魂魄论(下)/ 空谷
苏依
四、本元文化论魂魄
1、在传统文化中,魂魄二字合起来可以泛指一切精神活动之总称,分开而论又可专指五志中的魂与魄。前者多见于儒家,后者多见于医家与道家。
2、就五志而言,魂与魄是其中特别重要的两个。魂为少阳之气,清扬外发,主日常辨识(能明了分辨外物),而以肝血为舍(肝血为阴,阴阳相吸故也),对于人体生命是“后来先去”(孕育时后形成,死亡时先离去)。魄为少阴之气,沉敛内守,主身体本能,而以肺气为舍(肺气为阳),对于人体生命是“先来后去”(此处先后都是魂魄二者相对而言)。
3、三魂七魄之说,既符合洛书“左三右七”的木金数理,又有道家修炼内景可证,在传统文化中多有实践应用,这是现代生命科学尚未完全认识的领域。本元文化体系认为,三魂七魄是从属于心神(佛法叫心王)的“工作团队”,分工合作的管理着人体的许多功能。
三魂主要参与精神方面的运作,七魄主要参与肉体方面的运作。三魂主导了人对外界事物的判断和反应,就像防备于外的大将军,管理着人的思辨、欲望、情绪、道德观念等。七魄主要是协调管理臟腑(三焦)的气化功能,就像治理于内的宰相,分派七个使者,宏观调控着人体八大系统的运行(运动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免疫系统、呼吸系统)。肝藏血,与心的功能紧密联系,可以代行心这个君主的部分功能,甚至有时候“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肺主气,肺与大肠居于体腔的上下两端,对三焦气化影响很大,七魄藏于肺是非常合理的。

4、五志以及内经里提到的思、虑、智等概念,列表如下。


5、人体“灵性管理系统”表:

注:本表的内容已超出中医“五志”理论的范畴,仅供参考,暂不展开论述。
你的回复
回复请先 登录 , 或 注册相关内容推荐
最新讨论 ( 更多 )
- 【易学】闲谈易经(下)·2015 / 空谷 (苏依)
- 【易学】闲谈易经(上)·2015 / 空谷 (苏依)
- 略论宗教的排他性与共通性 / 空谷 (苏依)
- 宗教及其他/空谷 (苏依)
- 命理课试听—第一讲:命理概述 / 空谷 (苏依)