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志达 | 如约而至的分享会
红红火火火火
月末分享会是共合设的一栏常态活动
主要服务于空间设计师
每个月末都会邀请空间设计大咖
在共合设超集工作室
分享设计干货和当下的设计话题
3月29日下午2点
共合设月末分享会特别邀请
黄志达
为大家带来一场设计下午茶

出生在工匠家庭的设计师|把专业放在第一位 用专业去解决问题|用自己的方式做别人委托的事情|设计一定是要在他本质需求上再往上带给他更好的一些享受或者一些需求,然后我们最后才用艺术的方式做展现|其实每个项目都一样,都是通过策划去组合所有生活动线跟需求

黄老师在设计行业真的让我慕名已久,我在很多年前见到黄老师的一些作品和设计的一些语录,当时没有机会接触到黄老师,觉得他特别神秘,做设计做得好人又长得帅气人不多,这么年轻又这么帅的就更加的少。今天的分享会现场,除了北京的朋友,也来了很多内蒙古、石家庄的朋友,希望大家能更珍惜这次机会。

黄志达:非常高兴第一次来到共合设,知道有这个团体组建的时候我非常开心,每个城市都需要有一股设计的积极力量,我期待跟共合设的设计师探讨设计会收获一些新的想法。
我希望今天的交流是一个没有隔膜性的,我所讲的白话一些,不需要有装饰性的,也不带有任何市场行为的语言。这样子才是设计人之间的交流, 如果大家交流的时候也秉承着这种方式,我觉得今天的头脑风暴会更好。
希望能够通过我个人的经历,无论是RWD(黄志达工作室)还是我自己的一些经历,能够给大家更多的一些借鉴,或者一些可以跟你们日后要走的方式上的结合路径,请大家可以更多的提问。

我记不得是什么时候开始的设计,我小的时候家里在香港的九龙城已经有了一个家具工坊,在前面有一个店面是做实木的,我是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
1996年,我注册了黄志达设计师有限公司。希望能够集聚一些设计精英们在一个平台工作,而不是我做老板。1998年到深圳,偶然的机会香港的一个开发商在深圳做一个小区,这个项目我们做了4年。随之就这样过来了,到大陆已经有20年。
现在整个RWD团队200多人,200多人分布在建筑做超高层,酒店设计团队放在香港,因为没有需要跟我们的委托方过于频率地沟通,所以放在香港。深圳人最多,差不多160多人,这里面主要是地产的住宅、商业还有软装、EPC,设计、实施、施工。有一个团队在做住宅精细化,精细化就是关于生活的各种维度精细化。我自己的子属管理团队在做产品,家居建材、家居应用建材。



我喜欢有一本放在手里面沉甸甸可以去翻阅去回忆的感觉,所以我出了本书。电子文件的东西太多了,我们的手机、电视等等方面信息一扫而过。书籍我会一往如顾地往下出,不卖。在香港,黄志达没有秘密,设计项目、设计费用,开销多少、分成多少都公开,越透明越好,公开,是我的方式。
我是一个处女座的人,就喜欢干净,所以这些抽屉里面里面都有很多的法宝,比如说放材料的分类,如何更方便去拿去找,台面会有一些升降的洗手盆...反正就得干干净净的,不放在台面上。

我现在在做的不能说是事务所,而是一个集体,我一直追求要把专业放在第一位,因为受委托,这个事情一定是帮到他,无论是用什么目的委托你,都有他的目的性,你了解了这个目的性,把专业放在第一位,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
第二个是高效,我们在现今的社会中用自己的方式做别人的事情,设计一定是要在他本质需求上再带给他更好的享受或者一些需求,最后我们才用艺术的方式做展现,这几点一直是我们企业的口号或者是企业的标识。

【6号工程】
6号工程,为什么叫6号工程,因为做的第一个项目是他的住宅,就是他生长地方的宅子,很多年了。第二个是他的私人办公室,第三个是他的香港的房子,第四个是它的私人会所,第五个在深圳。这个在深圳闹市区,但是也很麻烦,城管得太严了,也有一部分是城管的原因。我也跨出不应该跨的,叫加建或者改建,我们还是秉承以业主为中心,一切按照规范去设计实施,现在已经开始三年半的时间了。


再回到这张图,它是再一个主团的末端,我的委托方也是我们商业项目的老板,地产的老板,我们相处很多年,对他也有所了解,但是永远不怎么说话,是一个很谨慎的客家人,我拿到之后,其实第一个问题就问他要干什么,到处都是房子要干什么?到底要承载什么?
他说我就是需要深圳有一个自己的房子,以后不再弄房子了,这个地方就是我养老,我的下一代、下下一代,都住在这里。
好,这个问题听完了头都大了,从原来很简单的装饰,升华为一个责任重大,你做不好下一代、下下一代都会骂你,这个问题很大了。所以我就说OK,如果这样子的话,整个房子基本上现状不符合他了,都要改,就从建筑、园林、室内全部都改。

我就负责建筑,我一般不做绘图勾画,先文字组织功能,这个功能刚才我讲到了三个:一个是这么大的房子如何维护,需要大概四到五个人的服务人员;二是这么大的房子,真正到了搬进去的时候,他也不怎么需要去公司了,动线就是他个人身边的这些好友;三是他的家庭人员,家里面他的太太、女儿、孩子、老人,老人这又是一个动线。
讲到这里,其实有一个重点,储藏很重要。有四个储藏的柜子,这里面有一个冷藏房间,再往下有一个更大的地方是储藏他的保健品、茶,白酒,所以这又需要大的空间。这个就是储藏的功能。

每个房间,都一定会有一个随身便利柜子,进来的时候,你拿一个包进去先扔下,锁上,方便。
这个是次主卧,当然动线也是这样围绕性的,先到衣帽间,从这边进来,这个衣帽间也蛮有趣的,你们觉得你们的衣帽间,或者回家之后先脱上衣还是裤子,还是先脱什么,其实衣柜的排列也是这样生成出来的。我讲的这些都是平常都会发生的,留意了之后就会形成系统,这样就有了住宅精细化的成果。

偏厅其实就是他的客厅跟宴会厅这个空间里面,比如说客厅里面大的主厅里面放电视机,就是能让它更有个性化需求的厅,第二个是解决餐前、餐后能疏散人群一个需求。其实是它是功能集合版的一个厅。两个门,一个是进来的餐厅主门,右手边的是从偏厅进来的主门,左边的门是从厨房备餐间跟厨房的通道。

其实严格来讲,很多大的在房间里面看电视,如果在老外身上他会觉得的是不可理喻的事情,房间放个电视是干吗的,但是东方人有这个需求,所以我们要迎合他。
刚才讲到了动线上、主人区、楼上楼下,但是我们要考虑主人正常的思维,很多风水学说楼上楼下尽量把床错开,特别是两代人的关系,所以基本上楼上偏右一点,楼下变左一下,这个玄学上讲不太好。
这个房间同样大师看过的,有一个八卦轴,有一个窍门,我一定不先做平面,如果有风水的需要一定要让他们先看,先看什么,画一个八卦图,以主人的八字来格这个局,我们再根据这局做左右的调整。

主卧打开之后有电视没电视的问题。业主的父亲是很讨厌在城市居住的人,我们有一个惯性也跟大家分享,所有的柜子都会剔出来做一个单体性的精细化,比如酒水柜里面放什么东西?怎么放?放的位置对不对?你在生活的动线做平面规划的时候是可以规范他所有的行为,也提供给他便利的,这样子就更好了。
跟大家讲一个故事,年少的时候我碰到一个地产老板的孩子,两夫妇大概30几岁,也有这个需求,这个并不是老人才有这个诉求,怎么了呢,就是分居,很多人都不愿意说,你怎么去悟它,其实很简单,现代化的都市,会有压力。第二个人太多了,来了怎么办,简化的卧床,简化收纳,这些都是可以做到的。

三楼刚才讲到了那个客厅的顶部,因为南方气候比较好,所以在那里可以有户外的烧烤晚餐,也是另外一种方式,里面是厨房功能,这样子就可以更好去使用这个平台了。
重点,负二层,刚才说到了这个空间这个模型,大家可以感到它是从一个很私密的房门下去负二层,因为下面做什么呢,最顶部有两个银行的那种保险柜房,在最顶部的端头。第二在边上有一个小货梯,因为酒要下去或者物件要下去,走楼梯有的时候搬着还挺辛苦的,直接在负一层的地方让他放货品下到负二层。整个的负二层其实就是一个储藏空间。


一个是这边的采光,又是一个景观的视觉,这样有效做分离跟景观面的功能。这些都是酒水柜的标配,这是另外一端,其实这部分有一个便利会议厅,跟高管开个小会,其次有一个小厅旁边是客厅,这样就能劳逸结合,不要让他那么放不开。这个是效果图,末端可以有很多会议的功能。

游泳池在建筑的时候,我就希望它不能全开,留一条白天的光缝,沿边的部分能通到顶部,有自然光通过这个墙渗透下来,一个是视觉的美观度,第二是游泳的时候不会觉得都是被封闭住的。

其实每个项目都一样,都是通过策划设计,通过策划去组合所有生活动线跟需求,所有的东西就可以按照这个轴往外扩,所以空间还是生活的一部分,一直强调我们一直要考虑他生活的全部。
【昆明会所】
这个会所没有用很多传统的东西,设计喜欢用本地的文化,本地的人文,除了功能之外,或者功能设施以外,规划以外,我比较喜欢去找一些故事,或者去找一些当地的人文,比如说在之前做的山东的章丘项目,前端时间我也看了《舌尖上的中国三》,厨师的锅都在那里,其实是号称铁匠之乡。

我用了很多铁的形式来做一些灯、壁灯。它那里追溯到商代号称神泉发源地,所以我又做了很多的装饰;
有一次在天池边上喂鸽子,当然除了温度适温之外水面非常漂亮,水波闪光,但是建筑跟它又很像,建筑又非常的漂亮,很流线型,所以就很契合就拿它来作为这里面的一些元素。

这样的建筑跟它的分割以及边上的水,我觉得整个建筑跟室内功能必须得结合在一起,所以我就把其他的除了平面,就是那五个立面尽量能流动起来,流动性好像水波逆水方式来做,或者是流沙方式来做。当然这里面也有很多本土的元素,梯田、花、这几样结合来做。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黄志达丨如约而至的分享会(论坛) (红红火火火火)
- 黄志达 | 如约而至的分享会 (红红火火火火)
- RWD黄志达设计:鲁能泰山7号售楼会所 (红红火火火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