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 村上春樹新作『騎士団長刺し』中提到的歌剧和音乐。
来自:青山


騎士団長刺し 村上春树/著 需要大刀阔斧转型的时期,无论谁的人生中恐怕都是有的。一旦那个临界点来了,就必须迅速抓住它的尾巴,死死地紧抓不放,再不松手。世上有抓得住那个点的人,有抓不住的人。 p49 “尝试片刻全神贯注,之后灰心丧气地坐在画室地板上听普契尼的歌剧(不知何故,这段时间我听的全是普契尼)。《图兰朵》《艺术家的生涯》。我一边仰视懒洋洋旋转的吊扇,一边静等意念、主题那样的东西降临。然而什么也没降临。唯独初夏的太阳朝着中天缓缓移动。” 贾科莫·普契尼 (Giacomo Puccini) 1858-1924 意大利歌剧作曲家,代表作有《波希米亚人》(又名:艺术家的生涯)、《托斯卡》与《蝴蝶夫人》等歌剧,也是世界上最常演出的歌剧之一。 《图兰朵》(Turandot) 意大利著名作曲家贾科莫·普契尼根据童话剧改编的三幕歌剧,是普契尼最伟大的作品之一,也是他一生中最后一部作品。《图兰朵》为人民讲述了一个西方人想象中的中国传奇故事。  ►《图兰朵》video优酷观看: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gxODkwOA==.html?spm=a2h1n.8261147.0.0&s=cc04e784962411de83b1 ►http://music.163.com/song?id=28481855&userid=34374579 《波西米亚人》(La Bohème) 根据法国剧作家亨利·穆戈的小说《波希米亚人的生涯》改编,由普契尼作曲,全剧共四幕约100分钟。1896年在意大利首演。该剧歌颂了自由生活和青春爱情,讲述女裁缝和她的情人间的凄美爱情故事。 ►http://music.163.com/song?id=535678139&userid=34374579 《蝴蝶夫人》(MadamaButterfly) 由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Giacomo Puccini)创作之歌剧。该剧由雷基·伊利卡及乔赛普·贾科萨撰写剧本,并根据美国作家约翰·路德·朗的短篇小说《蝴蝶夫人》作为蓝本。亦参考了皮埃尔·洛蒂的小说《菊子夫人》。 ►http://music.163.com/song?id=27242082&userid=34374579 向上滑动阅览《蝴蝶夫人》 《蝴蝶夫人》の粗筋:故事发生在1900年前后的日本长崎。美国海军上尉平克顿娶了一位日本新娘巧巧桑(蝴蝶),可平克顿只是逢场作戏而已。婚后不久,平克顿应召归国。三年后他携美国妻子再次来到日本。平克顿得知巧巧桑给他生了个儿子,遂决定认养他。忠于平克顿的巧巧桑悲痛欲绝,她让平克顿半小时后再回来要孩子。她把一面美国国旗放在儿子手中,蒙住他的双眼,自尽身亡。 《蝴蝶夫人》の背景: 蝴蝶夫人故事的构想始于1900年,当普契尼得知了一个有关异国恋情的凄美故事后,脑海中逐渐诞生了“巧巧桑”这个传统日本女性形象——她在异国夫君与日本家庭文化间挣扎不已,甚至最后为爱而亡,惹人落泪。几经酝酿,一部全新的歌剧《蝴蝶夫人》产生了,并于1904年2月在米兰斯卡拉剧院首演。如同普契尼其它伟大的作品一样,这部作品也历经波折才得以绽放光辉:《蝴蝶夫人》的首演并未取得成功,但普契尼坚信蝴蝶夫人是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他继续对作品进行修改,并于1906年在巴黎再次演出,这一次《蝴蝶夫人》受到空前好评。如今,它已经成为世界歌剧舞台上久演不衰的名作。 p73 “我猛一下子想起来了。莫扎特的歌剧《唐璜》(Don Giovanni)!开头应该有“刺杀其实团长”的场面。” 《唐璜》 出自于莫扎特创作的两幕歌剧,初演于1787年。主人公唐·璜是中世纪西班牙的一个专爱寻花问柳的胆大妄为的典型人物,他既厚颜无耻,但又勇敢、机智、不信鬼神;他利用自己的魅力欺骗了许多村女和小姐们,但他终于被鬼魂拉进了地狱。 p93 “迄今为止,有机会在全世界各种各样的地方听了各种各样的《唐璜》。”他继续道,“在维也纳听了,在罗马、米兰、伦敦、巴黎、纽约、东京也听了。阿巴多、莱文、小泽、马泽尔,还有谁来着……乔治·普莱特吧?” 克劳迪奥·阿巴多 (ClaudioAbbado) 詹姆斯·莱文 (JamesLevine) 小泽征尔 (SeijiOzawa) 洛林·马泽尔 (LorinMaazel) 乔治·普莱特 (GeorgesPrêtre) 以上五位均是各国有名的指挥家 p111 “他大约打量了五分钟唱片架,手拿乔治·索尔蒂指挥的理查德·施特劳斯的《玫瑰骑士》折回。四张一套的密纹唱片。交响乐团是维也纳爱乐乐团,歌手是雷吉娜·克雷斯潘(RégineCrespin)和伊冯娜·明顿(Yvonne minton)。” 理查德·施特劳斯 (RichardStrauss) 1864-1949 理查德·施特劳斯是近代德国杰出的作曲家及指挥家。他于1864年生于慕尼黑,其父是宫廷乐队的圆号手,五岁开始作曲,十岁前就写了《节日进行曲》和《木管小夜曲》。后入慕尼黑大学学习,中途辍学,去曼宁根乐队担任著名指挥家比罗的副指挥,后任正指挥。在乐队里,他受第二小提琴手、音乐哲学家里特的影响,要求“以李斯特、柏辽兹及瓦格纳的作品为榜样来表达音乐”。从此,专注于交响诗的写作,作有《唐璜》、《堂·吉诃德》、《死与变形》、《英雄生涯》以及《家庭交响曲》等九部交响诗及其他管弦乐曲。1900年后专心于歌剧创作,写了《莎乐美》、《埃列克特拉》、《玫瑰骑士》等十四部歌剧。他的创作以色彩艳丽、形象生动、手法新颖而著称。他还是世界上最卓越的歌剧和交响乐指挥之一,先后担任过慕尼黑歌剧院、柏林爱乐乐团、柏林皇家歌剧院、维也纳歌剧院等著名音乐团体的指挥,并且是瓦格纳作品的权威注释者。 《玫瑰骑士》(DerRosenkavalier) 《玫瑰骑士》是德国著名作曲家理查·施特劳斯于1909年创作的一部三幕歌剧,而歌剧的文学脚本则是由奥地利作家、诗人霍夫曼施塔尔特意为此创作。这部歌剧在1911年1月26日首演于德累斯顿宫廷剧院,上演之后评论迅速出现两极分化:一方面评论称,此部歌剧让理查·施特劳斯告别了恶作剧似的曲风;而另一观点则称,“只靠优美的旋律吸引观众”。无论怎样,这部诞生于20世纪初期的作品在短时间内就成为当时上流阶层口耳相传的作品,因为理查·施特劳斯找到了当时人们欣赏歌剧的口味 ►http://music.163.com/album?id=35384676&userid=34374579 ►http://music.163.com/song?id=521780121&userid=34374579 p112 “《玫瑰骑士》是不可思议的歌剧。因是歌剧,情节当然有重要意义。不过,即使不知道情节,而只要委身于音乐流势,也能整个融入那个世界——《玫瑰骑士》有那样的地方。那是理查德·施特劳斯登峰造极的极乐世界。初演当时多有批评说是怀古情趣、颓废,其实是极富创新性的奔放音乐。尽管受瓦格纳影响,却又展开他特有的神奇音乐世界。一旦喜欢上此剧的音乐,就会彻底上瘾。我喜欢听卡拉扬或埃里希·克莱伯指挥的东西,索尔蒂指挥的还没听过。如果可以,很想借此机会听听……” 威尔海姆·理查德·瓦格纳 1813年5月22日生于萨克森王国莱比锡,德国作曲家,著名的浪漫主义音乐大师。他是德国歌剧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巨匠。前面承接莫扎特的歌剧传统,后面开启了后浪漫主义歌剧作曲潮流,理查·施特劳斯紧随其后。同时,因为他在政治、宗教方面思想的复杂性,成为欧洲音乐史上最具争议的人物。 赫伯特·冯·卡拉扬 (HerbertvonKarajan) 埃里希·克莱伯 (ErichKleiber) 以上两人均是指挥家。 p130
——“是那么回事。据那个人介绍,免色君家里好像有个‘不开之厅’。主人指示她不许进入,非常严厉地。” ——“有点儿像《蓝胡子公爵的城堡》。” 《蓝胡子公爵的城堡》(DukeBluebeard`s Castle)是作曲家巴托克(Bartók)创作的唯一部歌剧,这部歌剧据说是受德彪西的歌剧《佩利亚斯和梅丽桑德》的启发,这部作品像是一部以独唱者为中心的、具备戏剧内容的大交响曲,作品中充满了象征意味。巴托克以城堡作隐喻,在佩罗童话的基础上,用音乐刻划出一个阴森的、非人性、充满神秘的男性典型。 蓝胡子实际上是历史上的真人,在15世纪的法国,他拥有大片领土与城堡,他的真名叫吉尔斯·德·莱斯男爵,绰号“蓝胡子”。这位吉尔男爵曾被任命为法国元帅,他曾是贞德率领的法国救国军的副官,曾深深地爱过贞德,但吉尔也是一位同性恋者,他把贞德看成男人。贞德被指为魔女,烧死在火刑台上后,吉尔的精神失去平衡,心理更为变态。据历史记录,吉尔杀害的少男少女总数达40多人。他以金钱和物质诱惑他们,以当仆人的方式带进城堡,当作同性恋发泄的对象,然后加以杀害。吉尔还沉迷于炼金术,他的炼金术需要少年的鲜血,后来教会开始对吉尔调查,宗教和世俗审判终于把吉尔送上了火刑台。 p151 “住在这里以后,我每天都听西方古典音乐。细想起来,我听的音乐大半是德国(以及奥地利)的古典音乐。因为雨田具彦的唱片收藏十之八九都属于德系古典音乐。柴可夫斯基也好赫玛尼也好西贝柳斯也好维瓦尔第也好德彪西也好拉威尔也好,只是出于情理似的大致放了一些。毕竟是歌剧迷,所以威尔第和普契尼基本一应俱全。但若同德国歌剧充实的阵容相比,则感觉不出多大热情。” 朱塞佩·威尔第(GiuseppeVerdi) 意大利作曲家朱塞佩·威尔第13岁开始学音乐,1832年投考米兰音乐学院,未被录取,后留在米兰向斯卡拉歌剧院的音乐家(拉维尼亚)学习音乐。1842年,创作了他的第二部歌剧《那布科王》,演出异常成功,一跃而成意大利第一流作曲家。当时意大利正处于摆脱奥地利统治的革命浪潮之中,他以自己的歌剧作品《伦巴底人》(1848)、《厄尔南尼》(1844)、《阿尔济拉》(1846)、《列尼亚诺战役》(1849)以及革命歌曲等鼓舞人民起来斗争,因之获得“意大利革命的音乐大师”之称。共写了26部歌剧,7首合唱作品。 主要代表作品有:《弄臣》、《茶花女》、《游吟诗人》等 三幕歌剧《茶花女》作于1853年。由皮亚韦根据小仲马的戏剧《茶花女》撰脚本。其剧情描述巴黎名妓薇奥莱塔被青年阿芒的爱情所感动,甘愿离开巴黎社交生活,与阿芒去乡间同居,靠变卖首饰过纯洁的生活。但阿芒父亲坚决反对儿子与微奥莱塔的结合,在他的请求下,薇奥莱塔为顾全阿芒的家庭声誉,决定牺牲自己的幸福,返回巴黎。阿芒误以为薇奥莱塔变了心,在巴黎狂赌后,将赢得的金钱掷向薇奥莱塔,当众辱骂她。薇奥莱塔受精神打击,一病不起,却为信守诺言,不向阿芒澄清真相。阿芒父亲终于被薇奥莱塔所感动,向阿芒说明真情。阿芒赶到薇奥莱塔身边,她已奄奄一息,终于在阿芒怀中安静地停止了呼吸。 p182 “他挑了莫扎特的唱片放了上去。《钢琴与小提琴协奏曲》(Mozart: The Sonatas for Violin & Piano)。天朗“签名旗舰”虽然没有特别出彩的地方,但发出的声音稳定而深厚。对于用唱片听古典音乐尤其室内音乐乃是最合适的音箱。正因为是老式音箱,同真空管放大器尤其相得益彰。演奏钢琴的是乔治·塞尔(GeorgeSzell),小提琴是拉斐尔·德鲁伊安(RafaelDruian)。” ►http://music.163.com/album?id=34473082&userid=34374579 p183 “我本身喜欢听着过往时代的爵士乐做饭做菜,时常听塞隆尼斯·蒙克(TheloniousMonk)的音乐。蒙克音乐(Monk's Music)是我最喜欢听的蒙克专辑。其中有柯曼·霍金斯(ColemanHawkins)和约翰·克特兰(JohnColtrane)参加,能让人听到出色的独奏。不过,听着莫扎特的室内乐做番茄酱也非常不坏。” 塞隆尼斯·蒙克 (Thelonious Monk) 1917–1982 美国爵士乐作曲家、钢琴家。波普爵士乐创始人之一,大大促进了冷爵士乐的发展。蒙克的作品具有和声进行不同寻常、采用不和谐音、节奏和即兴演奏复杂的特点。他的《午夜圆舞曲》、《忧郁的修道士》、《恢复正常》以及《露比,我亲爱的》等多部作品,已成为爵士乐经典之作。 ►http://music.163.com/album?id=2009424&userid=34374579 柯曼·霍金斯 (Coleman Hawkins) 1904-1969 美国演奏家,是爵士乐历史上第一位重要的次中音萨克斯管演奏家,同时他也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演奏家之一。他的演艺生涯持续了整整四十年(1925年至1965年),在此期间他的技艺堪与任何一位同行抗衡。 约翰·克兰特(John Coltrane) 爵士乐历史上最伟大的萨克斯管演奏家之一,同时也是一位优秀的音乐革新家,他对六七十年代的爵士乐坛有着巨大的影响。 p207 “窗大敞四开,垃圾收集车播放的旋律从远处微微随风传来。《安妮·萝莉》(AnnieLaurie)(小田原市的垃圾收集车何以非放苏格兰民谣不可呢?对我是个谜)。此外不闻任何声响。” ►http://music.163.com/song?id=557564388&userid=34374579 p235 “音箱播出弦乐器演奏的《山上的傻瓜》(TheFoolontheHill)。实际作曲的是约翰·列侬或保罗·麦卡特尼。究竟是谁想不起来了。大概是列侬——我在想这怎么都无所谓的事。因为不知道此外想什么好。” Day after day alone on a hill, 日复一日 独守山颠 the man with a foolish grin is keeping perfectly still 面带痴笑心境平和 But nobody wants to know him, 无人想认识他 they can see that he's just a fool and he never gives an answer 他们认为他只是一傻子 他也从无争辩 But the fool on the hill sees the sun going down 山颠愚人 目送落日 And the eyes in his head see the world spinning round. 世事纷扰 尽在眼底 Well on the way, head in a cloud, 上路吧, 想入非非吧 the man of a thousand voices talking perfectly loud 众声喧哗 众口铄金 But nobody ever hears him or the sound he appears to make and he never seems to notice 但是无人听过他出声,他也从不在意 But the fool on the hill sees the sun going down 山颠愚人 目送落日 And the eyes in his head see the world spinning round. 世事纷扰 尽在眼底 And nobody seems to like him they can tell what he wants to do 无人喜欢他 他们只是猜他所欲 And he never shows his feelings 但他早已深藏爱恨 but the fool on the hill sees the sun going down 山颠愚人 目送落日 And the eyes in his head see the world spinning round. 世事纷扰 尽在眼底 He never listens to them He know that they're the fools 任他人喧哗 他知世人才是真傻 They don't like him 他们都不喜欢他 The fool on the hill sees the sun going down 山颠愚人 目送落日 And the eyes in his head see the world spinning round 世事纷扰 尽在眼底 oh, round, round, round, round, round p321 “我去厨房把雨田政彦送的单一麦芽威士忌加进冰块,拿在手中坐在客厅沙发,从雨田政彦的唱片收藏中选出舒伯特的弦乐四重奏放在唱机转盘上。作品被称为《罗莎蒙德》。免色家书房里放的音乐。我一边听音乐,一边时不时摇晃杯中的冰块。” 弗朗茨·舒伯特(Franz Schubert) 1797年1月31日生于维也纳,1828年11月19日逝于维也纳,享年31岁,奥地利籍Germanen(日耳曼人),作曲家。舒伯特是早期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也被认为是古典主义音乐的最后一位巨匠。《罗莎蒙德》,原为德国女剧作家海尔敏·冯·谢济所作的四幕话剧,1823年在维也纳歌剧院上演,舒伯特配乐。 ►http://music.163.com/album?id=3292042&userid=34374579
最新讨论 ( 更多 )
- 请问 (gyhmeu)
- 村上春树,毕业43年后,在母校早稻田大学的发言稿(日汉双语) (靳安淼)
- 村上Radio | 第一期(~Run&Songs~)【日汉双语】100%时间轴硬... (靳安淼)
- 读书笔记 | 村上春樹新作『騎士団長刺し』中提到的歌剧和音乐。 (青山)
- 求村上作品中古典音乐 (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