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知:王阳明和海德格尔

豆友3885817

来自:豆友3885817
2010-06-01 23:32:06

×
加入小组后即可参加投票
  • 豆友3885817

    豆友3885817 楼主 2010-06-03 20:13:04

    回楼上,最后这个结论只是我的概括总结。我并没有打算某个从前提推出结论,这里没有逻辑上的必然,只是一种方法上的综合。其实阳明心学在学问上还是融贯的,并不像你所说的推不出他的结论。而且把明末的衰败、党争看做是心学导致的,就如同把今天某党的腐败看成是马克思资本论的错误或不合理是一个样。我们因就事论事,就学理说学理,切不可随意牵强附会。

  • 豆友3885817

    豆友3885817 楼主 2010-06-07 00:56:29

    请教楼上,德语Gewissen对应的英语翻译就是Conscience,也就是‘良知’,那您该怎么翻译这个词呢?另外Zeit und Sein的翻译虽然被很多资深海德格尔研究者看做聊甚于无,但窃以为此翻译还是晚辈后学们应该认真对待,而且有很高参考价值的。把王阳明和海德格尔牵扯起来的原因我在文章中已经说过了,这也是中机缘吧。

  • 豆友3885817

    豆友3885817 楼主 2010-06-07 00:58:38

    回 瀚森先生 : ‘文化’真不好谈,我就深感自己是没有文化的人。我觉得文化是人的本质,是刨除功利后人身上所留下的东西,是只为自身之故而存在的东西。在文化中最核心的我觉得还是道德,是自律,也即是自由。

  • 豆友3885817

    豆友3885817 楼主 2010-06-07 09:50:28

    我从来不会把哲学家的思想仅仅概括或压缩为几个命题或几条观念,我觉得它(思想、文本)是一个独立的空间,读者对它的解读也包括在它的效果历史中,也即是它的题中应有之义。海氏的存在和无与黑格尔的纯有和纯无根本上是不一样的,前者含有纯境域构成的维度,后者只是概念极其概念的现成化。我说得太抽象了,我也不知道该怎么表达才最好。握手。

  • 豆友3885817

    豆友3885817 楼主 2010-06-07 16:06:35

    回 weishenm:你说中国的知和西方的、海德格尔的Gewissen不同,这点说得很对,但比较其实是有好处的。其实像美国的一些期刊如philosophy: west and east,Chinese Philosophy等里面都有很多学者在从事中西比较,他们会把王阳明的心和笛卡尔的心以及后来心灵哲学里的心甚至杜威的经验等放在一起讨论。因此,他们也会看到孟子-陆象山-王阳明的心中所包含的西方mind里头不曾包含的一些维度。mind一般来讲只有cognitive或epistemic的一面;而心则有moral,voluntary,and emotional等mind没有的维度。只有这样进行比较、相互发明,才能更好的体会二者的差异与不同,也才能更深刻地认识它们。这对西学和国学都是有益的。

  • 豆友3885817

    豆友3885817 楼主 2010-06-07 16:20:40

    回 米牛牛:我很赞同。国学和西学确实可以相互借鉴、相互补充。就像牟宗三先生总说“一心开二门”可以作为中西哲学共同的架构,负责心之生灭门的以西方的科学-哲学为强,负责心之生灭门的以中国的儒释道之学问为强,二者还是可以结合起来进行互补的。对内安顿生命挺立人格,对外学习知识探索真理。不过我现在还正在看书,具体是怎么可操作的,还有待研究。握手。

  • 豆友3885817

    豆友3885817 楼主 2010-06-07 18:23:16

    回楼上: 我觉得我的文章就我个人来说,对理解王阳明是有帮助的,我也没有盲目崇拜海德格尔。我认为牟宗三先生做的学问并不是欺世盗名。据我所知,在美国期刊上发文章的,东西方哲学家都有不少在做中西比较。我认为中西比较是有意义的,你不同意那只是你的看法。问好。

  • 豆友3885817

    豆友3885817 楼主 2010-06-07 20:41:06

    回 weishenm :哲学不是数学,不能够像算术一样一眼就能发现1+1是否等于2。哲学的真理也不是科学的真理那样显白,而是需要不断思辨不断探讨的,哲学的魅力也正在此。我觉得你的观念太极端了,我并没有觉得我这样比较有什么错,水平也许低,但是并不是胡扯。中西哲学正因有差异,才有对话的必要;良知(Gewissen)概念正因为有不同的所指,才值得比较、分析、判别。牟先生的学问在港台、海外都有很高的声望,我不知道你以什么标准判断他欺世盗名、招摇撞骗或八卦。正如林肯说的,你不能欺骗所有人于永久。牟先生著作等身,也即“罪证”无数,大可以开放让任何人否定、攻击、批判,但等时间长了,尘埃落定之后,他的价值自会显现。

  • 豆友3885817

    豆友3885817 楼主 2010-06-08 09:57:14

    回weishenm :你说牟宗三是垃圾,不懂装懂,可是没有说明哪一点或哪一本著作的哪个观点是不懂装懂,否则这样大而化之、堂而皇之的论断他是不公道的。再说我比较阳明和海德格尔,也没有拉海德格尔作虎皮,而是在相互引发,看到良知这个概念的几个关键的特征,而在存在论的本源性、非现成性、非固定性和复得性这几个方面两者确实存在相似性。你如果反驳我的文章,你就要进入我的文本,具体地批驳,看我哪条观点是瞎扯。你不能整个的、囫囵吞枣地否定这种比较的可能性,否则就像是在刻意抬杠或者吵架了。问好。

  • 豆友3885817

    豆友3885817 楼主 2010-06-08 09:59:23

    天人合一和辩证法如何是垃圾?你要举出证据啊。不能一概而论,否则叫别人怎么服呢?

  • 豆友3885817

    豆友3885817 楼主 2010-06-10 09:55:19

    回楼上米牛牛兄,你说得太好了,很多想法和我之前的不谋而合,而且说得更好。不过我最近因看书思考,又觉得“良知”可能不是先验现成的一种心理状态或某种在那儿的实体,而是某种非常微妙的、缘构成的东西(似乎也不应该用东西来说它)。我们说良知容易被私欲、妄念遮蔽,就是因为它不是适时、一定地显现的,它的显现是需要一定的机缘,也即它是被牵引出来的。良知就和孔子的仁似乎很近似,孔子给弟子们教六艺,就是要他们在学习、实践这些技艺时体会仁的几微,也就是体会天道(天理)微妙。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 或 注册

154736 人聚集在这个小组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