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锦《市井》第二辑
ZArt(@雜家)
成都拥有深厚的摄影根基,是中国摄影的重镇。除了众多风光摄影名家外,陈锦这位中国纪实摄影界大腕不得不提。成都摄影家陈锦坚持用20多年的时间来记录包括茶馆在内的成都市井画面。这些成都老百姓日常生活的传神写照,被业内人士誉为中国当代关注地域文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今年年内,陈锦不仅将推出《市井》摄影专辑第二辑,还将推出自己拍摄的民族服饰专辑,开拓新的摄影领域。 开创中国纪实摄影里程碑 身为四川美术出版社高级编辑的陈锦说,小街上的小茶馆是成都最常见的景观,他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蹲点拍摄茶馆,20多年来跑了成都及周边区(市)县大小数百家茶馆。他说,茶馆与成都人悠闲、乐观的气质完美结合,成都人就是在茶馆里泡大的,茶馆就是一个浓缩的成都。“成都大茶馆,茶馆小成都。在茶馆里有说书的,有唱清音、唱川剧的,茶馆已经和我们成都人的生活融为一体了。” 1992年,陈锦推出了《四川茶铺》摄影专辑。该作品被评论家评价为中国摄影新时期里程碑式的著作之一。评论家直言,上世纪90年代初的特定环境下,许多摄影人还热衷于出版自己孤芳自赏的“大杂烩”式作品集的时候,陈锦用自己的作品,给众多摄影人上了一课,从此,摄影著作有了新的范式和思路。从这个意义上说,陈锦堪称中国摄影专题著作的领路人之一。 用镜头记录成都人生活 “凡来到成都的同行,必会被老茶铺的魅力所吸引,而我与他们的不同,大概就在于我也是一个茶客,我也是成都的一个市井小民。我拍茶馆不是为了拍成都人怎么喝茶,而是拍成都人如何生活。”当年为何会徘徊在潮流之外,独自钟情于在别人眼中缺乏美感的市井文化?他笑着回忆道,童年时每日清晨起床总见不到外公的身影。黄昏时分,才看见他一瘸一拐地归来。婶子总唠叨:“老头子年岁这么大了,腿脚又不好使,非要每天去县城坐茶铺不可。劝他留在家中,要喝茶我买好的,他就是不听。”从那时起,陈锦对茶铺便有了很深的印象,心中也留下了一连串疑问:外公为什么如此这般地不辞辛劳,非每天坐茶铺不可? “我拍摄茶铺,就是为自己解开这些疑问的开始吧。”他说,当年他拍成都的茶铺,是为了解开一个疑问,那么今天,他仍然拿着相机穿梭在成都市郊的街巷中,就是为了保留住更多的答案,用镜头记录成都人赖以生存的市井文化。“茶馆文化包罗万象,不仅外公流连忘返,连我自己也被深深吸引。” 用平视拍摄法拍摄老茶客 曾有专家说“画龙容易,画马难”,身边常见的生活场景和事物也许对于艺术创作来说更难。陈锦如何拍摄茶馆呢?“刚开始时,我到茶馆,拿起相机就拍,让很多老茶客很反感,很防备地盯着我的一举一动,完全放不开。后来我和他们做起朋友,天南海北地摆龙门阵,他们也就放松了,把最真实的一面展现给我。”陈锦说,多少年下来,他觉得自己也成了一个地道的茶客。他从一个旁观的拍摄者,融入到茶客中,用平视法来拍摄,用镜头展示最真实的成都人生活。今年他将从他数以万计的作品中,遴选出近千张推出《市井》第二辑。 小资料 陈锦,1955年6月生于四川省成都市。1978年考取云南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从1980年开始摄影艺术创作,广泛涉猎各种创作题材,尤以人文专题见长,曾在德国、日本等地举办个人作品展,应美国、法国著名图片社之邀出访并作学术交流,出版《四川茶铺》《市井》等个人专集。现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美术出版社高级编辑、副编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