛阳
当时的人口都集中在西部,但米都在东部沿海
怎么办呢?想办法运过去呗

▲隋炀帝像
开“通济渠”、疏浚“山阳渎”
长江、黄河被纵向打通
杨广的“大业”(他定的年号)开始跃然纸上
5年后又连开“永济渠”、“江南河”
四条运河连成一气
隋朝大运河的“高铁”网络基本成型

▲隋朝运河分布图
至此,北起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
货物可直达长安
尤其是江南的粮草可经运河漕运运输到中原政治中心
经考,像回洛仓、黎阳仓这样的大仓
面积有50个标准足球场那么大
存粮到贞观年间还在使用

▲图中“长安-洛阳段”运河边密密麻麻分布的都是粮仓
扬州的富贵生活
“南米北调”如此规模的工程
中转重心就在“高铁扬州站”
扬州位于长江、江南运河、山阳渡三河交汇处
彼时上海还没有露出海面
扬州已经成了富贵风流的世界中心

▲东关古渡昔日繁华
这里是隋唐最繁华的码头——东关古渡
当年,波斯、婆罗门、新罗、高句丽的
商人们都在这里上岸
附近的东关大街处处都是商务会所和洗浴中心

▲东关古渡
隋唐的漕运以粮米为主
到了明清,政府把盐业管理机构设在扬州
扬州的盐商也凭运河发迹
因为垄断和暴利,汇聚了众多富甲天下的盐商
在清朝扬州盐商的资本最多时达到白银七八千万两
那时候,清政府一年的财政收入不过四千多万两
乾隆六下江南,也全由扬州盐商首领江春接待
连皇帝都感叹“盐商之财力,伟哉”
“百万之费,指顾立办”

▲乾隆下江南长绢画
有钱人的生活是怎样的?
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
这句话,在古代也同样适用
首先,古代的有钱人吃什么?
淮阳名菜鸭包鱼翅
汤鲜肉烂,味道醇厚,与鸡炖海参、鸽包干贝一样
此类菜肴在扬州家厨中,常见……

▲鸭包鱼翅
以及上了《舌尖上的中国》的大煮干丝
对刀工的要求几近变态


▲乾隆最爱的大煮干丝,对刀工要求极高
那住的地方呢?
个园和何园给出了模板

▲个园,摄影@青柳

▲个园,摄影@风流虫二
个园以竹石取胜,园名中的“个”字
就是取了竹字的半边
园内假山更是号称“四季假山”
游园一周如历春夏秋冬四季
是扬州园林中最具特色的一景

▲个园,摄影@青柳

▲个园,摄影@风流虫二
何园被称为晚清第一园
冠盖中国造园艺术的四个“天下第一”
1500米复道回廊,四通八达
片石山房是画坛巨匠石涛和尚叠石的“人间孤本”
复道回廊上的漏窗、空窗组成的花窗带和
中国少有的水心戏台

▲何园,摄影@一矛一盾

▲何园
扬州的“文章太守”
如果说历代帝王送给扬州的是运河和奢靡
唐宋以后的文人墨客留下的
更多是亭台和文章
▲休园,王云
此时的扬州城,既有商贾繁华、笙箫彻夜
又有小桥流水、西湖歌吹
正是文人墨客向往的天堂
30岁的杜牧在扬州流连,写下《赠别》
中晚唐末世之时
士大夫修身治国齐家平天下的坚守都成为一纸空谈
山水比庙堂实在,烟花比宏图情切
而唯有将满腔情感倾诉于这个风花雪月之地
及时行乐,忘却烦愁
《赠别二首其一》
杜牧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翻译成白话就是
“春水初生,春林初盛,春风十里,不如你”
相比杜牧“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对扬州风月的流连
欧阳修与苏轼师生之间生死对望的两首《平山堂》词
比“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还要皎洁

▲二十四桥明月夜
《朝中措·平山堂》
欧阳修
平山栏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
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 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
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
《西江月·平山堂》
苏轼
三过平山堂下,半生弹指声中。
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 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杨柳春风。
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皆梦。
欧阳修写罢《醉翁亭记》
从穷僻的滁州调任江淮重镇扬州,几经起落
纸醉金迷的世俗享乐无法吊起他的胃口
安然的和平年代也没有激起他
“烽火扬州路”的方刚血气
大明寺的钟声里,欧阳修建起平山堂
心里只有“平山栏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的
清朗和高远

苏轼题写此诗时距上次拜谒恩师已过了9年
欧阳修也已仙逝
苏轼继承了恩师欧阳修的旷达情怀
无论境遇顺逆,始终努力开出乐观的生命之花

▲大明寺
平山堂里名句墨宝甚多
光绪年间两江总督刘坤一独具匠心
所题的“风流宛在”
“流”字少了一点、“在”字却多了一点
仿佛因风而流动所致
也为当年堂主和宾客饮酒赋诗的场面
做了最精到的注释
《春江花月夜》也是不得不提的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
古人盛赞这首诗孤篇盖全唐
高中时初背不觉有甚
等过个几年,开始思考自我、世界、时间、永恒
这一咂摸,方觉高人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扬州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历史上几经战乱
多被洗劫,几乎屠城
却是骨头很硬的城市
李庭芝抗元、史可法抗清都拼到弹尽粮绝才陷城
《扬州慢·淮左名都》
姜夔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南宋无能,金人南侵
昔日繁华已不在,入眼只有凄清
伤心眼前人
......
至于后来,扬州是怎么衰落的?
成也水运,败也水运
晚清时期近海航运发展
后又修建铁路、运河淤积
清末实业兴起后,扬州也没借着这股风
到了近代,民国定都南京
......
终于成了如今,提起江南只知苏杭的局面
但,总有人记得它的好

后记
写文之前产品经理三色和我说
担心线路里
扬州压不住兴化油菜花和鼋头渚樱花的风头
被客人一笔带过
我说,所以才要写出来呀
你安排的扬州不是落脚点和中转站
乱花渐欲迷人眼的乍泄春光固然得意
波心荡、冷月无声的乍暖还寒才我见犹怜
在身体最恰当能接受季节寒意的同时
也碰一碰历史的寒意
古今两厢的穿越,春游才更加明媚
所以,烟花三月,要下扬州吗?

获取更多自助游攻略,请加微信公众号:zztthxq(走走停停好心情)。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5月川藏线、阿里大环线自驾 (西藏导演)
- 徒步|深圳户外登山徒步,周末户外撒野,看过来!!! (Charles)
- 九月初川藏中线阿里一错再错 (z)
- 五一滇西捡一人,德贡公路丙中洛 (布拉格)
- 来磐安大盘山徒步住我家山顶别墅吧 (Ms🌸M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