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曲家金湘简介及其音乐作品年表
赵辛楣
金湘7岁开始学习钢琴。11岁考入南京国立音乐学院幼年班,主修大提琴和钢琴。1952年7月毕业于天津中央音乐学院少年班,随即转入中央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研究所从事民族民间音乐搜集、整理、研究工作两年。1954年被保送升入北京中央音乐学院本科作曲系,1959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该系。1957年因被错划为“右派”而下放新疆。1979年平反后任北京歌舞团交响乐队指挥兼作曲。1984年任北京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副教授并兼作曲教研室主任。1990年7月赴美国西雅图任华盛顿大学访问学者;1991年9月至美国首都华盛顿歌剧院任驻院作曲;1992年至美国纽约朱丽亚音乐院考察访问。1994年起任中国音乐学院作曲教授。2004年起任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 金湘的作品体裁广泛,风格多样。从大型歌剧、交响乐、协奏曲、大合唱、各种室内乐直至影视音乐,共有近百部作品问世;其中不少已出版乐谱,灌制激光唱盘、录音带,并在各个歌剧院、音乐会、电台、电视台多次演出、播放。他的作品以其鲜明的个性,强烈的当代审美意识,以及东方优秀的美学传统与西方近现代作曲技法之多样结合,赢得了广大中外观(听)众的赞赏。 他的歌剧《原野》,继1987年9月在北京第一届中国艺术节上首演并获得成功后,又在美国(1988、1992)、德国、瑞士(1997)等国和我国台湾(1993)上演,获一致好评。美国媒体高度评价:“歌剧《原野》震撼了美国乐坛,是第一部敲开西方歌剧宫殿大门的东方歌剧”;“歌剧《原野》的诞生与登上世界舞台,是二十世纪末叶歌剧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之一。”金湘本人亦被誉为“当代东方新浪漫主义的代表”。与此同时,在国内,1993年被评为“二十世纪华人经典”;1999年获文华大奖。 金湘的指挥富有激情,结构感强。从七十年代起,他即在新疆、北京、广州、上海、长春等地与各交响乐团、歌剧院、电影乐团、歌舞团合作,进行了大量演出及录音活动。九十年代以来,更多次在国际乐坛指挥演出其本人作品。 金湘的音乐评论文风犀利,见解独到,观点鲜明。1990年出版的《作曲家的困惑》一书,辑有其八十年代音乐论文代表作近二十篇。2003年出版的《困惑与求索——一个作曲家的思考》,在前书基础上增录其九十年代以来音乐论文代表作约三十余篇,近四十万字。 金湘是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中国电影音乐学会特邀理事、国家文华大奖评委、国家精品工程评委、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1989年被“中国音乐年鉴”评为“中国音乐名人”;1992年被“英国剑桥国际名人传记中心”评为 “1991—1992年度世界名人”,同时被收入“世界杰出人物录”和“美国2000位名人录”。 金湘音乐作品年表 Op.1《上学去》(小钢琴曲) 1947 Op.2《治淮歌曲集》 1951—1952 Op.3《河曲民歌改编曲两首》 1953 1)独唱《三天路程两天到》 2)男声合唱《为什么他们富咱们穷》 Op.4中央音院作品比赛获奖曲 《张二嫂话家常》等三首 1956 Op.5《青年协奏曲》(热瓦普与新疆民族乐队) 1963 Op.6《绣花毡》(歌舞) 1973 Op.7《打狼》(小舞剧) 1975 Op.8《天山大寨情》(新疆民族乐队曲) 1974 Op.9《戈壁大寨人》(新疆民族歌剧) 1972 Op.10《伟大的领袖》(维吾尔语大合唱) 1973 Op.11《人民公社好》(新疆维吾尔族大歌舞 ——集体合作之一) 1973 Op.12《今夜星光灿烂》(电影音乐) 1979 Op.13《甜女》(电影音乐) 1980 Op.14《逃犯》(电影音乐) 1983 Op.15《鸽子迷的奇遇》(电影音乐) 1984 Op.16《木屋》(电影音乐) 1984 Op.17《海南好》(电影音乐) 1985 Op.18《玫瑰与妈妈》(电影音乐) 1984 Op.19《燕赵悲歌》(电视音乐) 1983 Op.20《音乐世家》(电视音乐) 1985 Op.21《家春秋》(电视音乐) 1984 Op.22《砂砾》(电影音乐) 1984 Op.23《金陵城下》(电影音乐) 1982 Op.24《出门挣钱的人》(电影音乐) 1983 Op.25《月光下的小屋》(电影音乐) 1983 Op.26《迷人的乐队》(电影音乐) 1984 Op.27《艺术歌曲集之一》 1982-1986 Op.28《艺术歌曲集之二》 1982-1986 Op.29《子夜四时歌》(声乐套曲) 1981 Op.30《塔西瓦依》(交响叙事诗) 1978 Op.31《屋外有热流》(独幕歌剧) 1980 Op.34《雪莲》(钢琴协奏曲) 1982 Op.36《幻》(大管协奏曲) 1983/2006 Op,37《诗经五首》(民族交响组歌) 1985 Op.38《塔克拉玛干掠影》(民族交响音画)1987 Op.39《国画集——松、竹、梅》(钢琴组曲)1986 Op.40《原野》(歌剧) 1987 Op.41《曹雪芹》(音诗) 1989 Op.42《红楼浮想》(音诗) 1989 Op.43《女娲》(音诗) 1989 Op.44《日出》(音乐剧) 1990 Op.45《第一弦乐四重奏》(室内乐) 1991 Op.47《室内协奏曲》(室内乐) 1991 Op.48《形与神》(室内乐——木管八重奏)1991 Op.49《天问》(交响狂想曲) 1993 Op.50《楚霸王》(歌剧) 1993 Op.51《冥》(笛子与民族交响乐队) 1994 Op.52《瑟》(琵琶与民族交响乐队) 1994 Op.53《冷月》(民族室内乐) 1995 Op.54《思》(扬琴独奏) 1995 Op.55《索》(二胡与民族交响乐队) 1995 Op,56《大漠英雄》(交响组曲) 1996 Op.57《楼兰散》(古琴独奏) 1996 Op.58《1997》(交响序曲) 1996 Op.59No.1《花季之一》(中胡与民族 交响乐队) 1996 No.2《花季之二》(二胡独奏) 1998 No.3《花季之三》(民族弓弦乐器 与打击乐) 2005 Op.60《新大起板》(民族交响序曲) 1996 Op.61《金陵祭》(交响大合唱) 1997 Op.62《巫》(小交响曲) 1997 Op.63《瞬间》(黑管与钢琴) 1997 Op.64《土命丫》(歌剧——与人合作) 1996 Op.65《春天》(音诗) 1998 Op.66《补天裂》(电视音乐) 1998 Op.67《火之舞》(云南彝族文献片音乐)2002 Op.68《莲》(室内乐) 1997 Op.69《天祭》(人声与室内乐队) 1998 Op.70《哦,Macao,我的澳门!》 (交响抒情诗) 1998 Op.71《中国书法》(打击乐三重奏) 1999 Op.72《幽兰散》(民乐三重奏) 2000 Op.73No.1《杜鹃啼血之一》(笛子与打击乐)1999 No.2《杜鹃啼血之二》(笛子与弦乐三重奏)2O01 No.3《杜鹃啼血之三》(弦乐三重奏) 2003 Op.74《龙凤缘》(民族双管协奏曲) 2000 Op.75《古风新韵》(编钟独奏) 2000 Op.76《西山的月》(朗诵与室内乐) 2000 Op.77《金色童年》(儿童钢琴组曲) 2000 Op.78《世纪之交》(大合唱) 2000 Op.79《易水寒》(人声与室内乐) 2001 Op.80《Beautiful Warrior》(英语音乐剧) 2001 Op.81《节日的礼花》(交响大合唱) 2001 Op.82《杨贵妃》(歌剧) 2004 Op.83《离骚》(民族管弦乐) 2004 Op.84《龟兹夜话》(尺八与琵琶) 2004 Op.85《八女投江》(歌剧) 2005 Op.86《听戏》(儿童钢琴曲) 2005 Op.87《合唱曲集》(未成辑)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关于《波特小姐》 (流苏印约)
- 哪些电影落幕时片尾曲让你意犹未尽? (momo)
- 教父四电影原声中国大陆预告片抢先版疑遭曝光 (噪音声学现场)
- 寻《沙之下》原声 (JSB)
- 请教: 邮差 / The Postman[意大利] OST (发福的唐吉珂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